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沐文:建造業持續發展有藍圖

2018101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香港建造業充滿發展機遇,但亦面對不少隱憂。
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陳沐文在東方產經「名家筆陣」專欄中表示,香港建造業從業員有超過35萬人,對本地生產總值的貢獻大概是5.2%,是香港經濟一個非常大的動力。
政務司司長早前表示,投資基建等於投資未來。預計未來五年,香港每年的整體建造工程量會維持在2,500億至3,000億元的高水平,當中包括多項工作,除了三跑道系統之外,還有房屋發展、中九龍幹線及龐大的醫院發展計劃等,未來10年,政府在基建的總投資將超過1萬億元。最新的是,更有施政報告提出的「明日大嶼」計劃。
雖然在龐大的工務工程支持下,建造業充滿發展機遇。惟行業目前面對不少隱憂,包括生產力偏低、建築成本高昂、技術工人短缺、社會認受性低、工藝褪色等挑戰。建造業內目前有四成的技術工人,平均年齡更已達55歲以上。所以要繼續肩負起香港發展的大旗,建造業必須進行改革。
政府現正帶領行業推行「建造業2.0」,提出以「創新、專業化、年輕化」為三大支柱,為建造業帶來可持續的發展。
首先推出一系列措施,鼓勵創新思維和善用高端科技,以提高生產力、施工效率和項目表現。
從今年開始,所有預算達3,000萬元以上的政府基本工程項目,其設計必須強制使用「建築訊息模擬技術」(BIM):即是透過特色電腦軟件以數碼方式展示設施的實體和功能特性,建立共享知識資訊平台。「建築訊息模擬技術」能提升設計及建造過程中的資訊質素的準確性及可建性,便於時間和成本的監控,以至項目落成後使用周期的操作及維修規劃。為項目從設計至使用完畢,整個生命周期期間所需要做出的任何決定提供可靠的基礎,有利於長遠資產管理。
場外建造則是將傳統工地現場建造工序,搬到設施條件完善的場外工廠進行,是解決建造業安全和品質的有效方法;例如先在工廠內完成預製鋼筋組件,或是整塊外墻預製構件,之後才運送到現場裝配。
目前政府更以身作則,在個別外形設計重複性強的公共工程項目引進先導的「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即是將樓宇建築以立體單元形式,包括結構、室內裝修、屋宇設備、甚至家具在工地以外的工廠預先完成,運到現場以疊積木方式組建。所以可預見「工業化」會是未來建造業發展的大方向。
代表香港建造業界的「建造業議會」則於2017年創立「建造業創新及科技應用中心」,為香港建造業展示和引進海外最新的建築技術。重點領域包括場外建造,物聯網、新型建材機械甚至機器人應用,推廣新工程合約等,以提升項目管理、成本效益、生產力、職業健康及安全等表現。
政府為推動業界更廣泛使用創新建築方法及新科技,以促進生產力、提高建造質素、改善工地安全和提升環保效益,更撥出總額10億元成立「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基金將涵蓋科技應用及人力發展兩方面,鼓勵業界採用本地及海外已測試之創新建築方法及科技。
此外,建造業必須在工地安全、工程監管和建造質量為大前提下,加強政府和私營機構在項目領導、項目管理採購能力及專業技術和作業等方面的表現,以提升業界專業水平。
政府方面,發展局正為3,000名政府專業人員提供項目領導及管理技能的培訓課程,以提升項目推展能力。至於業界培訓建造業技術人才方面,則主要由新成立的「香港建造學院」支援,提供優質及專業課程。
「香港建造學院」亦是「建造業議會」的機構成員,提供一系列的建造課程(包括全日制及兼讀制課程)供有意從事建造業的年青人、轉業人士與富經驗的從業員就讀,銳意打造一批「知識型」的從業員,為香港建造業培育有專業技術、有理論基礎、有安全意識、有創新意念、有工作熱誠並引以自豪的優秀建造團隊。
另「建造業議會」從2017年已開始優化工程分包商註冊制度;只准許註冊技術或半技術工人可從事某些指定的工種,專工專責,從而建立專業、盡責和良好操守的分包商隊伍,提升安全和專業技能。同時鼓勵建造業界推行工人月薪制,為工友提供穩定可靠收入、增加歸屬感。
要解決建造業人才短缺和勞動人口老化問題,透過使用先進創新科技、加強工地安全、提供整潔工作環境等可增加對更多年青人入行的吸引力;將建造業改變為一個提供持續進修、專業知識性強及有前景的行業。改善建造業的待遇,以吸引更多年輕有活力的人才投身行業,並提供更多發展機會,加以培育,令他們願意留在行業內一展所長。
一直以來,建造業承擔着為香港建設更美好未來的重大使命。然而,面對科技發展,勞動人口老齡化等多重挑戰,政府及業界必須充分合作,共同努力落實更多措施,在保證質量安全前提下、進一步提高建造業生產力和成本效益,走向創新、專業化及年輕化的建造業2.0新紀元。
------
《骰寶坊》誠邀各地【賭王】【賭后】挑戰神人境界,每日更有百萬籌碼等你領取!立即免費下載,體驗《骰寶坊》最真實、刺激的多人在線骰寶遊戲!
遊戲下載:
想睇更多一、二手樓精彩故事,即click以下連結:
新盤置啱睇
二手置啱Fe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