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攻略:Nature vs Nurture的終極實驗

2021012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筆者前陣子看了Netflix一套電影《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故事令人震驚,而且全部真人真事,結局發人深省。故事背景是80年代的紐約,一名兒童心理學家Peter Neubaue,為了研究先天和後天影響,強硬將同卵三胞胎(Identical Triplets)分開,分別寄養在三個不同經濟階層的家庭寄養,分別為工人階級、中產階級和上流社會,過程完全保密。 當然紙包不住火,三個以為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竟然上了大學之後才發現還有和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兄弟,以為是皆大歡喜的結局,怎知道結局令人震驚,三胞胎其中一位最後更自殺了。
失散多年團聚的三胞胎當時紅到街知巷聞,民眾都對三胞胎的相似性感到驚奇,例如他們都抽同一品牌的香煙、也都愛看摔角,就連喜歡的女性類型也相同。因為非常合拍,後來更合夥開了一間名為「Triplets」的扒房,吸引許多慕名而來的民眾。可是熱潮過後,三兄弟逐漸發現各自性格終有差異,工作方面也時有爭執,最後索性關閉餐廳。為甚麼明明是百分百合拍的三兄弟會產生極大分歧?究竟是先天因素還是後天因素具決定性呢?我們首先看看他們被分配的家庭背景。
David 被送往的家庭,是經濟能力最差的,養父母為新移民,經營着一家雜貨店,勉強餬口。雖然社會地位不高,但David的養父經常陪伴孩子,所以他是三兄弟中最樂觀開朗的人。
Robert 的養父母分別為醫生與律師,屬於上流社會。家中成員教育程度良好,經濟狀況與社會地位較高。不過他們工作忙碌,甚少時間陪伴Robert。雖然如此,因為他們能夠提供許多資源,所以Robert能夠健全成長。
Eddy 是被送往一個中產階級家庭,養父母都是教師,而Eddy的養父個性較為保守,對子女的教養方式較為嚴厲,在成長的過程中,亦都與Eddy 缺少溝通。
以上的哪一位最後患上抑鬱症、更選擇了結自己的生命?答案是Eddy。可惜的是研究內部資料沒有公開,因為文件保密到2066年,而研究的教授Peter亦都過世了。雖然這個實驗非常黑暗而且不人道,作為教育者,家長對小朋友後天的栽培,我們是必不可少的角色。此外,先天不足的學生,實在也不必氣餒,因為實驗證明,後天因素絕對擁有改變命運的能力。
Edward
HKExcel IB Specialist共同創辦人,教育超過三千名IB學生
拔萃男書院畢業生,英國高考取得5A成績
曾獲邀到多間IB學校分享應試心得
曾撰寫「IB攻略」在書展大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