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七公:反腐败无死角 党外干部落台-白非 政情观察员
2024年11月14日 00:04
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10月底,甘肃省副省长赵金云被查办,成为今年第50位落台的省部高官。这数据已超越去年全年,成为中共十八大以来“打虎”数量最多的一年。赵金云还有一个特殊标签,她并非中共党员,而是8大民主党派之一的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因而成为史上首位因腐败被查的民主党派女性高官。
近两年,已有两位民主党派省部级高官落台。一是2022年,北京市政协前副主席于鲁明(农工民主党中央前常委)被查,是十八大后民主党派“首虎”。今年3月,台盟中央前常务副主席李钺锋被查,是史上首位腐败落台的民主党派正部级官员。除了省部级高官,被查的厅局级民主党派官员还有农工民主党党中央办公厅原主任隋路、广州市政协原副主席(民建成员)潘胜燊、黑龙江省林业厅原厅长(民盟成员)杨国亭等。
民主党派向来被形容为“政治花瓶”,其成员多在人大、政协任职,或在国家机关任副职,掌握实权少,腐败机会相对低。惟近年党外干部出任国家机关、国企正职增多,赵金云曾任甘肃机场运营管理公司董事长;于鲁明曾任北京市医管局局长;潘胜燊曾任广日集团董事长。这些单位要么是大型基建投资项目,要么主管大宗设备采购,带来寻租空间。
而像李钺锋、隋路这样的民主党派专职党务干部,他们虽然不直接掌握资金、审批,但作为民主党派骨干,兼任若干人大、政协重要职务,具有直通高层的渠道,可代达讯息、反映问题,从而可定向施压,推动有关问题的解决。这亦是十分稀缺的资源。
李钺锋被查出的问题就有“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案件处理、工程款催收、企业经营等方面谋利”。一些企业正是借重他们的身份,在司法案件、经济纠纷中,向对手施压。李钺锋等则借此生财,扮演“官商掮客”角色。此外,李钺锋“以放贷收息等隐蔽方式大肆敛财”、于鲁明“通过民间借贷获取大额回报”,均属于新型隐性腐败。
在2018年前,中纪委负责查办中共党内干部,对民主党派干部没有纪律约束机制。2018年组建监察委员会后,将所谓公职人员纳入监督范围。纪检改革后新设的“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央统战部纪检监察组”,除了监督台办、侨联、工商联等统战单位外,同时将8大民主党派纳入监督范围。民主党派腐败落台逐渐增多。
其实,在中国高度集中的体制下,党内党外一盘棋,民主党派也都是国家财政供养的公职官僚。甚至不少民主党派高层,本身具备双重党籍。像于鲁明虽是农工党常委,其实又是中共党员。民主党派身份只是一种“政治化妆品”。在贪污受贿等方面,党内党外并无二致。对民主党派官员的处置,与中共干部稍有不同。在监察委员会发布意见,再由所在民主党派开除其党籍,党派奉命行事,并无自主权,额外多费一道工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