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10大驚奇:特朗普玩攬炒 炮製11月金融核爆?

2020112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2020年轉眼間已來到11月下旬,回看《1周10大驚奇》去年底引述異象預言,今年首季是全球股市主要升幅所在。惟受疫情打擊,異象曾於1月25日警告調整來了,之後於2月初預告股市已踏入「最後歡樂時光」,結果當月底大冧,然後再反覆勸告投資者切忌衝動,直至4月4日看到曙光,在同月25日呼籲投資者注意「五窮」,可趁4月最後一周減磅,之後呼籲小心至今,異象有得有失!之後會如何呢?繼續作壁上觀吧!
【1、繼「10月驚奇」後 特朗普再炮製「11月核爆」?】
在10月驚奇後,由於美國總統特朗普仍未肯認輸,致使美國恐在11月繼續面臨政治、疫情、經濟、外交4方面困境!
所謂「10月驚奇(October Surprise)」是美國政治術語,因每個閏年11月第1個周一過後的周二是選舉日,朝野常會有爆炸性新聞,觸發金融市場動盪。
更不堪的是,特朗普將炮製「11月危機」,上周就簽下禁止美國人投資31家被認定與中國軍方有關企業的行政命令,生效日是下個法定任期(2021年1月20日)生效日前9天(1月11日)。再者,他炒掉國防部長,而司法部長破例允許各州檢察機關在各州政府宣布初步結果前就調查是否有選舉舞弊,皆令人驚駭。
另外,美國11月疫情已超過今年春季高峰,自11月9日後,每天都在更新單日確診紀錄,CDC(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料到了12月,因新冠病毒死亡人數將達26萬至28.2萬,累計1,200萬例確診也存在可能。
由於經濟危機與政治及疫情相關,雖然11月12日公布的新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較上次公布下降約4萬人,似乎顯示美國經濟好轉,但已有不少投資銀行警告基本因素並不如新申領、續領失業救濟金人數那麼樂觀,而疫情嚴峻已迫使各州考慮重啟封鎖措施,或規勸民眾放棄感恩節計劃,可能進一步減少消費。
外交上的危機也主要在經濟層面,美國與歐盟關係在特朗普任內迅速惡化,特別是民航巨頭波音、空中巴士分別受美國、歐盟補貼爭議,世界貿易組織(WTO)去年裁定美國可向歐盟75億美元額度產品徵稅,今年10月批准歐盟對美國40億美元額度產品徵稅,德國原有意提議暫緩開徵展現善意,但美國大選的不確定性使其他歐盟成員仍決定如期開徵。
【2、美殭屍企業債務達10萬億元 孫正義警告3個月內股災】
近日新冠疫苗研發接連報捷、美國新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下降,以及股市屢創新高,似乎正預示有望走出疫情,經濟復甦指日可待。不過,據外媒統計,美國出現了上世紀日本經濟迷失的重大徵兆,就是「殭屍企業」激增至527家,佔首3,000家企業比例近兩成,總債務1.36萬億美元(逾10萬億港元),這枚未爆的巨型炸彈已遠超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5,000億美元!日本軟體銀行(Softbank)創辦人孫正義警告,未來2至3個月內可能出現「海嘯級」風暴。
所謂「殭屍企業」,是指企業收入只夠或不足以支付債息,更遑論償還貸款本金,如是者,只能靠各類債權人持續注資來維持。美國今年因疫情影響,新增殭屍企業名單令人怵目驚心,除波音、埃克森美孚外,郵輪業龍頭嘉年華、全球第2大航空公司達美航空、曾是連鎖百貨「龍頭」梅西百貨也在當中。
有經濟學家指出,美國聯儲局為避免大量公司破產或拯救一些「大得不能倒」的巨企,讓它們獲得實際幾乎無上限的信貸機會,雖然能避過短期經濟陷入大蕭條,但可能導致資本流向生產效率低下的公司,長期來看會抑制就業和經濟增長,對復甦造成深遠影響。
跨國投資管理公司阿波羅首席經濟學家Torsten Slok說:「我們更應該問的是,聯儲局基於維持市場穩定的心態選擇介入,那些原本就應該倒閉、現在卻活下來的公司會怎麼樣?資產被困在無力進行投資和擴大業務的殭屍公司裏,對經濟有何影響?」
反映美國整體企業的羅素3000指數成分股中,有超過1/6在過去一年已變成「殭屍中的殭屍」,即收入連借款利息也還不起,去年有335家公司是這種狀況,今年就飆近200家,達527家。
