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詞有理:中印之爭-陳競立 評論員

2024年10月29日 00:0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最近中印兩國就邊境地區有關問題達成協議,雙方軍隊各自後撤,緩解了4年來的緊張對峙局面,有人說是印度讓步的結果,也有人說是中國妥協的結果。其實真正原因應是雙方各讓一步,印度顯然比中國更急於緩和關係。這些年莫迪領導的印度不斷靠攏美國,積極配合遏華戰略,並加入美國主導的「四方安全對話」、「印太經濟框架」,企圖封鎖和孤立中國。到頭來發現,印度並沒有從美國身上獲得預期利益,反而因為與中國關係持續緊張而蒙受戰略損失,莫迪政府不得不改弦易轍。
美國最大特點是口惠實不至,唆擺印度加入遏華包圍圈,卻無法提供實際好處。華府高官頻頻宣稱,大量美國企業將從中國遷往印度,為莫迪政府編織了一場白日夢。但實際上,至今為止美國在印度的投資依然十分有限,部分美企不僅沒有增加投資,反由於種種原因而退出印度市場。一旦奉行「美國優先」的特朗普重返白宮,在其極端保護主義政策之下,印度更休想從老美身上得到任何好處。
這也正是印度急於緩和對華關係的主要原因,畢竟與中國保持經貿合作,對印度發展至關重要。近年中印經貿往來不但沒有因為雙方關係緊張而減少,反而一直呈現增長趨勢,印度對華貿易依存度不斷提升,過去4年從中國的進口量激增56%,對華貿易逆差更是屢創新高。形勢比人強,不管莫迪政府多麼高傲,也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現實:印度經濟需要中國,而不是中國需要印度。
過去經常有「龍象之爭」的說法,這些年隨着印度經濟快速增長,西方更是大肆吹捧,將印度形容為下一個中國甚至很快超越中國。這種「拉一個、打一個」的老套路本來不值一哂,偏偏許多印度人信以為真,因此飄飄然,總想跟中國一較高低。其實明眼人都知道,印度除了人口第一,其他方面都無法和中國相提並論,所謂的「龍象之爭」不過是幻象而已,更長遠的事也許無法預料,數十年內印度綜合實力絕不可能超越中國。
最尷尬的是,這些年印度一直在積極推動盧比國際化,惟至今沒有任何進展,甚至金磚國家也不願接受,因為持有盧比買不到甚麼東西。反觀人民幣國際認受性愈來愈高,在金磚內部的地位更是穩如泰山,這對心高氣傲的莫迪政府而言無疑是巨大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