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利率下行將持續更久 經濟增長或面臨風險

2019101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告,全球經濟活動步伐依然疲弱,金融市場預計,相比2019年初的預期,利率下行將持續更長時間。金融狀況進一步放鬆,幫助控制下行風險,並在近期內支持全球經濟。但寬鬆的金融狀況是有代價:促使投資者承擔更高風險以尋求更高收益,因此,金融穩定和經濟增長面臨的風險中期內依然很高。
該機構最新一期《全球金融穩定報告》強調,一些大型經濟體的企業和非銀行金融部門高企的脆弱性。這些和其他薄弱之處可能放大衝擊的影響,例如貿易緊張局勢加劇或無法就英國退出歐盟達成協議,從而對經濟增長構成威脅。有關形勢對政策制訂者造成兩難境地。一方面,他們可能希望保持寬鬆的金融狀況,以應對經濟前景的惡化。另一方面,他們必須防範脆弱性進一步積累。
投資者將央行的行動和溝通解讀為貨幣政策周期的轉捩點。約70%的經濟體(按GDP加權)採取更為寬鬆的貨幣政策態勢。這一轉變伴隨着長期收益率的急劇下降;在一些主要經濟體,利率顯著處於負值。特別是,孳息率為負的政府和公司債券數額增加到約15萬億美元。
IMF續稱,8個主要經濟體的公司在藉入更多債務,但其償債能力在減弱。該機構分析經濟顯著下滑(嚴重程度為2007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一半)的潛在影響,得出結論是無法用收入支付利息的企業所持有的債務,可能增加到19萬億美元,幾乎是該機構研究的經濟體(包括美國、中國和一些歐洲經濟體)全部公司債務的40%。
此外,新興和前沿經濟體的外債在增加,因為發達經濟體的利率更低,資本從發達經濟體流向新興和前沿經濟體。新興市場經濟體的中位外債水平從2008年相當於出口的100%上升到目前的160%。金融狀況的急劇收緊和借款成本的上升將使這些經濟體更難以償還債務。
IMF認為,由於金融狀況在周期很晚的階段依然寬鬆,脆弱性不斷積累,因此,政策制訂者應迅速採取行動,避免經濟增長在中期面臨風險。目前,不確實性可能佔據主導地位,但盡早採納健全的政策決定有助於避免最危險的後果。
該機構建議,對於面臨債務風險的公司,可實施更嚴格的監督和宏觀審慎監管,包括對銀行開展有針對性的壓力測試,以及對高槓桿企業採用審慎工具;對於機構投資者,應加強監督和信息披露,包括加大力度降低槓桿率和減輕其他資產負債表錯配;對於新興和前沿市場,可採用審慎的主權債務管理做法和框架。
------
Click下面粒掣,儲on.cc coins!機票、家電、超市禮券、過萬份獎品等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