雖則說殭屍公司絕對有機會「翻身」,但據俗稱「央行之母」的國際結算銀行於9月對14個已開發國家過去30年來企業研究發現,相比從未成為殭屍企業的公司,要由殭屍狀態擺脫過來,但最終又再次變成殭屍的可能性多出兩倍。情況正好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形容,企業生存能力應該成為是否獲得政府和央行支持的重要標準,而非既有規模。
既然全球經濟「一哥」美國也面對極不明朗的前景,作為科技巨企、掌握不少「大數據」的孫正義明言,今年軟銀積極出售資產,目的就是為未來2至3個月內可能出現急速惡化的最糟糕情況做好準備。
他透露,軟銀最初計劃今年出售約400億美元資產,但最終賣掉約800億美元(約6,240億港元),就是為了保持流動性,為第二波疫情引爆全球大封鎖的最壞情況「儲糧」。他警告,疫苗絕非萬能,在接下來的2至3個月任何災難都可能發生,並提到2007至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引爆金融海嘯,當時一場看似獨立的事件,成為更大範圍金融崩潰的催化劑。
【3、特朗普玩攬炒!美逾1300萬人恐失去失業救濟金...】
除了「殭屍企業」外,美國為應對疫情而推出《CARES法案》紓困,其中包括每周加發600美元的失業救濟金,但計劃已在7月到期。然而,美國當局仍未推出新一輪紓困,若再拖下去,恐有超過1,300萬美國人生計出現問題,可能進一步拖累消費者支出。
有分析師指出,《CARES法案》在疫情下提供慷慨的救濟,並支持了正常情況下不符合救濟資格的人,可說是彌補了美國社會安全網的漏洞。也有研究人員發現,美國針對疫情提供的失業救濟,在失業率上升的狀況下幫助人們增加支出、儲蓄,並使數百萬人脫離貧困。
世紀基金會(The Century Foundation)資深研究員、失業救濟金專家Andrew Stettner表示,美國的失業救濟計劃結束得太早,人們也發現需要比常規失業救濟金更強大、廣泛的支持,而美國先前的救助計劃確實有效。
【4、基金瘋了!反而預示大冧市近了...】
那麼,股市是否真的接近大冧邊緣?就此,美國銀行策略專家本周指出,基金經理對股市的樂觀程度狂升,可能反而預示美股正在「築頂」,故認為散戶現在應開始沽貨!
美銀對多位基金經理所做的調查顯示,受美國選舉落幕及疫苗研發獲重大進展的消息激勵,基金看好美股的程度達到今年頂峰。這項調查涵蓋的基金經理合共管理資金達5,260億美元,調查期間為11月6至12日。
調查指出,基金經理對股市的樂觀程度一飛沖天,投資組合中的股票比重達到2018年1月以來最高,現金比重降到2015年4月以來最低,對經濟增長的預期更升到20年最高。
基金經理大力推升的資產例如細價股、價值股、銀行股及新興股市,同時撤離債券及消費必需品股等防守資產。由於美股近日勁升,已使一些基金思考獲利還是繼續持有。
不過,美銀專家反而認為,上述情況預示已接近「全面牛市」,樂觀度激增是「築頂」的過程,現時就是了。
【5、克魯格曼:美大選預示未來經濟路更難行】
事實上,未來經濟路確實更難行!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一直狠批美國總統特朗普施政的克魯格曼(Paul Krugman)本周撰文表示,從選舉結果來看,令人難以樂觀看待未來展望。
克魯格曼提到,2020年大選多少被視為對美國政府抗疫表現的民意檢驗,儘管特朗普抗疫不力,但從特朗普和共和黨候選人的得票來看,他們並未受到應得的懲罰,套用媒體評語:「疫情發燒不退,共和黨卻宣稱選舉結果印證他們做法正確。」
他指出,從新冠肺炎確診到病故通常約3周,基於初秋確診病例激增且未見緩和,預示到年底前,美國單日死亡病例可能飆上數千人。許多患者即使康復了,健康卻永久受損。
疫情展望很糟糕,克魯格曼更擔心的是,從抗疫失敗可預見美國更難面對一個更嚴重、甚至危及全人類文明的問題:氣候變遷!美國人若是連近在眼前的疫情都不肯面對現實,又如何能採取行動避免看似遠在天邊的氣候暖化危機?抗氣候變遷行動在政治上仍面臨兩大阻力:特殊利益團體勢力強大;成本與效益之間呈現的是非直接關係。
舉例來說,以水力壓裂法開採天然氣,遭遇甲烷外洩問題。投資加強對甲烷外洩的控管,固然助益甚大,但利益成果不是立即看到。要如何說服德州人接受「以今天小幅的成本升高,換取未來的益處,例如降低十年後在半個地球外發生毀滅性風暴的可能性」?
