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10大驚奇:「兩個數字」預示失業潮驟至?香港陪葬?

2019071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1周10大驚奇》去年底引述異象預言,今年金融市場或升到你唔信,升浪更由元旦後就開始,樂觀時間直至4月。雖然3月15日曾警告跌浪開始,但隨着股市破位,異象4月5日預言4月市況穩步上揚,5月美股或破頂(結果4月23日破了)。
縱使貿戰升級,港股5月6日起反覆下跌,惟異象從未驚慌,並大膽預言直到7月中至8月都平安,8月底至9月初就要小心。結果有目共睹!不妨在國際視野中尋覓另類參考,印證「聽專家講不如睇埋異象」。
【1、中美貿戰似1930年代大國興衰交替?】
經過本周後,雖然聯儲局7月減息已無懸念,但中美貿易戰發展至今仍崎嶇滿途,隨時又會拖冧股市。美國總統特朗普目前看似佔上風,但有「金融大鱷」透過深入研究過去500年歷史,發現美國絕非穩贏,現時更有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迹象。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Bridgewater創辦人、回報跑贏「國際大鱷」索羅斯,而被市場冠以「鱷王」稱號的達利奧(Ray Dalio)於過去兩年,已不斷警告全球民粹主義興起、並會蔓延,今年較早前更警告美國「資本主義」存在真實威脅,以往讓人白手興家的「美國夢」被粉碎。其預言似乎正不斷讓人信服。事實上,他在全球金融界地位舉足輕重,言論一直惹起注視。
他最近接受外國媒體訪問時表示,建議投資者看一本書,因它的分析與目前全球形勢相似,若要洞悉未來,就非看不可!
該書名為《霸權興衰史:1500年到2000年的經濟變遷和軍事衝突》(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Economic Change and Military Conflict From 1500 to 2000)。(附圖一)
作者是英國歷史學家、耶魯大學教授,專攻國際模式與戰略歷史的保羅甘迺迪(Paul Kennedy)。該書是1987年首次出版,探討了1500年到1980年間大國興衰史,以政治和經濟等方面深入分析,並預測了中國、日本、歐洲共同體、蘇聯,以及美國在20世紀末的發展。
書的內容從1500年開始,仔細研究全球霸權興衰,詳述它們的生命周期是怎樣。1500年是當代歷史的開端,每個權力都是由經濟霸權決定,當該國因軍事和支出過度緊張,伴隨着對社會其他方面缺乏投資時,霸權就會開始末落,整體國力繼而下降。甘迺迪認為,1980年的美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英國相似,即國力已見頂,並開始進入衰落周期。
達利奧說:「我認為我們正進入一個非常類似的時期,就是1930年代!這是我未看這本書之前已有的觀點。」在他而言,正看到一個走下坡的美國,與一個正抬頭的中國,是全球秩序轉變的初階。他說:「這動態在歷史上已出現過很多、很多次,我認為,要清楚認識它是十分重要。」
簡而言之,達利奧擔心美國前景,並相信「不平等(主要是貧富懸殊)」應被視為「國家緊急狀態」,否則世界各地不斷變化的權力動態,將對美國造成特別嚴重的打擊。
他透露,自己花了特別多時間去研究過往500年歷史,尤其集中鑽研儲備貨幣(即世界主要貨幣),希望能幫助他了解目前全球形勢及如何自處。在他的研究過程中,發覺上述書藉給了極大啟發。
【2、無論特朗普怎「吹噓」 中美談判未見直路】
講起中美貿戰,本周兩國以電話會議形式重啟談判,美國總統特朗普亦證實,美國貿易代表萊蒂澤及財長姆紐欽將與中方會晤。
特朗普周日(7日)說:「我們與中國談得非常好。更重要的是,我們從中國收取了數十億美元。一直以來美國都沒有從中國賺過一分錢,在(前總統)奧巴馬和(前副總統)拜登時期,中國就一直佔盡我們便宜;在(前總統)小布殊及克林頓時期也是如此。」
