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有胸懷 香港仔一App翻本再闖高峰

2016101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李祖閩相信,創業家要Think Big And Be Small。
去年與「滴滴打車」合併成為「滴滴出行」的「快的打車」,其聯合創辦人李祖閩(Joe)是一名香港仔。他由Call車軟件,拓展到互聯網車險,深信創業需要一種不甘於現狀的基因、資源的沉澱、並要信「山上有神」。
快的打車與滴滴打車去年初合併前,據報前者估值約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在內地Call車App有逾5成市佔率。而滴滴出行與優步中國今年8月合併後,估值升至約350億美元(約2,730億港元)。創業固然不是一帆風順,Joe與創辦團隊在取得阿里集團第一筆融資前,初期已投入逾千萬港元,在內地打燒錢補貼戰。現在當然已翻本,但真的不怕會創業失敗?
Joe笑言:「我信自己幸運。有一手好牌,梗係落去賭啦。由細到大,家庭不算大富大貴,但畀到機會我到外國讀書,裝備了我一些能力;亦由一個好曳、唔鍾意讀書的小朋友,變成讀到吓書;所受的挫折亦是跌不死的那些;及後有機會創業,家人都給予我很大的空間和支持。」
Joe在香港出生,加拿大升學,畢業後當過會計師和市場顧問,但發現這不是自己最想做的,就毅然辭工走到內地創業。
「我覺得創業需要一種比較不甘於現狀的基因,因創業是舒適區以外的東西,要動力跳出去做。當然,背後你要有不同的資源沉澱,例如執行力、對生意可行性的判斷、有否人脈兄弟幫你手等等。」
因此,Joe亦沉澱了5、6年,才敢「劈炮唔撈」:「就算創業失敗也是一種沉澱。打工那幾年最大的積累,不是金錢,而是對自己的認知,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有甚麼優點及缺點。人很難改變自己的行為和性格,但可以規避、隱藏短處。」
認識自己,亦要認識世界。「要Think Big And Be Small。因為做一件社會價值夠大的事,才值得堅持。但要做這件大事,一定很難做,所以自己要卑微一點地去學習,小步小步地做。」
快的先在內地插旗,後才拓展香港市場,也是一步一步做起。他帶領一班兄弟在香港擺街邊,大熱天時向的士司機介紹服務:「有別於做老闆唔知有冇問題,下屬照做;做領袖是當兄弟遇到問題,第一個衝落去做一次,明白問題所在,幫兄弟解決。」
領袖也要傳遞願景:「我常說要信『山上有神』,看不到都信才是信,創業就是這回事,你摸不到這件東西,不知道它未來會變成怎樣,但大家相信這件東西會大,就義無反顧地去做。」
義無反顧的同時,Joe指後悔的決定並不多,因所有的商業決定,是根據當時最佳的訊息來定:「因為不做決定,成本同樣很高。行兩步,知道唔得,好過只想不做兩個月,還未知道件事得唔得。」
儘管快的與滴滴合併後,Joe已逐步淡出管理公司,但他對Call車應用市場還是有一點看法。「補貼戰打完,但市場的餅還可以增長,因手機Call車的最大敵人是街上叫車。如果可以令街上叫車的人都透過App叫車,你就係叻,現時我們仲未夠叻。」
再者,人車的結合方式有很多,冇人冇車,要專車;有人冇車,要叫車自己駕;有車冇人揸,要叫代駕......很多不同的場景。人與車之外,貨與車亦是。再遠一點,不需收工的無人駕駛汽車可否做專車?「因此,Call車App發展下去很多路可以行,每一條都是萬億級的商機,模式行落去就會賺錢。」他總結。
Joe近期專注發展互聯網車險業務,去年創辦互聯網車險服務平台「四葉草」,並已獲得千萬美元(約7,800萬港元)的A輪融資。
他表示,金融科技的進入門檻高,但後面的「Jackpot」、社會價值卻相對大。再者,未來一些市場趨勢,可能令這個仍處發展早期的行業重新洗牌,包括區塊鏈等技術革命、過往的車險精算模型因無人駕駛汽車、以及動態數據採集難度的降低而被顛覆等等。
而「互聯網保險」尚未有明確的定義:「甚麼退貨運費險、上網買旅遊保等,極其量是渠道創新,並不是互聯網保險。互聯網保險及車險就如快的當日創造『專車』名字一樣,樹立了一個影響社會的行業。我們要慢慢定義產品模式,當用戶慢慢接受,才會逐步形成新格局。」
Joe指,四葉草未來會視乎資源和環境變化,作地域性與產品線的拓展,並相信香港在金融科技方面有很大發展潛力:「自己也會身體力行,與香港創業家多交流合作,多參與有意義的論壇(如今次的Mettā eSummit),與大家分享經驗和看法。」Mettā是一個專為創業人士而設的社群,致力連繫「人、概念、資源」。
─ ─ ─ ─ ─ ─ ─ ─ ─ ─ ─ ─
「東網Money18」全新功能「板塊追蹤」,助你分析抓緊投資先機
「致富智庫」領悟理財/職場智慧,一Click改變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