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10大驚奇:蓋茨疫後7大預言?特大熊市年底殺到?

2020112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2020年轉眼間已來到近12月,回看《1周10大驚奇》去年底引述異象預言,今年首季是全球股市主要升幅所在。惟受疫情打擊,異象曾於1月25日警告調整來了,之後於2月初預告股市已踏入「最後歡樂時光」,結果當月底大冧,然後再反覆勸告投資者切忌衝動,直至4月4日看到曙光,在同月25日呼籲投資者注意「五窮」,可趁4月最後一周減磅,之後呼籲小心至今,異象有得有失!之後會如何呢?
【1、疫後世界會怎樣?蓋茨7大預言 全球復常路途遙遠】
微軟創辦人蓋茨指出,新冠病毒大流行將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商業及工作方式,會產生7個全球深遠變化。他又警告,即使戰勝病毒,全世界仍然很久不會恢復正常。以下是他的7大預測:
1、在不久的將來,遠程會議將成為常態。以前如果不與客戶見面,很可能會讓客戶覺得不受重視,現在大家對此事的態度已經改變。
2、軟件,尤其是用於網上交流與互動的軟體會有更快的發展,所有約見與會談首先都會以遠程會談為基礎。
3、企業的辦公室空間會重新規劃,因為會整個星期在辦公室內工作的人數將會非常少。人們使用辦公室的觀念會完全改變。
4、人們不再積極與嚮往遷往大城市居住,因為未來在世界任何地方進行遠程工作將成為常態,沒有必要再租用昂貴的辦公室與市中心的住宅。
5、人們在工作上的社交會更少,與社群或家庭的互動會更緊密。
6、疫苗出現不會馬上拯救世界。就算美國與其他疫情嚴重地區病毒消失了,很多人仍不敢離開自已熟悉的地方,必須等到全世界疫情都獲得控制、疫苗都普及之後,全世界才能恢復正常。
7、儘管這種大流行是一場噩夢,但下次病毒大流行就不會那麼恐怖,因為人類已經獲得對抗大規模疫情的經驗,懂得要快速隔離、做好防護、測試工具更有效。感染的經驗,並能夠加以運用。
【2、疫後世界會怎樣?到「Z世代」主導了】
全球疫情再次進入高峰,已令不少人生活習慣突變。然而,縱使明年疫苗在望,但在疫情過後,真的不要奢望一切能返回2019年,原因在於25歲以下的「Z世代」成為了消費主力,他們的行為與上一輩截然不同!作為投資者,更需要及早洞悉先機,為「後疫情時代」及早打算!
隨着25歲以下的「Z世代」(泛指1996年至2016年出生的群體)轉變為世界消費主力,全球「肉食主義」正在倒退,「拒飛」等環保運動興起。這群新生代正改變世界潮流,而投資者應做甚麼準備呢?
根據美國銀行最新研究發現,隨着年齡增長,「Z世代」將取代「千禧世代」(泛指1980年代和1990年代出生的人)引領潮流,促進新興市場蓬勃發展,並幫助他們偏愛的產業跑贏大市。與此同時,許多落伍的企業可能會面臨淘汰。美銀策略師表示,Z世代革命正在開始,因為出生於網絡時代的第一代人正進軍職場,迫使其他世代適應他們的生活價值觀,而非他們適應舊世代。
美銀報告指出,全球「Z世代」的收入有望在2031年之前超過千禧一代;這群Z世代每10人就有9人身處於新興經濟體,其中印度約佔總數的20%;墨西哥、菲律賓和泰國等國家也將受惠這轉變。在未來10年,「Z世代」的收入將暴增4倍至33萬億美元,屆時將佔全球逾1/4收入。
據美銀稱,可望受惠的行業包括電商、支付、奢侈品、媒體和ESG(環境永續、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酒類、肉類、汽車和旅行等領域可能會走下坡。
美銀較早前對14,000多名Z世代年輕人進行調查,結論是大多數人在肉品食物或多或少設有限制;他們樂意擁抱新科技,以管理從電話到加密貨幣等財務活動,意味銀行和資產管理業界須重新評估服務。在受訪的16到18歲青少年中,有40%的人更願意在網上與朋友互動,高於千禧世代的35%和X世代(泛指1965至1980年出生的人)的30%;在受訪的18到24歲年輕人中,約有18%的人每月定期觀看運動賽事,而每月有21%的人定期觀看電競比賽。