特朗普更指出,中國現在非常不高興,因成千上萬的公司正紛紛遷出,轉到包括美國等其他地方,因它們不想支付關稅。他又重申,中國讓貨幣貶值,而且傾注資金,就是為了付關稅,美國人民沒有為關稅「埋單」。
就此,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閻學通表示,中美是「假朋友」,且這種「假朋友」關係變得更假了,表面上講合作,實際上競爭是本質。他認為,今後仍是這種假象。
澳洲國庫部長Josh Frydenberg上周五(5日)亦透露,最近與美國官員會晤時,看不出貿戰有緩和迹象,中美貿易問題短期內不會解決。
美國前外交官、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中國公共政策中心」創始執行主任David Firestein也警告,特朗普只可以兩者取其一:要麼「做一屆關稅總統」;要麼「在沒有關稅下連任」。他警告,特朗普仍相對低估了中美貿易衝突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只要有任何差池,將影響2020年總統選舉。如果特朗普繼續施加關稅,就有可能輸掉大選。
事實上,特朗普到了周四(11日)就抱怨,中國仍未開始大手購買美國農產品。這似乎意味着他並非事事稱心。
【3、中美似長期鬥爭!中國廠商已謀後路...】
誠然,中美貿戰似逐漸演變成持久戰!各大企業依然不相信兩國會順利「握手」,不只是外資廠房要搬遷生產線,中國廠商也着手「分散投資」,意味貿戰很難短期結束。
除了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受惠貿戰外,孟加拉製衣界也成為贏家。該國作為世界第2大服裝出口國,截至6月30日止的一年,海外銷售額增至創紀錄的405億美元,當地製衣生產商本周透露,30年以來首次有機會接到美國訂單及進軍美國市場,客戶詢問也急飆30%。
與美國合作並不出奇,更重要的是,當地廠商也與中國投資者合作,在孟加拉首都郊區建立總值2,000萬美元的成衣廠,預計4個月內投產。孟加拉總理更表明,高度重視中國投資者,正為中國投資者建立經濟特區。
亞洲開發銀行預計,中國服裝業總值410億美元,孟加拉若能吸引部分訂單,將能讓該國未來兩年經濟增長提升至創紀錄的8%。目前該國服裝業擁有400萬員工,佔國內生產總值13%。不過,由於孟加拉基建不足,工廠也需技術升級和自動化,故中國仍具價格優勢。數據顯示,中國出口服裝每件約2.3美元,孟加拉則為2.79美元。
除了孟加拉,外媒引述印尼消息指出,有一些中國玩具製造商也將裝配廠遷至印尼,目標年底營運,以避免美國25%關稅。
【4、中美日韓齊打貿戰 南韓經濟岌岌可危】
在中美貿戰未平息之際,日韓貿戰亦在7月4日起開始,日本限制3項半導體關鍵原材料出口至南韓,對後者的半導體產業帶來巨大衝擊。就此,南韓總統文在寅本周已警告,要作好長期抗爭的準備。
南韓傳媒報道,據當地中小企業中央會調查受影響的269家中小企業後發表的數據顯示,有59%半導體相關的中小企認為,若日本政府持續「企硬」不放鬆出口限制,公司營運恐捱不過半年。其中,認為可捱3至6個月的企業有30.1%;連3個月都捱不往的企業則達28.9%。
由於科技日新月異,企業不會大量累積庫存,而且供應鏈結構精細,不能短期內尋找日本以外的替代,故有近46.8%企業表示,無應對措施;21.6%企業表示,將開發替代材料;18.2%企業將尋求其他進口對象;12.3%企業則表示,會確保有庫存。
調查也顯示,42%企業表示,要讓原材料來源多元化最少需要一年以上時間;34.9%表示,需要6個月至1年。
【5、香港小心!亞洲經濟前瞻指標「惡化」】
受貿戰拖累,作為「經濟前瞻指標」的中國汽車銷售未見起色,反映經濟增長放緩勢持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周三(10日)公布,6月乘用車銷售量按年大減7.8%,至172.8萬輛,為連續第12個月下跌。
統計顯示,6月整體汽車產量按年大跌17.3%,至189.5萬輛;銷量則按年跌9.6%,至205.6萬輛。若單計乘用車(即僅僅載客的車輛),產量按年大瀉17.2%,至159.8萬輛;銷量則按年急挫7.8%,至172.8萬輛。
