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财赤高企之际,港府事先张扬必会削减医疗开支,及至昨日,公营医疗服务收费改革终于出炉,果然说到做到,全面加价向钱看。除了磁力共振、电脑扫描等检查由免费变成最多收500元,急症室和门诊均大幅调高收费。在香港,生亦难、死亦难,有病无钱最艰难!
医卫局及医管局公布公营医疗服务收费改革,包括急症室收费大幅加价,除了危急及危殆病人免费,其馀病人使用急症室服务,一律收费400元,较现时的180元增加不止一倍。急症病床住院费用方面,入院费取消,每日住院费用为300元,疗养/复康、护养、精神科病床每日住院费为200元;日间程序及治理的入院费取消、病床每天收250元。明年元旦起生效。
此外,普通科门诊每次诊金,由现时的50元激增至150元,标准药费改为每项5元,药量亦大减,最多只可获配4星期药。专科门诊首次诊症收费,由现时的135元大增至250元;随后每次覆诊收费,由现时的80元劲加至250元,药物亦增至每项20元,同样最多只可获配4星期药。
无可否认,库房乾塘,入不敷支,加上人口老化严重,公营医疗开支愈来愈大,改革公营医疗收费可以理解。但必须指出,本港私营医疗收费高昂,连中产也负担不起,遑论草根基层,公营医疗便形同基层市民的救命稻草。如今大加特加,对基层绝对是难以承受的重。
本报早已提醒,公营医疗加幅必须温和,不要过分加重基层负担,惟事实却令人遗憾。港府大幅提高收费,事事向钱看,对基层病人手起刀落,完全没有怜悯之心,跟“趁你病攞你命”没有二致。难为高官惺惺作态,强调新收费是“有加有减”,会加强对贫、急、重、危病人保障云云。听在市民耳里,只觉此说不止离地,还十分凉薄。
很明显,在高官和部分医生眼中,市民使用急症室必属滥用,大幅加价便能起阻吓作用。但正如“过来人”指出,不是每个病人都想“滥用”急症室,事实是政府的门诊名额十分有限,今日生病,预约见医生往往是数日之后的事,若支付不起私家医生诊金,不去急症室还能去哪儿?
更何况,现在连门诊收费都以倍数增加,每次配药分量却有所限制,即是增加市民覆诊次数,不仅造成不便,支出更会大增,随时只会令基层有病也不敢求医,令病情恶化,亦对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完全起不到作用。
与此同时,港府定下所谓的封顶机制,除自费药外,病人每年付费以一万元为上限,超出可申请豁免。乍听似乎“皇恩浩荡”,但想一想都知,绝大部分病人一年都难以用尽一万元,意味有封顶等于无封顶。有医生团体还煞有介事指出,担心病人会在用尽一万元后滥睇医生,听之令人心寒。原来在高官权贵心目中,市民有病冇病也要攞着数,所谓医者父母心,简直是笑话。
可以看见,香港的公营医疗质素每况愈下,事故百出,早就不是新闻。过去港人还可自我安慰,最低限度香港不会见死不救,不会冇钱冇得医,但经过今次的所谓改革后,要是病人不是半死昏迷状态,一律要收钱,冇钱冇得医迟早发生。
这样说绝非夸张,香港许多基层“餐搵餐食餐餐清”,生活捉襟见肘,数百元的诊金对他们来说是沉重负担。难怪有人戏言,与其荷包大出血,不如躺平申请综援,换取免费医疗更实际!
当然,市民的怨气,对月薪数十万元的高官权贵、医护精英来说,是完全不会有感觉的。他们甚至觉得,大幅加价后,公营医疗收费仍然跟私家收费有大段距离,仍然属于十分廉价,市民理应笑着接受,不会异议。他们根本想像不到,基层生活如何艰难,又穷又病是如何凄惨。
他们可能只会认为,所有民生福利都可以减,唯独自己的薪酬不可以减。犹记得,外间要求官员、议员及公务员减薪最烈的时候,有高官说未是时候,有议员说这会造成反效果,连带私人企业都会跟随减薪,进一步打击消费。如今到了公营医疗收费大加特加,却没有一人担心一加俱加,私营市场也会随之加价,形同在病人身上割肉。官民生活冰火两重天,港府磨刀霍霍向市民,连病人也被拿来开刀,市民怎么可能心服口服?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今时今日的香港,既患寡又患不均,既患贫又患不安,整个社会怨声载道,人们愈穷愈见鬼。全港700多万人当中,大概只有这班高高在上的管治精英,依然自我感觉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