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10大驚奇:別輕視今次全球冧市 因央行救市技窮了?

2020092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2020年轉眼間已來到9月底,回看《1周10大驚奇》去年底引述異象預言,今年首季是全球股市主要升幅所在。惟受疫情打擊,異象曾於1月25日警告調整來了,之後於2月初預告股市已踏入「最後歡樂時光」,結果當月底大冧,然後再反覆勸告投資者切忌衝動,直至4月4日看到曙光,在同月25日呼籲投資者注意「五窮」,可趁4月最後一周減磅,之後呼籲小心至今,異象有得有失!之後會如何呢?隨着11月美國總統大選臨近,繼續作壁上觀吧!
【1、11月近了!未來這3個時點將是股市分水嶺】
投資者開始戰戰兢兢,隨着時間推進,未來這3個時點將是股市分水嶺。
●美國總統大選11月3日舉行,若結果是特朗普當選,股市料「正面」回應;若是拜登,股市或先跌後回穩,原因是預期加稅。
●10月中下旬開始,美國企業的季度業績會陸續出爐,要科技業能交出漂亮的成績,股價才能再升。
●最快在11月或12月疫苗結果才會出爐,事前股市應難大升。
【2、德銀:金融危機可能意外提前到來】
德意志銀行發表最新報告預期,全球經濟將於2021年中以前回到疫情前的水平,但由於風險資產被高估及各國債務持續攀升,金融危機可能意外提前到來。
該行在剛發布的全球展望更新報告中說:「隨着第3季即將結束,我們估計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大約已回到疫情前的一半水平,現在,我們看到這趟旅程將在明年中以前完成,比我們之前預測提早了幾季。」
德銀預期,因疫情將持續至冬季,復甦步伐將放慢,尤其是在美國11月總統大選前,當地沒有新財政刺激,但在明年夏天之後,預期將會開始廣泛施打疫苗,有助於增加群體免疫以及經濟加速復甦。
該行研究團隊說,假設有一種有效的疫苗,那麼在2023年中以前,全球可能會有3/4的人口接種。不過,由於預期新冠肺炎病毒會留下持久的傷害,例如對餐飲、住宿業帶來永久打擊,以及自動化將永遠取代部分就業,意味着經濟可能永遠無法完全回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除了上述負面因素外,德銀還看到一場迫在眉睫的金融危機,因在大規模財政與貨幣政策刺激帶動下,資產價值不斷被高估,以及債務水平持續攀升。該行仍對股票及其他風險資產持謹慎態度,原因是估值過高,重申標指年底目標3,250點,略低於市場預期。他們並警告,政治的威脅比某些人預期更大,尤其美國總統大選有一些無法很快解決的重大風險。
【3、全球恐爆三大經濟危機】
事實上,德銀的預測絕非危言聳聽!疫情顛覆全球經濟定律,造成資產泡沫、債務高築、貧富懸殊三大危機惡化!在無限放水催谷資產泡沫下,美國聯儲局公布,由於股樓齊升,美國家庭財富在次季疫情高峰期逆勢大增7.6萬億美元或6.8%,創1952年有紀錄最勁。惟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料,直到2050年,美國國債與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飆至約195%。一旦三大危機同時爆發,後果不堪設想。
據聯儲局最新資料,美國家庭資產達119萬億美元,超越疫情爆發前,按季增6.8%,同時高於去年第四季的118.5萬億美元。其中,股票和互惠基金價值按季「疫」市增5.7萬億美元,主因是當局和國會推動大規模救市計劃推升股市;房地產價值則增加4,580億美元,主因按息極低及累積需求大。儘管當地股、樓同時V彈,但實體經濟表現仍令人擔憂,尤其次季GDP暴跌32.9%,反映當下金融市場已完全「離地」,資產泡沫被激化,為下一波全球金融危機埋下伏線。
再者,聯儲局報告顯示,美國家庭次季財富增幅中,有7,000億美元為「儲蓄」,原因不是節儉,而是美國政府加大派發失業救濟金等,民眾又「宅在家」影響消費所致。因此,報告已顯示,政府因救市而大幅舉債2.9萬億美元,使國債總額增至22.5萬億美元;企業為生存也在次季舉債17.6萬億美元,按季升5,946億美元或14%。換言之,債務炸彈正滾大。
