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構】全球最強巨企Apple行徑 預示中美難脫鈎?

2020080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中美關係今年急轉直下,兩國脫鈎的聲音更是甚囂塵上。不過,作為美國招牌企業、最新市值升上全球最大的蘋果公司(Apple Inc.),卻不減扶植中國供應鏈力度,或會採用更多中國廠商生產的零部件。分析認為,像Apple這樣的跨國巨企是按商業原則辦事,不會因為中美決裂而貿然改變在中國的投資布局,不擔心中國外商投資和職位創造會嚴重受損。
早前有報道指,Apple將於印度南部城市真奈的工廠組裝iPhone 11,為該公司首次在印度生產頂級智能手機型號,另有消息透露,有台灣的組裝廠有意將部分生產線從中國遷至印度,引起外界高度關注,亦令人聯想起南韓三星電子去年把最後一家在中國的手機廠也關門大吉。
惟被稱為「最強Apple分析師」的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早前發表報告指出,中國鏡頭廠商舜宇光學(02382)下年就會殺入一直由台廠大立光和玉晶光瓜分的Apple後置鏡頭供應鏈,Apple得以分散鏡頭供應集中的風險及降低成本。
【舜宇增出貨 台資也入股內地生產商】
雖然舜宇手機鏡頭未夠大立光先進,但郭氏預計,舜宇明年上半年開始大量出貨予iPad與小量Mac鏡頭,將直接衝擊玉晶光,若舜宇出貨順利,最快明年下半年為iPhone鏡頭出貨。舜宇回應本報查詢時表示,Apple為其目標客戶,若有進一步計劃將會公布。
同樣引起業界關注的,還有台企緯創早前把位於江蘇昆山的iPhone組裝廠賣給無線耳機AirPod組裝商立訊精密(002475.SZ),但不久又斥30億元人民幣入股立訊,似乎是眼見Apple扶植中資供應鏈的趨勢,對立訊iPhone相關業務前景投下信心一票。市場估計,立訊早期會先做中低檔iPhone訂單,而由於該公司本身有製造零件,其「一條龍」優勢未來有助接得更多訂單,對一直承辦iPhone組裝的台企鴻海及和碩構成威脅。
【政治與商界效益難混為一談】
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認為,中美脫鈎談的是政治,美國政府想減輕對中國貨的依賴與Apple增強中國供應鏈本身並無衝突,始終企業追求的是成本效益和產品績效。
他解釋,中國勞動力仍是全球數一數二,跨國企業根本無法在其他地方找到如此龐大的產能,去滿足其志在俘虜全球消費者的訂單。況且中國勞工訓練有素,生產線行之有效,要在海外複製並非易事,而且跨國企業有需要在華設立生產據點,來就近服務龐大的中國市場,因此不擔心外資會因為中美關係劍拔弩張而把資金和就業職位帶離中國。
【百勝中國未擬削華開店目標】
事實上,經營美國另一代表品牌肯德基之中國業務的百勝中國(Yum China),7月在華門店突破1萬大關。百勝中國行政總裁屈翠容稱,不改今年在內地開店800至850間的目標,集團準備好捕捉中國市場「令人振奮」的長線機遇。
------
【須建Apple專屬生產線 要搶中國供應鏈不易】
業界人士指,要成為蘋果公司(Apple Inc.)的供應商有一個難關,就是要先為其建立一條專屬生產線,問題是淡季時不能生產其他產品,或出現閒置產能,拖低毛利率。若舜宇光學真的成為Apple零部件供應商,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交銀國際分析師嚴司政認為「一定係好事」,主要原因是舜宇的寧波廠房規模非常大,就算日後為Apple而設的生產線,於淡季時的利用率稍為不足,對業績的影響也不會太大。
儘管Apple向來會透過分散供應商優化成本,但他不擔心舜宇未來拿到的Apple鏡頭訂單售價會被劈得太低,因為大趨勢是手機搭載的鏡頭愈來愈多。
嚴氏續表示,雖然舜宇的8P(8鏡片)鏡頭尚在研發的階段,比起已量產8P的大立光稍為落後,但其實遲一點推出也問題不大,畢竟現時它只會用於出貨量不大的很高檔手機型號,而今年需求注定疲弱,況且鏡頭內鏡片數量不是決定攝影質素的全部,還有感應器和手機廠商自家的程式可以「搭救」。
------
【中芯力拓晶片業務 涉資390億】
事實上,面對美國發動科技戰,中方絕不怠慢,除了外資難搶中國供應鏈外,內地也力求自主研發。
中芯國際(00981)上周五(7月31日)晚間刊發重磅通告,宣布有意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組建合資公司,以發展28納米及以上製程的晶圓廠,初始註冊資本達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無獨有偶,台灣第二大晶圓代工廠聯華電子早前公布季度業績,管理層亦對有關製程的需求表示樂觀。
中芯「回A」後相當「疊水」,力谷14納米或以下先進製程還不夠,現擬跟北京開發區組合資公司發展兩期主打成熟製程的晶圓廠,首期月產能約10萬片晶圓。中芯將為合資公司初始註冊資本出資51%(即25.5億美元),而第二期將按客戶及市場需求於適當時候發展,而雙方將推動其他第三方投資者完成其餘出資。
中芯首席執行官之一趙海軍曾言,其成熟製程產能將供不應求。該公司周四(8月6日)將公布第二季業績,市場估計期內收入和純利分別為9.42億美元及7,800萬美元,按年增長19.1%及320.73%,關注點包括14納米及28納米收入貢獻如何大進步。
或許投資者可從迄今最先進製程同為14納米的聯電尋求啟示。該公司第二季收入按年增長23.2%至444億元新台幣,期內毛利率按年提升7.4個百分點至23.1%,28納米製程的收入貢獻按季升4個百分點至13%。
總經理王石表示,該製程今年下半年仍會呈強。他續指,28納米受惠消費電子及電腦需求,尤其是近日興起遙距工作和網上學習;聯電日後會尋求引導客戶把40納米產品升級至28納米,惟40納米需求亦會不俗,主要由無線產品帶動。55納米及65納米則有5G射頻開關晶片支撐。他亦提到,電子產品的晶片含量與日俱增。
由於「龍頭」台積電今年一直看淡28納米,市場難免質疑聯電能怎樣提高有關產能的利用率?券商野村認為,台積電看淡是因眼見28納米產能供過於求,不願降價搶市佔;而三星電子則正把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及影像信號處理器(ISP)晶片交由聯電以28納米生產,換言之,聯電的28納米產能正憑多種新產品重拾增長。
不過,王石對另一製程14納米前景顯得相當保守,這或與中芯已大張旗鼓擴產不無關係。聯電比中芯早兩年量產14納米,惟不同之處是,聯電多年來與台積電「鬥餐死」後,2017年毅然宣布放棄進一步研發12納米以下製程,專心賺錢。
另有分析指出,中芯今次擴充產能的是28納米,而非能供應華為最少需在14納米以下製程的晶片,恐意味華為與中芯攜手的期望落空,即華為研發下一代手機項目勢受阻。
-----
Sakura UK 英國物業投資專家!隆重登場!Sakura UK特派駐英團隊,為您搵最多最齊的英國樓盤!
請即致電:5133 0626
【仲等咩?】最強炒股神器《東網Money18》APP已全面升級,新增多項新功能,助你投資理財、揀股問股!即刻click入 http://on.cc/redirect/money18 下載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