面對這種情況,民主黨總統當選人拜登明年上台執政若優先推行氣候政策,怎麼做才推得動?克魯格曼建議,氣候政策行動應強調「是胡蘿蔔而不是棍棒」,投資綠色未來將一路創造新的工作機會,而不是只要求人民遵守新限制並支付更高價格。
【6、特朗普「最後的瘋狂」 最少7招制華】
除了美國國內形勢不妙,中美經貿及金融戰更恐在兩個月內急速升溫!事關特朗普除了仍堅拒拜登當選外,其政府明言會在最後任期持續加強壓制中國,並已部署人手。外媒引述消息透露,親特朗普的斯圖爾特(Corey Stewart)已在美國商務部人事變動中獲聘,預計在最後兩個月專門針對中國出擊,市場估計最少有7招待發。
消息透露,斯圖爾特將擔任負責出口管理事務的商務部首席副助理部長,預計直到明年1月20日。商務部前副部長賴因施(William Reinsch)表示,由於斯圖爾特擔任的是先前未設置的職位,故這是為特殊行動,目的尚不清楚。他說:「過去幾個月一直有傳言稱,特朗普打算對中國採取更嚴厲的行動,但未說明是甚麼,斯圖爾特上任可能便是特朗普出手的信號。」
事實上,多家外媒報道,特朗普政府可能在未來幾周內對中國實施一系列制裁,目的在於迫使拜登上任後持續採取強硬態度。有美國官員直言,除非中國轉變政策方向,在國際上擔起負責任的角色,否則拜登會發現推翻特朗普的舉動如同「政治自殺」。大和資本市場首席經濟師賴志文相信,特朗普政府仍有空間限制美國對華投資或中國取得美國資本,也認同拜登要推翻有難度,因他在競選時不斷強調對華政策與特朗普政府相符,而且制華是國會兩黨共識。
據美國媒體統計,特朗普最少有7招待發,包括貿易關稅、科技、金融、就疫情索取賠償、針對中國油企觸犯伊朗制裁而施壓、香港新疆台灣等地緣政治問題,以及上周簽署禁止美國人投資31家中國軍方背景的企業,現有傳正考慮擴大名單。
【7、跨國巨企採「中國+1」 避中美貿易風險】
誠然,中美經貿戰火瀰漫,無論誰出任美國總統,局勢也不能驟然回到奧巴馬時代!就此,瑞銀認為,為降低中美貿易摩擦衝擊,跨國企業料以「中國+1」的戰略模式操作,也就是在中國以外地區增設生產基地。評級機構穆迪相關的金融情報公司穆迪分析也估計,全球難免踏入中、美、歐「三雄鼎立」局面。
面對經濟前景極不明朗,瑞銀透露,不少跨國企業之前已尋求「中國+1」的發展模式,料在近期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整合原產地規則後,企業會更積極利用該模式運作,原因在於RCEP是以中國為核心,符合中國確保供應鏈穩定的利益,同時亦有利形成「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企業同時也要避免以美國為首的貿易戰突襲,故需增設基地。
穆迪分析指出,全球經濟格局將繼續向中、美、歐「三強」發展。自疫情爆發後,料各國將重視修復國內經濟損失,這讓各地更強調如何實現經濟自給自足,尤其在關鍵戰略產業,故科技、貿易和政治競爭與衝突將繼續,甚至加劇。隨着時間過去,全球貿易關係將愈來愈側重區域性,5G、數碼科技和綠色能源等新興技術競爭會加劇,將推動政府通過制定政策和監管標準等方式,在培育戰略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事實上,不少地區已為拜登上任後可能出現嚴峻形勢而「儲糧」備戰!外媒報道,過去一周,俄羅斯、中國、匈牙利及中東的幾家公司身影出現在國際資本市場,表面看來是趕在明年利率上升和價格波動加劇之前鎖定借貸成本,Union Investment基金經理Sergey Dergachev說:「我們看到的是,一些在拜登未來上任後可能面臨更大壓力的地區在發行債券。」這凸顯一些國家可能趕在與美國關係或冷卻前急於融資。
【8、奧巴馬也放鷹!若非金融海嘯 會對中國出手更重】
特朗普太偏激?其實,拜登上場也真的難望中美關係會好轉,從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言論能略知一二。他本周表示,若不是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在貿易議題上他對中國可能「出手更重」。
奧巴馬向《The Atlantic》雜誌說,在金融危機期間,中國在全球經濟復甦中的重要角色,使他在應對中國「違反國際貿易規則的重商主義政策」時受到局限。他在新書《A Promised Land》也提到類似的看法。