事實上,俗稱「央行之母」的國際清算銀行(BIS)也發布最新數據顯示,包括香港在內的全球非金融部門所有債務佔GDP比率在今年首季飆至252%的歷史新高,較去年底增240%,為有史以來最大季度增幅。由於全球次季GDP歷史性收縮且債務續增,料比率遠未見頂。若單計美國,官方機構CBO已預期,疫情導致政府支出驟增,加速了預算赤字和債務增長,料今年債務佔GDP比重將達98%,2023年達107%,並在2050年升至195%,與日本和希臘睇齊,故警告該比率上升增加了金融危機的風險,惟金融市場依然未反映,加上美元恐大幅貶值,民眾對政府全面償還或承擔債務的能力或失去信心。
全球發狂救市催生債務危機及資產泡沫,亦加劇貧富懸殊!有調查顯示,約45%美國人未持股;另有逾1/3家庭沒有物業,故上述的家庭財富增長不是一般民眾。
更值得留意的是,在3至6月期間,美國億萬富豪資產增加逾21%,同時全球數千萬勞工正經歷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糟糕環境,女性、非裔、西班牙語裔等族群受到的衝擊最嚴重,潛在社會危機不言而喻。
【4、疫情25周 全球倒退25年?】
誠然,新冠肺炎疫情至今仍未受控之餘,更有惡化迹象,對各國經濟、民生及醫療系統造成巨大衝擊。微軟創辦人蓋茨夫婦的信託基金會近日發布重磅報告指出,在疫情發生約25周以來,全球已倒退25年!若以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計算,今年疫情造成的GDP損失為2008年金融海嘯的兩倍。無獨有偶,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直言,疫情削弱了經濟可持續發展目標,令某些方面倒退25年!個別國家如印度更已表明,全國封鎖令經濟恐面臨倒退25年的風險。蓋茨基金會列出了全球三大衝擊:
【衝擊一:經濟150年最慘 損失是2008年金融海嘯兩倍】
基金會在報告中引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即使全球各地已合共花費18萬億美元(約140萬億港元)來刺激經濟,但到明年底,全球經濟仍將至少損失12萬億美元(約93.6萬億港元)。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今年全球面臨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其GDP損失是2008年金融海嘯的兩倍,而對上一次同時有這麼多國家經濟陷入衰退為1870年。
報告認為,大部分高收入國家可透過貸款、擴張性貨幣政策等手段來籌集巨額資金,以應對疫情造成的損失。相比之下,低收入國家的經濟發展能力存在不可逆轉的局限性。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為例,在2000年至2015年期間,即使經濟增長每年都快於全球其他地區,但仍屬世界上收入最低的地區,無法籌集到足夠資金應付或減少疫情帶來的損失,而且其央行不屬於歐洲央行和美國聯儲局的可干預範圍內。
值得留意的是,在二十國集團(G20)的國家中,其財政刺激計劃動用的資金平均已約佔GDP的22%,當中,日本更是GDP的68.9%,但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中,平均值僅為3%,同時其GDP亦要比前者低得多,反映這些國家可動用的資金遠遠不足以應對疫情,經濟大幅倒退是不爭事實。
【衝擊二:為救經濟 低收入國家醫療25周倒退25年】
基金會報告警告,經濟受疫情衝擊,在資源匱乏下,進一步打擊非洲等低收入國家本已脆弱的公共衞生體系!由於當地的新冠肺炎病例不斷攀升,其醫療部門難以負荷,政府亦把用作醫療的資金及資源轉移到應對疫情上,使當地其他疾病的疫苗接種計劃中斷。
