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 - 陈文鸿 研究院院长
另类贸易战

新闻观看次数:19.1k
香港時間
01月31日(五)
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美国总统特朗普是决心用关税打贸易战。对付中国未必有效,但对付其他小国则游刃有馀,例如哥伦比亚,虽然口头强硬,可是在特朗普的关税大刀之下,即时屈服。对该国而言,美国是难以替代的市场。美国上一次对华贸易战失败,在于中国利用第三国转口,因此即使中国受关税制裁,出口美国减少,但中国产品经东南亚、墨西哥出口美国却增加,总体增加。且由于反制美国,从美国进口减少,对美贸易顺差更扩大。贸易战中国胜,美国败。
中国对美出口形成两条战线,转移出口属低端产品,易受关税打击,但转移在东南亚、墨西哥未必是加工生产,多是改装再出口。中国直接出口美国的是竞争力强的产品,加上关税也不减其竞争力。结果,美国的关税战,有助于中国分类,更精准地出口美国。
特朗普正吸取教训,对加拿大、墨西哥加重关税,实际是阻止中国借道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出口美国,但下一步便要对付东南亚。因中美贸易战,东南亚已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越南等出口美国有关税优惠,中国产品转移而再出口美国乃至欧盟,便享关税优惠。美国要对中国进行贸易战,便必然要阻止中国产品借道出口。可是既打击墨国,美国低端工业品的进口便更依赖东南亚,再用关税封杀东南亚,美国可从哪些地方填补进口的缺口呢?
再者,美国正与中国争夺在东南亚的政治影响力,它不会即时把关税大刀伸延至东南亚。特朗普与中国贸易战打不掉借道第三国的进口,成效有限,但他的政策重点可能不在低端产品,以免引发国内高通胀,而是针对中国的科技产业,用政治因素来封杀它们在美国的市场。另外是用关税政策收服大多数依赖美国市场的国家,以它们的进口来填补和排斥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
不过,特朗普的关税不限于中国,它的另一重点对象是欧盟。一是要欧盟开放市场给高成本的美国产品,石油、天然气是一例,方法是政治压迫,不是市场竞争。二是用政治因素分化欧盟,用不同产品的关税打击个别与美国不友好的欧盟成员。当然还有颜色革命式的策动动乱,打击欧盟政府推行的产业政策。
特朗普是把关税、贸易政治化、武器化,中国也好应同样回报,用中国市场、中国投资争夺受美国欺压的美国盟友。
陈文鸿其他文章: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