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视线:欧盟为拯救工业 与华竞争加合作

2025年03月27日 00:04
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欧盟的工业生产,连续3年经历30年来最大的收缩,欧洲“采购经理指数”(PMI)近期才呈现上升趋势。受战争困扰的这3年,部分欧洲企业更选择外迁,特别是到中国。
欧洲一些传统工业国例如德国、斯洛伐克、捷克,其工业生产约占GDP的20%以上,其馀欧盟国家约占15至20%,提供欧盟整体3,000万人就业;相对而言,美国的工业生产只占其GDP约11%,提供1,300万人就业。2022年,欧盟的工业产值约占全球的12%,由于“全球南方”国家开始急速发展制造业,欧盟若不努力改善,预计2050年其工业产值只占全球的10%。
导致欧洲工业生产裹足不前的三大原因,包括高能源价格、内部需求不足,以及大量中国平价商品进入欧盟市场。由于俄乌战争,欧盟限制平价的俄罗斯油气入口,令能源价格飙升,而中国仍可享受平价能源。虽然2025年欧洲油气价格已较2022至2023年回落,但生产成本还是较欧洲以外的国家高,最受影响是德国的钢铁、汽车及化工生产,如今化工产值比2022年初下跌了20%,德国大化工企业因外迁到中国、美国,仍有丰厚盈利,但在国内就要面对裁员及经济负增长。
欧盟制造业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中国,特别是中国成功向高价值产业发展,不再单靠制造廉价消费品,而是成功发展半导体、电动车、绿色能源、客机及高科技智能产业,生产规模及数量庞大,可大量出口创汇。
面对中国的挑战,欧盟首先会借“重新武装欧洲”计划调动的8,000亿欧元,全力发展内部的武器研发生产。德国政府亦通过未来12年提供4,000亿欧元发展基建,以及1,000亿欧元发展绿色能源和环保科技产业,都会加强工业生产及提高高科技产品的市占率,改善就业和内部消费。德国福士汽车关闭的3间厂房,亦计划改作军工生产。
而更重要的是,欧盟会与中国商讨巩固中欧的航空、高科技及产业链合作和分工,这方面欧洲仍有一定的潜力,特别是特朗普政府若进一步打压欧盟,欧盟与中国合作发展自然顺理成章。
柏林自由大学哲学博士 史文鸿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