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IHME)以疫苗接種率為衡量衞生系統運作情況的替代指標,截至去年,全球已有超過80%以上兒童接種疫苗,並避免超過200萬人死亡,然而,今年受疫情影響,其疫苗接種率已倒退到1990年代中期水平。換言之,這些國家的衞生系統運作在新冠肺炎爆發後大約25周,就面臨25年的倒退。基金會更認為,這些國家的醫療系統要復原,並再次取得進展所需時間是未來嚴峻的問題。
【衝擊三:極端貧窮激增7.1% 非裔最慘】
基金會報告顯示,疫情加劇了全球貧窮問題。根據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IHME)統計,2018及2019年的極端貧困率分別減低了1.2%及1.5%,但今年將結束連續20年的進步,估計其極端貧困率會大幅增加7.1%,即全球近3,700萬人處於每日平均生活費只有1.9美元(約15港元)的極端貧窮線之下。報告亦提及,中、低收入國家的婦女受到的影響更大,主要因為她們多在服務行業或非正規的部門工作,這類工種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亦難以獲得政府支援。以非洲為例,在疫情爆發的第一個月,該國的非正式工人收入隨即下降80%以上。
值得留意的是,報告指出,在美國,疫情大幅影響非裔、拉丁裔等族群,不論是感染、死亡比例,或造成的經濟損失,他們均比美國白人承受較大的風險,反映疫情帶給有色人種的傷害最大。而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調查,有23%的美國白人認為,自己不能負擔8月份的房租;然而,有高達46%非裔、拉丁裔美國人認為自己無法負擔,為美國白人的倍數。
面對形勢艱難,全球各地皆引頸期盼疫苗可盡快面世,以結束這場世紀災難,該報告在最後呼籲,各國需合理分配疫苗數量,強調只要病毒仍在其他國家存在,疫情就難以結束,而全球醫療與經濟亦難以達到完全復甦。報告引述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生物與社會技術系統建模實驗室研究人員的假設,若疫苗按人口比例分配給所有國家,可避免61%人口死亡,但若優先分配予高收入國家,死亡人數僅減少33%。
【5、戴口罩能改寫世紀歷史?中國經濟或提早兩年追上美國】
疫情大爆發不只是帶來危機及大幅倒退,更令全球經濟大洗牌!由於國際大型投資銀行及世界銀行皆先後上調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測,若以數字上計,或可讓中國的經濟規模,能提早兩年與美國睇齊!
回看今年第2季,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由首季按年收縮6.8%轉為按年增長3.2%,若以按季比較,增長幅度更達54.6%!正因經濟走出疫情,摩根大通已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從今年4月的增長1.3%,調升至增長2.5%。
值得留意的是,市場已一致預期,在全世界的主要經濟體中,中國經濟是今年唯一率先出現增長的地方。除摩通外,世界銀行等其他國際大型機構,也調升了其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的預測。
●分別在於戴口罩?
相對而言,在全球新冠病毒疫情持續惡化下,美國、日本,以及歐元區等地,第2季經濟是大幅衰退,幅度分別為9.5%、9.9%,以及高達15%!在此消彼長下,使中美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規模之間的差距大為拉近!單是今年,就一下子再拉近達8%左右。
根據位於美國華盛頓的國際經濟研究機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估計,中國今年經過通脹調整後的經濟產出(economic output),將可望進一步攀升至11.9萬億美元,即達到美國經濟規模的近70%!更重要的是,研究機構Brookings Institution指出,疫情大爆發讓中國的經濟規模,或可提早兩年與美國睇齊,預料2028年就能「平起平坐」了。
