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中美博弈-陳文鴻 研究院院長
2025年04月15日 00: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俄羅斯為停烏克蘭戰爭,對特朗普有所求,普京可能會見特朗普。但烏戰中北約陣營已分裂,特朗普未必可控制,北約美軍中也有不少人不滿他的政策立場,更親近歐盟的好戰派與美國民主黨,亦可能暗度陳倉,普京便不需討好特朗普,在和談中讓步。特朗普不易在烏戰和談中有快速成果,來補救他正在減退的民望與影響。
中俄之間可能有默契,普京還是與特朗普有所互動,目的是保持他與西方陣營內部的矛盾,牽制他的外交戰略。中國方面愈來愈敢與美國作關稅戰、貿易戰、金融戰。中國堅持反擊反制毫不退讓,特朗普呼喊與習近平通電話,等待習先動,以顯示他的權勢,習不為所動,拒不主動。縱有外交系統的接觸,還屬低層次,中國高層並不出面,意在羞辱特氏。習近平出訪東南亞,更是借此鞏固近鄰防線,準備與美國長期抗爭。
中國堅持平等,拒不讓步,也拒不談判,這就造成美國自設的僵局。中國是估計特朗普政策不得民心軍心,國際上也失去信任度,金融方面危機積累,隨時會爆發。採取的戰略是拖下去,讓美國內部的矛盾惡化,使特氏不戰而退。相對於特氏急於速戰速決的焦急,中國是以靜制動,在政治上消耗掉特朗普政治攻擊的能量。
中美之爭同時是時間競賽,特朗普用美國的市場、金融和軍政勢力壓迫各國,以集中打擊中國。時間一久,勞而無功,內部分化便會顯現,重壓便會失去力量。中國在美國貿易脫鈎、金融攻擊之下,自必有所損傷,結合原有的內部經濟困難,中國的問題也不少。但政治上下一心,團結力大於美國,只要守得住美國的初步衝擊,反倒可等待美國的危機先爆發。美國雖然是特朗普大權在握,但在美國和國際的體制裏,反對勢力龐大,若他的政策引發危機,嚴重傷害各方利益,矛盾容易惡化。此所以,一方面他要速戰速決,避免日久生變;另一方面,壓力一大便會妥協,以避風頭,隨後反撲。
中國的戰略應該可以生效,便可在國際上產生影響力,使更多國家反美或觀望,美國的依附勢力減少。除了時間因素,中國堅持反擊外,當然還有其他外部因素,例如俄羅斯在俄烏和談引發爭議,伊朗在中東支撐地方武裝等,三大火頭都是連在一體,相互影響,不是圍魏救趙,而是全球一盤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