報道指出,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15個省市,自今年7月起,正式推出排放標準更嚴格的「國六標準」,導致汽車銷售大受影響。
另外,被視為「亞洲盛衰溫度計」的新加坡第2季經濟增長按年僅0.1%,遠差過預期1.1%,更為2009年第2季以來最低,主因是製造業不濟及出口疲弱。
往績顯示,不要輕看新加坡經濟「響警」,過去兩次亞洲區陷入衰退,包括2001年科網爆破及2008年金融海嘯,新加坡是第一個或首批亞洲地區身陷險境。回看2008年10月雷曼兄弟爆煲前,新加坡早在9月率先陷入衰退,之後馬來西亞、印度、泰國、菲律賓在隨後1至2季跟隨;而印尼及南韓則出現1個季度負增長而1個季度正增長的梅花間竹局面;中國經濟增長則顯著放緩。故此,新加坡經濟被視為「亞洲盛衰溫度計」。
【6、亞洲「三哥」有煩惱 7月降雨多寡成關鍵】
除了中國、南韓、新加坡外,本周有報道指,亞洲第3大經濟體印度又有新煩惱,就是降雨不足。一旦連「三哥」經濟也不振,香港更難獨善其身。
花旗引述官方數據指出,印度在6月開始踏入雨季,惟6月整月降雨量低於50年平均33%,意味着7月更關鍵,降雨量多寡將影響該國整體農產品產出及經濟動力。
傳統上,7月是大部分農作物播種的月份,佔整個秋收作業逾50%播種量,當中包括大米、粟米、高粱,以及棉花,故7月降雨更為重要。
由於印度是農業大國,農作物豐收與否對經濟及政治影響重大,該產業佔全國約14%經濟總量,涉額達2.7萬億美元,並佔據總就業人口42%。當中,約1/3製造業產出(佔全國18%經濟總量)是與農產品有關,主要涉及食品加工。更重要的是,該國約55%農地是倚靠天然降雨,足見雨水多少對經濟影響甚廣。
印度今年首季經濟增長已放緩至5.8%,相對去年第4季6.6%大減,大部分原因是農業及製造業表現疲弱。花旗及星展均擔心,以目前該國降雨量來看,恐怕經濟增長會繼續呆滯。
【7、全球失業潮恐驟至!這「兩個數」令人心寒】
事實上,亞太區不爭氣,全球經濟也不會好過!經合組織(OECD)首席經濟學家布恩(Laurence Boone)本周警告,在貿易戰持續升級及企業減少投資下,全球貿易確實極度令人憂慮。
她說:「我過往到目前,相信未來依然會非常、非常擔心貿易形勢!讓我給你兩個數字:第一個是兩年前,即2017年,全球貿易是增長5.5%,目前是增長近2%,歐洲一些地區已接近零增長。」
她指出,擔憂的原因是每一個國家的企業,涉及到出口的職位就超過1/3!換言之,出口不振是影響着每個國家逾1/3職位。
她說:「第二個數字是有關於投資。在2017年,全球投資是增長逾3.5%,目前增長低於1.7%。須知道投資反映職位,即將會創造到的新職位會驟減!」
若將兩個數字加起來,就是一方面職位被削減,另一方面新增職位又減,預示失業潮恐驟至,人們生活水準難以提高。
【8、貿戰影響凸顯了!全球化工「一哥」發盈警】
上述是危言聳聽?以下是實例!業績表現或多或少能反映全球經濟狀況的德國巨企、全球化工「一哥」巴斯夫(BASF)本周發盈警,預計今年全年盈利最多大跌30%,主因是中美貿易戰短期難結束。
巴斯夫是全球化工「一哥」,旗下產品包括塑膠、泡棉、化學品等工業用產品,客戶遍及製藥、汽車、建築、紡織等。
該公司估計,今年收入將從原先預期按年增加1至5%,下調為輕微下跌;稅前盈利由原先預期的按年增1至10%,大幅下調至可能大跌30%,特別是今年第2季盈利可能按年劇減47%,主因是中美貿易戰令第2季商業環境持續疲弱,以及全球經濟增長和工業生產放緩,並預計不能在今年下半年快速緩和。
該公司又預期,今年上半年全球汽車產量跌約6%,中國跌幅更達13%左右。由於汽車是「全球經濟晴雨表」之一,反映世界前景黯淡。
目前市場憂慮,作為「龍頭」的巴斯夫發盈警,意味自7月15日起的美企業績期難寄厚望。
【9、大摩:未來90日股市好弱 估中87股災專家已睇淡】
雖然股市因憧憬央行放水而做好,美股更屢創新高,進入「終極一升」,惟華爾街及全球最強大戶未見特別興奮!摩根士丹利本周認為,股市已沒有太多上升空間,故下調全球股票配置為「減持」。
該行警告,美股、MSCI歐洲、MSCI新興市場,以及日本東證指數未來12個月目標只剩下1%上升空間。除了經濟及企業盈利明顯轉弱外,值得留意的是,自1990年以來,股市回報最惡劣的90日是7月13日至10月12日期間!即目前就是,可能是因第2季業績公布後,流動性和風險胃口傾向惡化。
