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專題】美國貿戰徵稅有策略 華廠商成最大輸家

2018112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中美貿易摩擦明年或將進一步升溫,歐盟研究員網站EconPol Europe發布的分析文章指出,在美國對總值2,500億美元的中國貨品徵收25%關稅,而產品大多非難以代替,意味中國企業難將成本轉嫁美國消費者。換言之,中國製造商將要為貿易戰付出最多代價,成最大輸家。
該報告稱,美國擬徵收之25%關稅,美國企業及消費者只會承擔其中的4.5%,餘下20.5%則會落在中國製造企業身上。報告認為,儘管中美兩國元首即將會面,惟兩國間貿易紛爭並未有緩和迹象。根據報告作者Zoller-Rydzek及Felbermayr的說法,關稅效果將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所期望的一樣,包括削減受關稅影響、輸往美國的中國商品貨量超過三分之一,並將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降低17%。
他們補充,美國政府選擇徵稅的產品具有最高的「價格彈性」或較易獲得替代品,因此受關稅影響的中國產品大多可以被其他商品取代,從而逼使出口商降低銷售價格以挽留買家。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對中國產品的策略性選擇,美國政府不但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美國消費者及企業的負面影響,而且還為美國帶來淨收益,估計該筆收益高達184億美元。
另邊廂,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亞太區經濟學家韋輝廉(Philip Wyatt)發表報告指,在月底舉行G20峰會之前,美方激烈言論讓人擔憂新冷戰是否已展開序幕。市場已對中美貿易談判已不抱太大期望,該行估計雙方展開有建設性對話的機率只有20%。但報告亦提醒勿過份悲觀,兩國領導人的會面時或有峰迴路轉結果,甚至可能傳來好消息。
從事電子貿易業務商萬保剛集團(01213)主席洪劍峰認為,以目前美國實施10%的關稅而言,廠商、入口商及消費者各承受約3%的影響,加上人民幣貶值有利好作用,因此至今加徵關稅對製造業並未帶來嚴重影響。
不過,若關稅升至25%,洪氏則擔心部分零件供應商或要改變產地來源,如把廠房遷至越南及馬來西亞等地,惟相信涉及生產成本及運費高,因此短時間內難以找到其他國家代替中國的生產地位,該公司亦未有計劃搬廠。他續指,經歷兩次金融危機後,留下來的港商財政均較硬淨,故暫時未見到企業大規模倒閉的情況出現。
鐘錶商天時貿易行政總裁尹明儀亦指,加徵關稅影響一定有,惟認為美國明年加徵25%關稅的機會不大,因屆時只會「兩敗俱傷」。他表示,在貿易摩擦及加息等因素下,公司的美國收益下跌20至30%,惟近年隨其他出口市場的發展,可彌補部分不利影響。
------
《骰寶坊》誠邀各地【賭王】【賭后】挑戰神人境界,每日更有百萬籌碼等你領取!立即免費下載,體驗《骰寶坊》最真實、刺激的多人在線骰寶遊戲!
遊戲下載:
東網Money18「貼市貼士」功能,助你掌握投資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