龍七公:對「孩口奪食」者應一票否決-白非 政情觀察員

2024年07月04日 00:0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日前國家審計署公布對去年中央預算執行和財政收支的審計報告。針對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專項資金,在被審計的159個縣裏,有66個縣,直接挪用近20億元(人民幣‧下同)用於償還政府債務;有41個縣和1,500多所學校,壓低供餐標準,虛構採購業務,變相截留擠佔近3億元;有5個縣教育局與供應商串謀、分紅,套取逾4,000萬元;147間供應商和學校食堂,偷工減料,以次充好。
從範圍之廣、花樣之多、金額之大來看,所謂農村學生營養補貼,已是千瘡百孔,名存實亡。本來,由於城鄉二元制分割結構,財政投入向城市建設傾斜,農村公共服務資金就微乎其微。農村孩子那點少得可憐的營養餐補貼,又被層層揩油。有些貧困山區的農村留守兒童,一日三餐靠土豆鹽巴果腹。剋扣他們的餐食補貼,這種「孩口奪食」,何異於「奪泥燕口,削鐵針頭」、「鵪鶉嗉裏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真正是感嘆「虧老先生下手」。各級官僚,但凡稍存憐憫之心,何至於此。
官員們不可謂不精明,因他們的目標非常精準──農村學生。也就是說,不涉及城市孩子。一來,官員的孩子都在城市上學,當然不能委屈自家人;二來,城裏學生家長不乏有錢有勢者,焉知會不會有上層關係?故得罪不得。而農民無權無勢,沒有發聲渠道,更有很多家長外出打工,學生多是留守兒童。這是徹底的弱勢邊緣群體,可隨意踐踏,任性宰割。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從改革開放開始,這條標語刷遍大江南北的農村牆頭。然而,正應了那句老話:缺甚麼吆喝甚麼。地方政府挪用公款,往往先從教育經費下手;欠薪欠費,也慣於拿教師工資開刀。因教書匠們向來只有仰人鼻息的份。那些手握「印把子」、「刀把子」、「錢袋子」、「筆桿子」的組織、紀檢、政法、財政、宣傳等強勢部門,向來是經費充足的。
對最弱勢的農村孩子剋扣盤剝,此類官員,其政德、私德如何,毋須贅言,多半是冷血酷吏。窺斑知豹,奢望這樣的官員為民做主,當好父母官,簡直是癡人說夢。挪用農村教育經費不是新鮮事,每次官方都標榜零容忍,但類似問題卻屢禁不絕。原因很簡單,往往是大事化小,罰酒三杯,小懲大誡罷了。挪用資金、官商勾結的當事人都是盤據基層的大小官僚,利益盤根錯節,所謂處罰也無非是左手打右手。
要真正零容忍,就應對涉事官員一票否決,清理出公職隊伍。要對學生餐飲補貼真正做到監管有力,方法同樣很簡單。如今互聯網發達,若真問心無愧,定時在網上公布學生補貼台帳就可。然而,如此有效便捷的方法,偏偏無人使用。那邊廂,卻又高喊零容忍。這就跟放着現成的橋不走,非要假裝摸石頭過河一樣。下一份的審計報告,是否還有同樣問題,無待蓍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