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本周也下調了今年下半年全球經濟增長展望,並看淡新興市場股票,評級由「增持」降至「中性」。不過,由於歐美央行傾向放水,美股前景仍「正面」,並調高歐洲股票評級,由「負面」變為「中性」。
值得留意的是,貝萊德警告,關稅及貿易戰依然是重大隱憂,它們就像潮漲及潮退一樣,有時「休戰」,有時又「再戰」,在今年稍後時間會令通脹突然惡化,這不是預期,而是會真實出現。
另外,被金融界視為「金童」、曾與「國際大鱷」索羅斯及其前軍師德魯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合作,但作風低調的Milton Berg Advisors行政總裁Milton Berg警告,早在7月2日當日已「變熊」,看淡美股。他的兩個投資組合今年以來回報已逾20%。
他表示,其中一個讓他看淡股市的重大原因是:在他觀察的超過100指標顯示,只有「兩個」與之前股市見頂(2007年)時的徵狀不脗合!換言之,歷史告訴他要離場了。
或許投資者對Milton Berg認識不深。他在1987年創造了回報93.5%的奇迹。他早在當年9月第3周,向公司提交了一份長達35頁的報告,詳述當時市場的風險。基於判斷,他開始大量買入看跌期權,結果10月就上演「黑色星期一」,美股單日暴冧兩成。
【10、「隱形股神」大揭秘 平民出身怎煉成200億身家?】
最後分享一下「投資」!根據《福布斯》排名榜,原來市場上有一位「隱形股神」,極大部分投資者都從未聽聞過他的名字!他就是億萬富豪驗光師Herbert Wertheim。
在今年5月(1939年5月23日出生),Wertheim已年屆80歲了。他出身自一個平民家庭,年少時因經歷被父親虐打而多次離家出走,在16歲被控逃學,17歲時(1956年)加入海軍,當時學懂了買賣股票,首隻買入的是Lear Jet。
目前他的身家高達24億美元(約187億港元),完全因為「股神」巴菲特的「買入後持有」策略!據了解,他的財富源自蘋果公司(Apple Inc.)、微軟,以及港人較為陌生的美國控股公司Heico,於上市招股時大量掃入股份,並持有至今,就成為億萬富翁了。
除了上述3股,他亦重倉持有通用電氣(GE)、Google母公司Alphabet、英國石油(BP),以及美國銀行。
據悉,他是透過自己於1971年創立的染色鏡片製造商BPI公司,不斷投入資金作投資。現時公司每年投資回報約1,000萬美元,全數再投入股市。
他豪言:「我沒有想過擁有一盤大生意,但今時今日,我擁有一家50億、或60億、甚至80億美元的企業,每家企業擁有10%股權左右。」
●投資秘訣是甚麼?
當問及他的投資秘訣時,聽起來確實與「股神」巴菲特很似。他表示,不會太倚賴企業的財務報告,反而每周花12小時深入地挖掘企業的「知識資本」,即企業對科技及發展知識產權是否進取,才是他的買入目標。這讓他買入國際商業機器(IBM)、3M,以及英特爾(Intel)等股票。
他說:「如果你在每股13美元的價格看中一隻股票,也應該在每股12美元、11美元,或10美元時仍追捧它。如果股價持續疲弱,而你又相信該股前景,而且做足功課,就應該增持,因你正真實地進行更好的交易。」
他買股的目標是「永不沽貨」!不過,當然不是百戰百勝。他分享,永不沽貨不等於盲目長揸。當持有的股票不斷下跌時,一定要注意該公司的盈利是否每月下跌,例如黑莓(BlackBerry)。當盈利不對勁時,就要忍痛止蝕。
目前他已80歲了,不會注意股價單日波動,亦不會每日關注股價。在他而言,最緊要是「自由」。他說:「對我來說,有自己的時間是最珍貴的事。」
------
立即參加「賞您睇」:http://bit.ly/2JWKULh
Click下面粒掣,儲on.cc coins!機票、家電、超市禮券、過萬份獎品等緊你。
想睇更多一、二手樓精彩故事,即click以下連結:
新盤置啱睇
二手置啱Fe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