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醫院董事局主席周駿達 扶危濟困 福澤社群

2024年05月10日 13: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博愛醫院甲辰年董事局主席周駿達關心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希望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和課外活動,培養技能,並舉辦活動協助他們的職志發展。
【特約報道】博愛醫院 為港服務105年,一直秉承「博施濟眾‧慈善仁愛」的宗旨服務社群,由初期贈醫施藥,到今天發展成具規模的慈善機構,為社會各階層市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博愛醫院甲辰年董局主席周駿達承諾會盡心盡力連繫社會各界積極宣揚關愛精神,讓博愛慈善事業推展得更廣更遠。
重視青年 鼓勵職志規劃
博愛醫院甲辰年董事局主席周駿達於2016年加入博愛,見證其服務版圖日漸擴大,有感董事局成員與一眾員工的努力付出、團結一心,都是博愛醫院的最主要推動力。博愛醫院一直關注青少年發展,期望藉着多元服務為青少年建構舞台,發掘潛能。而周主席特別關心青少年的職志發展:「生涯規劃對青少年來說非常重要,我計劃邀請不同行業的專才,配對成為中學生的職志導師,而相關職業則不一定是傳統專業,或許是學生感興趣的工種,例如演藝事業、飛機師、護理人員等,藉住分享各人的經歷及成功之道,以鼓勵青少年盡早規劃未來。」另外,博愛醫院自2014年起舉辦「博愛好聲音」青少年歌唱比賽,去屆繼續與元朗民政事務處合辦,並獲民政事務總署「社區參與計劃」撥款,以提升活動製作規模及參與人數。參加者反應熱烈,共有近600隊報名。透過比賽,為青少年提供各種機會及培訓,以行動支持「青春有夢,我勇敢唱!」而優勝者更有機會參與博愛各大型活動及擔任表演嘉賓。除此之外,周主席更留意到年青人喜歡極限運動,計劃在博愛醫院元朗商會極限運動場舉辦BMX單車或滑板比賽,同樣提供專業培訓,期望參加者可於正規場地練習及認識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互相學習與成長。
關顧民生 促進社會和諧
博愛一直積極尋求企業善款及資源,以拓展更多元化的服務內容。2014年開辦首個社企「博愛Café」,為青少年提供培訓和實習機會,短期內會再次向民政事務總署「伙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劃申請撥款,開辦烘焙麵包店及餐廳。新計劃將再以社企形式營運,主要為樂齡人士、婦女及初職青年提供就業機會,期望透過在職培訓,提升其工作技能以增加向上流動的機會。
了解到血庫實有賴熱心捐血者支持才得以維持,讓病患者得以接受適當治療,為確保血庫有足夠存量及鼓勵更多市民養成恒常捐血的良好習慣,周主席更積極推動「博愛捐血日」,而今年三月,就聯同香港紅十字舉行首次捐血活動,共有近100人參與。「我計劃將『博愛捐血日』成為恒常活動,除了為本地血庫增加存量,更期望能提高大眾對香港醫療體系的了解,明白大眾的公民義務,共建互助互愛的和諧社會。」周主席續謂。
周主席一直心繫社區,同時急市民所急,4月10日佐敦華豐大廈發生嚴重火災,博愛醫院董事局成員即時發起救災行動,在周主席帶領下,趕往梁顯利社區中心探望受影響災民,同時發放緊急援助金,為市民送暖。
安老服務 設備與時並進
安老服務同樣是博愛醫院的重點服務,周主席提到,在李兆基基金贊助下,恒基兆業地產集團捐出位於屯門藍地的十萬呎地皮,用作興建全港最大安老院舍「博愛醫院屯門藍地長者護理及護養安老院舍」,落成後可提供超過1,434個宿位,照顧不同程度體弱長者的需要。預計於2026年竣工,目標於2027年3月開始營運。同時為響應綠色建築及可持續發展的大趨勢,項目各方面均盡量減低為環境帶來的影響,同時亦積極探討應用智能科技,包括5G網路基礎設施、院舍護理管理系統、物流機器人及智慧藥物管理系統等等,以充份提升及改善院舍管理,確保護理服務達到專業水平。
另外,博愛醫院計劃於今年8至9月內舉辦「新加坡智慧養老服務及社區照顧考察活動」,以了解新加坡推動長者福利及社區照顧之相關政策,及社區照顧之輔導與支援工作。「我們希望透過考察活動吸收新加坡的經驗和做法,為本地的智慧養老服務和社區照顧提供更好的指引和發展方向。同時,本院也十分期待與新加坡的相關單位建立交流與合作,共同促進長者福利和照顧的品質提升。」周主席如是說。
紓病解困 支援基層醫療
為支持政府推行《基層醫療健康藍圖》,博愛除積極響應設立「元朗地區康健中心」外,更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開設「藥健同心博愛醫院社區藥房」,內容包括藥物管理服務、輕症及藥物教育、向公眾推廣有關藥物及健康的知識、藥物諮詢服務等,並會作為教學藥房,為藥劑科學生提供學習機會。此外將持續推行「博愛醫院長期病患者援助金」,為合資格的個人或家庭提供上限港幣十萬元以資助治療、復康、藥物等費用,援助及支持有經濟困難之長期病患者,讓其得到適切的診治及復康照顧。
新一年,周主席表示會持續緊貼社會發展,讓廣大市民得到合適及針對性的服務,同時加強與香港特區政府施政及社會各界人士的聯繫,保持緊密合作,一同關注社區服務,幫助有需要的市民。而為加強大眾對博愛服務的了解,更特別製作一系列「博愛故事」,並於其網站及社交平台內轉播,進一步拉近與受眾的距離,同時透過短片吸引更多不同界別的善長及義工,攜手支持政府施政,為香港出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