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论:学生贷款沦烂帐 财赤高企应收紧

2025年04月05日 00:03
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港府以财赤为由,大削各项民生开支,就连医疗及教育两大范畴也要悭得就悭。以教育为例,本年度经常开支较上年度削减3.7%,原是恒常措施的2,500元学生津贴也一并撤销。然而在勒紧裤头的同时,学资处对大学生拖欠贷款却懒懒闲,截至今年1月底,总拖欠款额为9,642万元,几可肯定已沦为烂帐。
在职家庭及学生资助事务处透过旗下的5个专上学生资助计划,为有经济困难的专上学生提供助学金及/或生活费贷款。这个计划原意很好,确保不会有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无书读,但计划推出以来早已变质变味,沦为大学生的提款机。以教资会资助的学士学位课程为例,一个学年的最高贷款额为42,100元,由于是免入息审查,不少大学生皆予取予求,当成“零用钱”挥霍,根本不是用来交学费。
港府不仅不审查便批出贷款,连还钱也很宽松。标准还款期为15年,刚毕业的学生可选择在毕业后一年始还款。如有实际还款困难,更可申请免息延长还款期最长两年,即还款期最长为17年。另外,疫情期间,港府又提供5年免息延迟偿还贷款安排,即整个还款期可长达22年。即使社会早就复常,有关安排仍延至今年3月底始结束。
正因为贷款过于容易,欠债不还又不会有太大后果,致令拖欠个案数字长年居高不下。最新数字显示,5个专上学生资助计划下共有5,134宗拖欠还款个案,其中大部分拖欠还款者为30至39岁,平均拖欠18,600元,当中最高拖欠款额平均逾3万元。这个年龄层可谓最“当打”之龄,就业及收入情况理应最理想,拖欠款额最高也是数万元而已,照计没理由还不起。但现实偏偏如此,借钱不还的大学生大有人在,究竟真的是因为经济困难,还是故意摆烂不还,令人疑问。
诚然,学资处不是一般放债机构,更不是“大耳窿”,催债手段只能以信件、短讯、打电话为主,这是可以理解的。惟正因为催债不痛不痒,大学生若存心赖债,根本不会理会。在财赤高企之际,各项开支大缩水,当局是否可以增加更多方法讨回欠款?包括若在没有合理原因下赖债,可影响申请人的信贷评级等。此外,在审批贷款时,是否可改变现时免入息审查的做法,变成需要入息审查,以集中资源帮助真正有需要的学生?
相对于庞大财赤,或许这近亿元的拖欠还款数额不算大,但小数怕长计,尤其政府对所有市民均锱铢必较,例如对民生影响巨大的公营医疗服务收费全面加价,急症室收费大幅增加,政府门诊收费亦以倍数上调,还美其名曰“合理共付”、精准运用资源云云,偏偏对大学生赖债从不上心,大慷纳税人之慨。当然,港府亦必须大力发展经济,为大学生提供向上流的机会,同时亦要加紧提供方法协助年轻人“上车”,毕竟有恒产者有恒心,年轻人增加对香港归属感,自然更愿意负起公民责任,赖债情况也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