觀乎原因,就是「人算不如天算」!想不到一場世紀疫情,令「戴口罩」成為轉捩點!由於美國人不愛戴口罩,反而吃了大虧。不但美國,這場疫情也使金磚五國(BRICS)中,其他成員國的經濟規模被中國遠遠拋離。原本最有機會挑戰中國的印度,可謂一口氣倒退25年!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估計,到了明年底,當地經濟規模將不到中國的1/5。另據經濟學人資訊中心(EIU)預測,今年印度GDP將萎縮達8.5%,通脹卻上升至5.1%水平,明顯陷入「滯脹(stagflation)」慘狀,即經濟差令荷包縮水,但物價更難負擔!巴西、南非與俄羅斯也如此。
【6、別輕視今次全球股市調整 是因救市技窮?】
說回金融市場,有沒有發現,今輪美股、以至全球股市是在上周三(16日)聯儲局公布議息結果後,走勢開始乏善足陳,周一(21日)更齊齊下挫?原因除了是中美之爭外,也因聯儲局救市近技窮?美國聯儲局上周宣布,利率繼續維持零水平,直到2023年底前不會加息,但未提新一輪救市方案。對此,有分析師質疑聯儲局的救市力度恐已見頂。
G-Plus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Lena Komilevagcd指出,除非美國經濟出現新一輪震盪或財政政策失誤,否則市場已看到當局刺激力度見頂。他解釋,聯儲局的新通脹架構並沒有帶來新的政策機制或新的行動,這強化了他們的觀點,就是除非美國經濟有新的外來衝擊,或因為美國政府的財政政策失誤,未能在11月大選後為經濟復甦帶來新的支持,否則聯儲局的救市行動已達頂峰。
因此,聯儲局主席鮑爾在上周三(16日)曾要求國會趕快採取行動,因現在市場等着國會的新一輪財政刺激方案。
另外,歐洲太平洋資本行政總裁、有「華爾街預言家」之稱的Peter Schiff更警告,除非美國聯儲局會想讓美元變得一文不值,否則他們最終不得不加息。他表示,鮑威爾所發表的最有趣評論之一,就是聯儲局必須對抗低通脹,否則可能造成利率過低。他質疑,實際上,聯儲局目前已是零利率了,低利率怎麼會又是他們的目標,又是低通脹可能帶來的問題?
依照聯儲局9月說法,打算維持零利率到至少2023年,並計劃繼續量化寬鬆(QE),但Schiff表示,市場需要的更多。他認為,聯儲局所創造的泡沫較2008年大得多,聯儲局知道這一點,但卻不斷加入「空氣」,助長泡沫繼續存在。「我的意思是,他們所有政策都是故意設計出來,以維持目前的泡沫。」
因此,聯儲局所提出的平均通脹說法,實際上就是他們預期未來通脹會高於2%,這是大量印銀紙的結果。現在公眾沒有意識到,高通脹是將要支付的帳單,名義上維持了經濟增長,但長期對經濟更不利。「我們也不需要增加基礎設施支出。我們負擔不起。我們破產了。」
他表示,政府正在做的一切,所有這些政府支出計劃,都在使經濟變得更弱而不是更強。政府應該停止支出,以便這些資源可以釋放回到需要的民營部門。他認為,在某個時刻,市場將會揭穿聯儲局的虛張聲勢,而美元將遭到摧毀。
【7、別炒炒賣賣了!輸錢是佔極大多數】
疫情期間許多美國人「宅在家」,最方便的莫過於炒炒股票,但現實是只有極少數人從中獲利!
據Cerulli Associates數據顯示,與2019年相比,今年第一季「炒即日鮮」(即日內買賣)的交易急增;TD Ameritrade報告亦稱,自1月份以來,其網站提供「炒即日鮮」的交易說明頁,瀏覧量幾乎增至4倍;Robinhood等交易軟件業務也激增。
紐約Mitlin Financial總裁、金融規劃師Lawrence Sprung表示,「炒即日鮮」激增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數百萬失業的美國人認為,可以用來彌補收入下跌的一種方式。在有了更多時間後,希望嘗試以前通常不會做的事。
美國消費者協會投資者保護主管Barbara Roper認為,現在有很多廣告宣揚「炒即日鮮」交易,也是造成流行的因素之一。不過,想透過短炒賺錢可能適得其反,蒙受巨大損失的機會更高。他表示,進行「炒即日鮮」交易的投資者不僅必須能預測公司業績,還要恰巧地在價格波動的時機採取行動,這是賭博!
