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樂事】世界在變 「情緒教育」為學童身心護航

2021033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社會情緒學習」關注學生五個成長範疇,目的是達至全人發展。(作者提供)
揮之不去的疫病,改變了教與學一貫的既定模式。
自去年農曆年假開始,學生的學習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歷時逾一年多的課堂都需要透過資訊科技來獲得知識的傳遞,以便將疫病對學習構成的影響減至最低。然而,校園生活除了知識的獲取外,學生亦可透過參與不同活動而學會與別人相處,達致舒展身心等社交情緒層面上的增益,讓身心靈健康發展。可是過去一年,學生都迫於在家學習,因而削減了同學之間的互動交往,他們的精神健康實在值得我們關注。
學界納入教育目標
不同國家和地區如美國、英國、芬蘭、新加坡及台灣等早已把「社會情緒學習」(Social-emotional learning)放在首要教學目標內,如芬蘭將小學生每三年才轉一次班納為學校的教育目標,鼓勵學校發展師生、同學之間更深厚的相互支撐關係。
「社會情緒學習」所關注學生的五個範疇的成長:自我認知(Self-Awareness)、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社會覺察(Social Awareness)、建立人際關係(Relationship Skills)和自我決策(Responsible Decision Making)。
自我認知:讓學生了解個人情緒、思想和價值觀,以及它們如何影響不同背景下的行為。
自我管理:在不同情況下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行為並實現目標和願望的能力。
社會覺察:了解他人的觀點並與他人產生同情、共鳴的能力,包括來自不同背景和文化他人觀點。
建立人際關係:建立和維持健康並相互支持的關係能力,通過不同的個體或社群有效地給予導航。
自我決策:在各種情況下對個人行為和社交互動作出關心和建設性選擇的能力。
學校其實可透過不同活動,如班主任課、正念‧靜觀或跨科專題研習等將「社會情緒學習」的五個元素融入其中,讓學生最終達致全人發展。
Profile
許定國
佛教黃焯菴小學校長。教育碩士(課程與創新教學/資優教育),從事教學二十年,長於推展STEM及資優教育。現任香港課程發展議會委員,曾獲「第九屆香港海華師鐸獎」、「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科技創新教育方案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