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稱霸半導體時代結束!為何英特爾願讓位給台積電?
財經媒體彭博報道,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英特爾(Intel)行政總裁Bob Swan於上周四(23日)花了近一個小時討論一個過去無法想像的構想:就是不再製造自家設計的晶片。
構想一出,英特爾股價在上周五(24日)曾瀉18%,收市仍挫達16%,並拖累費城半導體指數下挫1.6%。相比之下,在晶片製程如今穩居領先地位的台積電大漲9.7%,市值一口氣增加330億美元,市場甚為關注其股價在周一(27日)台灣股市的表現;台積電的客戶超微(AMD)也勁漲16.5%。
【美國稱霸半導體產業時代結束】
報道指出,半導體產業外判製造晶片已司空見慣,但英特爾在過去半世紀都是晶片設計與製造一氣呵成。因此,在過去30年的大部分時間,英特爾結合最好的設計和先進的工廠,穩居全球晶片製造「龍頭」。換言之,英特爾一旦外判製造晶片,將把「龍頭」地位讓給台積電,同時結束英特爾,以至美國稱霸半導體產業的時代。
【台積電地位鞏固 無法超越】
那麼,為何英特爾、以至美國總統特朗普容許美國「結束」半導體稱霸時代,甘願讓台積電上位?彭博分析指出,原因之一是英特爾兼顧晶片設計與製造,不像台積電專精製造,使英特爾在製造方面落後台積電。此外,英特爾繼續專攻個人電腦和伺服器晶片,未跟上智能手機和其他行動裝置的潮流,導致競爭力下滑。Swan亦說:「我們必須使用其他公司的製程技術,我們稱之為應變計劃,我們準備這樣做。」
在此之前,英特爾已警告,7納米製程產品將延後6個月上市。金融機構Cowen & Co.分析師Matt Ramsay指出,這是半導體產業的巨大轉變,代表英特爾與其他業界最大的區別消失了。
晶片設計決定半導體的功能,但晶片製造攸關這些晶片能否儲存更多資料,處理資訊的速度能否更快,並使用較少的能源。過去半世紀英特爾結合設計與製造,有助於其在兩方面的改良。然而,台積電只專注於製造,把設計的工作交給其他公司,而台積電的製造能力已超越英特爾,這有助於英特爾的競爭對手在晶片的性能方面趕上英特爾,例如超微(AMD)。
【台積電生產量大 容易總結經驗改良】
英特爾目前最好的10納米製程產品,原定2017年上市,但到現在才量產,7納米製程產品又將延後6個月上市。分析師也指出,過去幾十年來,英特爾持續投入大筆資金更新晶片製造廠,使其保持領先地位,但在智能手機和其他行動裝置崛起後,局面也改變了。英特爾雖然也涉足行動裝置晶片,但從未將最好的生產和設計投入在這方面,仍以個人電腦和伺服器晶片為最優先事業。
事實上,英特爾每年只生產數以億計的晶片,台積電生產則是數以十億計,這使台積電有更多經驗用於改良工廠,台積電的工程師在技術完成方面也優於英特爾的工程師。
【台積電市值勢打入全球十大】
至於台積電,其美國預託證券(ADR)漲勢凌厲,令市值超級沃爾瑪(Wal-Mart)。若周一在台股交易跟足升勢,市值有機會攻上4,000億美元,成為緊追「股神」巴菲特旗下投資旗艦巴郡之後,全球市值第10大上市公司。
Susquehanna Financial分析師Christopher Rolland發表報告指出,起碼在未來5年,英特爾幾無可能趕上或超越台積電。他認為英特爾應將晶圓廠賣給台積電,但目前看來可行性不高。花旗則認為,英特爾很可能將中央處理器(CPU)外判給台積電。
【AMD的經驗具啟示...】
英特爾的「老對手」AMD的經歷,或可印證為何英特爾肯讓位予台積電!AMD於上周三(22日)發表7納米製程處理器,正巧遇上「老對手」英特爾稍後宣布推延7納米晶片,使兩家公司上周五股價表現大相逕庭。市場認為,AMD能脫胎換骨的關鍵點是找台積電代工,而英特爾則倚賴自己製造。
從業績來看,儘管英特爾上周四(23日)公布第2季盈利優於預期,但毛利率下降至11年最低,第3季展望也令人失望;反觀AMD全球首款內建顯示核心的7納米製程x86桌上型處理器,已搭載多家筆記型電腦中。
換言之,雙方技術差距已擴大,因目前英特爾晶片量產僅達10納米製程,其關鍵就在於生產!
英特爾遵循「垂直整合製造」(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的半導體營運模式,包辦自家所有晶片生產和設計,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馬薩諸塞州和新墨西哥州都有晶圓廠。
AMD則在2009年將其晶圓代工部門分拆成子公司GlobalFoundries,並將一部分晶片生產外包由台積電生產。
事實上,英特爾在業績聲明中已暗示,台積電的技術優勢可能維持數年!因此,美國稱霸半導體時代結束是有迹可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