多倫多大學金融學副教授Andreas Park表示,今年「炒即日鮮」爆炸式增長,部分原因來自美國人面臨財困危機,但短炒不見得有好結果。
【8、花旗調查:香港近八成千萬富翁看淡未來1年樓市】
除了股市,樓市也危!花旗銀行公布2019至2020年香港千萬富翁調查報告,截至今年5月,香港擁有1,000萬港元或以上淨資產的千萬富翁,共有50.4萬人,其中10.6萬人擁有1,000萬元或以上流動資產,中位數為1,700萬元,較2018年的1,630萬元有所增加。
男性千萬富翁比女性為多,男女比例分別為56及44%,千萬富翁的家庭狀況以已婚並有供養子女的父母為主,佔38%。
調查報告指,大部分千萬富翁均持有股票、外幣及人民幣等投資產品,為滲透率最高的三大投資工具。
近80%千萬富翁看淡未來12個月的樓市,與2019年的72%相比,有較多富裕一群看淡樓市。
對於現時生活的開心評分指數,擁有淨資產總值多於1,000萬元的千萬富翁,其評分指數明顯較高,10分為總分,平均指數達6.8,女性千萬富翁比男性千萬富翁的開心指數微高,平均指數達7.0。
有關千萬富翁對家庭重要性的取態,他們寧願付出更多在子女教育、 生活質素及體驗各方面。首要考慮是,為子女提供優質教育,亦會嚴謹管教子女需要謹慎理財。
【9、花旗:家族理財室和超高淨值人士對市場極度謹慎】
除了香港富豪「保守」,花旗私人銀行本周發表的調查也顯示,全球家族理財室和超高淨值人士因新冠疫情、政府和央行的應對措施而採取防禦姿態。
大約3/4受訪者對他們未來12個月投資心態的描述為「謹慎」,加上表示計劃「非常謹慎」的受訪者後,這個比例升至84%。花旗此次在6月和7月進行的調查約有180人參與。接近1/4的人稱擔心社會動盪。花旗調查中,約一半受訪者預期未來12個月總體投資組合回報率僅1至5%。
花旗私人銀行首席投資官David Bailin表示,調查中展現的謹慎情緒「可能預示」錯過機會。Bailin稱:「我們預計,根據政府出台的刺激措施規模及全球創新帶來的進一步利好,中小企業將迎來一段時期的復甦,2021年和2022年全球經濟將加速增長。」
花旗私人銀行董事長Stephen Campbell稱,私人理財室挺過了疫情衝擊,狀況良好,但至少一半人稱擔心流動性問題。「他們準備好一旦出現機會就部署更多資金,尤其是在非公開市場。客戶通常願意犧牲中短期回報來維持流動性。」
調查發現,59%的家族理財室增加對直接投資的配置,其中信息技術、醫療健保和房地產是最有吸引力的領域。超過一半受訪者稱,打算借助利率較低的機會來開展再融資和增加信用額度。
【10、世界失去了5億個職位 工資流失27萬億】
誠然,對前景審慎確實不無道理!聯合國旗下的國際勞工組織(ILO)周三(23日)表示,疫情對勞工就業造成的衝擊比之前估計的還要嚴重,不但造成全球失去相當於近5億個正職工作,勞工工資也大減3.5萬億美元(約27萬億港元)。
該組織最新研究顯示,第2季全球勞工工作時數減少17.3%,相當於失去近5億個全職工作。這個數字比6月估計時多了近1億,當時預期今年第2季全球勞工工時減少14%。
組織秘書長Guy Ryder表示,今年首9個月全球勞工薪金較去年同期萎縮10.7%,相當於3.5萬億美元,大約是全球整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5%。
疫情除了對各國公共衞生帶來挑戰外,封城、旅遊限制及其他措施也對全球就業和薪金帶來嚴重衝擊。
-----
「疫市下想轉危為機?」
《香港信貸》上市公司,紮根香港廿三年,專業可靠;一個電話,解決您的資金需要!
.物業一按二按.公居屋貸款
.業主私人貸款.中小企貸款
查詢:2525 3535
忠告:借錢梗要還,咪俾錢中介
放債人牌照號碼:香港信貸財務有限公司1065/2020;香港信貸(私人貸款)有限公司0336/2020
【仲等咩?】最強炒股神器《東網Money18》APP已全面升級,新增多項新功能,助你投資理財、揀股問股!即刻click入 http://on.cc/redirect/money18 下載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