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亂反正:認購不足反映信心不足-黃傑士 政情觀察員
2024年12月09日 00: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特區政府財赤嚴重,原因之一是樓市下滑令庫房賣地收入大幅減少。中央官員與特區政府早前搞了幾場大龍鳳,呼籲工商界勿做「旁觀者」或「評論員」,目的就是敦促發展商出錢出力參與北部都會區等大型發展計劃。長遠目標是支持香港經濟朝向多元化發展,尤其是創科產業,令庫房收入不再嚴重依賴樓市和股市。短中期目標則是希望發展商積極投地,幫補庫房,避免因財赤加劇而影響市民及投資者的信心。
然而,政府日前公布首批基礎建設零售債券的認購結果,卻反映官方的連串催促唱好,起碼對廣大市民而言起不到很大作用。原定200億元(如認購反應踴躍還可進一步加碼)的目標發行額,最後只收到約12.8萬人申請,合計申請認購約178.5億元,是香港歷來首次有政府債券出現認購不足額。須知有關債券正是用以支持北都等大型發展計劃和相關基建工程,令人質疑市民對有關項目,以至香港的未來發展缺乏信心。
今次基建債券認購不足額,某一主要原因是債券息率不夠吸引,尤其在美國聯儲局放風可能會放慢減息步伐之下。此外,以投標方式發行的基建機構債券,則錄得約3倍至4.5倍的超額認購,反映機構投資者對有關項目仍有信心。有人建議政府因應最新市況,適度調高未來發行的債券息率,但這意味政府的還款開支增加,形同「借貴利」。
也有一些市民以至發展商認為,在經濟放緩、樓市不振及財赤嚴重下,政府應大幅減慢北都等大型發展,事實上當局早前已變相暫緩了交椅洲人工島計劃。政府在亞洲金融風暴至沙士時期也出過這一招,叫停了大部分公私營建屋及基建計劃,但結果只會令經濟、就業和消費差上加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