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汗非必然生理現象 身體或響警號
2022052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身體的手足心、腋下或頭面多汗,其實是反映身體某臟腑的狀況。(互聯網)
即使近日天氣不穩定,但夏日的腳步還是非常接近,下午時分在街上走動,還真會出一身汗。別以為出汗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原來人體還有「病理性出汗」一說,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汗的量、質、色、味能反映人身盛衰和陰陽虛實,當出現汗液外洩失常,又稱為「汗症」,與五臟陰陽氣血相關,是常見的臨床徵狀。想了解不同部位非正常出汗所代表的身體情況,可聽一聽註冊中醫師劉芷寧醫師講解。
【出汗部位的暗語】
劉醫師提到汗症有全身和局部之分,局部多汗即只有某些部位多汗,其他則為正常,常見位置為手足心、腋下、或頭面,可反映某臟腑的狀況,劉醫師說:「手足心易出汗為陰虛火旺的表現;腋下心經循行的位置易出汗多,為心火重者,此類人性格較急躁、容易發怒;前胸常出汗,是心氣虛的表現;鼻子出汗多因肺氣虛;而頭面易出汗的人多因脾胃不足,濕熱鬱蒸,平時容易腹脹,感到頭身沉重,四肢腫脹等。」
【中醫推薦參考食療】
參照不同患者的需要,劉醫師推薦了兩款湯水,不過食療最好是在註冊中醫師指導下服用。
清肝袪濕熱之選 (1-2人分量)
材料:生熟薏仁各15克、綿茵陳30克、綠豆30克、菊花10克
做法:所有材料連同2公升清水,煮30分鐘,隔渣飲用。
功效:清熱祛濕,適用於肝熱及濕熱引致的汗多與汗臭問題。針對腋下出汗,可以加上燈心草10克來清熱。
益氣斂汗之選(1-2人分量)
材料:黃芪15g、白朮10克、浮小麥15g、南棗2枚
做法:所有材料加1公升清水,煮1小時,即可飲用。
功效:益氣、固表、止汗,適合肺氣虛弱自汗,能調理容易感冒或反複呼吸道感染等虛症。
大量出汗後補氣
另外,劉醫師續說心臟跟汗呼應,中醫有「汗血同源」、「汗為血之餘」的說法,出汗過多會傷及人體津液及損傷心血,會出現中氣不足、疲累無力等虛弱之症狀,所以大量出汗後,可服滋陰補氣之補品。
滋陰補氣
材料:浮小麥 15克、白朮15克、黨參15克、麥冬10克、炙甘草5克
做法:將所有材料洗淨後,將浮小麥用布袋包好,與其他材料一同放入鍋中,加入1公升清水,大火煮沸後用文火再煲20分鐘共煮成湯,去渣,代茶飲用。
功效:對汗出過多後體瘦乏力、口乾口渴、夜眠不實等症狀有輔助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