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論:上流無望多煩憂 打工為了去外遊

2024年08月07日 00: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香港人可能是全世界最熱衷旅遊的一群!調查顯示,僅今年上半年已有94.4%受訪者至少出境旅遊一次,44.1%更至少出境旅遊3次或以上。另外,97.7%受訪者計劃今年下半年出境旅遊最少一次或以上,當中有近40%計劃出境旅行3次或以上。旅遊除了可以增廣見聞,放鬆心情,其實也是一種逃避,逃避香港的逼人壓力,逃避難以上流的無力感!
是次調查反映,香港人一年去幾次旅行已成為常事,而且更樂於花費,近六成人表示會比去年花費更多金錢於旅遊上。今年上半年港人的出境旅遊地區,仍以「中國內地、澳門或台灣」為最多,佔45.4%,但隨着機票價格下跌,也有更多受訪者計劃今年下半年到亞洲以外的目的地旅遊。事實上,早在2017年已有國際調查指出,香港是亞洲區內人均出境旅遊次數最多的地區,每年每人平均達到11.4次。在疫後復常逾一年後的今天,香港人熱衷外遊「故態復萌」,甚至出現報復式出遊,絕對不足為奇。
旅遊好處甚多,可以欣賞風光,品嘗美食,也可以開闊眼界,令人心情開朗。但港人一年去多次甚至十多次旅行,更深層原因,恐怕與生活逼人,壓力山大,年輕人上流無望脫不了關係。過去香港人有所謂「三仔主義」,即車仔、屋仔、老婆仔,置業也成為不少人畢生追求的目標。但本港經濟結構在千禧年代開始有很大轉變,樓價急升,要買屋仔已不是易事。數據顯示,2001年至2021年期間,本港青年的每月收入平均上升兩三成,期間樓價飆升近四倍,人工收入追不上樓價升幅。儘管樓價在過去3年反覆回落,甚至倒流至7年前水平,但仍然連續14年成為樓價最難負擔的城市,港人要不吃不喝16.7年才能付清樓價。
數年前有富二代「勸喻」年輕人「去少幾次日本」儲首期上車,被譏為不知民間疾苦。正如有不少調查反映,年輕人之所以寧願花錢外遊也不置業,是不能也,非不為也。畢竟有「父蔭」者只佔少數,現實是九成以上年輕人都來自基層或小康家庭,他們如何努力工作,工資也追不上高不可攀的樓價,倒不如在力所能及之下,多去幾次日本旅遊,起碼買到開心。
最近年輕人「躺平」輪候公屋成為熱話,高官批評這種思維要不得,認為「買樓做業主也是一種成就」。有頭髮誰人想做瘌痢,如果買樓做業主這麼容易達到,公屋非長者一人申請的宗數也不會長期高踞不下,年輕人也不會急於年滿18歲即申請公屋。現今一代打工不再為了置業,而是為了旅行,其實也是一種無奈選擇。高官一味擺出高高在上的說教姿態,絲毫不理解今日社會困局,難怪施政離地,跟年輕人的鴻溝愈來愈大。
反觀新加坡,李光耀時代便致力推動組屋政策,皆因執政者明白「有恒產者有恒心」的道理。時至今日,星洲居者有其屋,從社會穩定到經濟發展都優於香港。香港年輕人對前景感到無力,試問除了旅遊,又有甚麼事情可以盡在自己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