奧巴馬說,「在2009或2010年我不能有貿易戰爭。當時我需要與中國、歐洲以及其他任何潛在的增長引擎合作,就為了重啟全球經濟」。他補充,現在他認為「在貿易議題上更強硬地催逼中國,完全是合法的」。
奧巴馬在他的新書中說,他執政初期,中國推出創紀錄的經濟刺激計劃,發揮了支持全球經濟的作用,而此限制他無法向北京追究「規避、扭曲,或乾脆破壞所有同意的國際商務規範」之責。
他在2009年訪問中國時,向當時的中國總理提出「大規模貿易失衡」以及「中國匯率操縱與其他不公平行徑」等議題。他寫道,中國總理當時「建議我給他一份我們希望中國多加採購的美國產品清單,他會研究看看可以怎麼做」。
他說,「我感覺好像在市場的一個攤子上,對雞肉價格討價還價,而非兩個全球最大貿易體協商貿易政策」。
【9、中國飼料需求大增 美國農作物價格漲逾3成】
除了美國國內狀況及中美關係,糧食危機確實漸漸逼近!本周有報道指出,近月美國大豆、玉米等農作物價格節節攀升,漲幅已逾3成,主要受惠於中國飼料需求,對美國農產品採購量大增,另外氣候乾燥導致收成減少,以及疫情封鎖帶動人們在家烘焙的風潮,皆有助於美國農產品銷售。
自8月10日以來,大豆、玉米以及作為麵包原料的硬紅冬麥(Hard red winter wheat)價格飆漲約33%,作為動物飼料與加工食品原料的軟紅冬麥價格則躍升約20%。
今輪升勢令美國農民的生意好轉,一掃先前因全球疫情壓抑市場需求的陰霾。摩根大通策略師Tracey Allen表示,今年6月投資者對美國農作物商品期貨持有大量淡倉,押注價格將會下滑。如今情勢轉變,投資者反倒看好農產品價格上漲而押注好倉。她指出,看到庫存下滑,同時來自中國的需求正在增加,預料這輪升勢還會持續。
北美大平原、阿根廷、俄羅斯、烏克蘭和巴西等地因氣候乾燥而產量減少,也削弱原本以為大豐收的預期。此外,中國不斷回補穀物庫存,去年因非洲豬瘟而大量撲殺豬隻,如今積極提高國內豬隻養殖數量,都增加對農產品的需求。
美農業部預測,中國在本產季自美國進口以玉米為主的粗糧將創新高,向國外採購的小麥也將錄得25年來最多。另外,受中國大量進口帶動,美國大豆價格漲幅尤其驚人。自今年初中美簽定的雙邊協議以來,美國銷往中國的大豆已經倍增。中國雖已買進逾23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但據美國貿易代表署資料,中國還需繼續採購,才能符合第一階段協議的規定。在自家市場,美國人民對小麥的需求也提升。疫情期間人們在家自製麵包,彌補封鎖導致餐廳、酒店、郵輪等需求銳減的缺口。
據美農業統計局資料,第三季共有2.34億蒲式耳的小麥磨成麵粉,較第二季高出7%,較去年同期高出1%。交易公司Teucrium總裁Sal Gilbertie表示,這顯然是人們待在家烘焙的趨勢所致。
【10、明年發達大計是買比特幣?】
最後,論到2021年投資大計,或許是虛擬貨幣「一哥」比特幣!花旗銀行本周發表報告,預測2021年底比特幣有望高見31.8萬美元。
CitiFXTechnicals市場洞察力產品全球主管Thomas Fitzpatrick在題為《比特幣:21世紀的黃金》的報告中,分析比特幣走勢,認為存在着大幅價格波動,但維持長期上升趨勢。他認為,比特幣就像是1970年代的黃金,很可能一飛衝天,他又依據比特幣的周線圖,由先前的高位與低位,得出比特幣31.8萬美元的目標位。
依據目前比特幣略高於18,800美元價格來看,要上漲近16倍才達標。
報告指出,在1970年代改革前,金價在每安士20至35美元水平交易了50年,然後才在1971年尼克遜政府改變財政政策後,出現巨大突破。Fitzpatrick認為,黃金與法定貨幣脫鈎、疫情及央行採取積極的量化寬鬆政策,可能導致未來比特幣爆炸性上漲。
--------------------------
「想轉危為機?」本地經濟有望於疫後谷底反彈,應盡早謀劃融資渠道,為拓展業務增添籌碼。
《香港信貸》扎根香港廿三年,上市公司,專業可靠。
一個電話,滿足您資金需要。
.物業一按二按
.公居屋貸款
.中小企貸款
.業主私人貸款
查詢:2525 3535
忠告:借錢梗要還,咪俾錢中介
放債人牌照號碼 : 香港信貸財務有限公司1065/2020;香港信貸(私人貸款)有限公司0336/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