因此,美銀認為上述趨勢對投資方面的影響可能包括:隨着語音助理推出更多語言服務,語音科技可望使識字能力有限的人群更能接觸電商;對亞太地區的關注與日俱增,該地區佔Z世代收入的37%,到2040年比重將攀升至41%;消費者驅動的可持續發展行動主義(sustainable activism),可能會令快時尚等被視為「有害」的產業;為環保少搭飛機的「飛行之恥」(flight shame)運動更加盛行,航空公司和旅遊業將受可持續發展議題的影響。
所謂「可持續發展行動主義」,即新一代更重視ESG(環境永續、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反對「即用即棄」的浪費行為,他們對品牌的忠誠度將更持久。「飛行之恥」由瑞典人發起,主要是碳排放問題,同時興起「火車為榮」等主題。
【3、疫後世界會怎樣?特朗普搞到真打「新冷戰」】
論到疫後世界,怎能不提美國總統特朗普!雖然他的任期餘下不到兩個月,但其政府官員正推動對中國採取更強硬措施,從先前一對一「單挑」換成罕見的「多邊」戰術,擬籌設西方民主國家的非正式經濟結盟,猶如正式進入「新冷戰」抗華,令明年1月20日將上台的拜登新政府必須接棒對抗中國。
聖母大學國家安全專家Eugene Gholz表示,特朗普的策略將是一種冷戰式的全球分裂,美國預期中國不會遵守規則,所以將準備防禦。
特朗普政府官員透露,這項雄心最大行動會成立一個西方國家共同組成的非正式聯盟,當中國採取經濟脅迫手段、抵制特定國家進口時,西方聯盟就能聯手共同反制以報復中國,例如共同購買被中國抵制貨品或提供補償,甚或盟國聯合評估對中國加徵關稅。
此外,特朗普政府還考慮提升對涉及中國強迫新疆少數民族勞動的商品進口禁令,並將更多中企納入出口管制的「黑名單」、包括對中國最大晶圓代工廠商中芯國際(00981)的出口禁令升級。中芯已被華盛頓列為制裁的31家中國軍方企業之一。
【4、疫後世界會怎樣?美國最快年底爆財困危機】
提到特朗普,他仍有極大機會炮製「全球終極攬炒」,刻下「對外」除了加強打壓中國之外,「對內」只要讓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達70%的消費陷入大蕭條,就能令全世界一同陪葬,皆因包括中歐日韓等經濟體乍現財困危機迹象。目前美國政府為因應疫情而實施的大規模支出計劃即將於今年底到期,可能使逾千萬名民眾面臨「財政懸崖」,威脅經濟復甦,同時預示救市技窮。
在美國眾多救市措施當中,特朗普最能利用來製造財困危機的是失業保險計劃,估計將有約1,200萬人面臨「年底斷糧」。此外,凍結學生借貸還款、樓按寬限與禁止驅逐租客等措施,以及聯儲局對中小企業與地方政府提供的多項貸款機制,都將面臨「年底大限」。當中受衝擊最大的是自僱人士及散工,最後一次領取救濟的時間可能是12月第2周。
一旦打工仔失去「糧草」,樓市就會面臨重大斷供風險。目前美國政府規定凡接受樓按擔保的業主,不得驅逐交不起租金的租客,這項規定12月底屆滿,雖然一些州政府自行將有效期延到明年,但僅屬拖得就拖,因很多業主是靠租金供樓,很難阻止他們之後趕客。調查顯示,9月底時只有略多於1/3的租客能交足租金,而11月初全美約270萬供樓業主使用上述措施,足見潛在危機之巨。
再者,全美1.7萬億美元(約13萬億港元)的學生貸款中,目前多數能暫停償還本金,並取消累積利息,有效期到今年底,即明年1月學生須恢復還款。聯儲局對中小企業及地方政府提供的貸款援助也將於12月底到期,企業及地方政府面臨財務壓力。
事實上,不但美國在政策支持上遇到困難,英國也面臨財政失衡,本財政年度上半年(4至9月)赤字增至2,610億英鎊(約2.7萬億港元),創新高,令人擔心公務員可能面臨凍薪。南韓第3季家庭勞動收入若扣除政府補助是按年跌1.1%,創2003年有統計以來最大減幅,並為連續兩季下滑;日本20多至50多歲壯年男性自8月以來,因財困危機而錄得706宗自殺個案,按年增6.6%。中國內地約5.6億人沒有儲蓄。由於美國消費者始終是「全球大款」,惟普遍沒有應付6個月緊急支出的儲蓄,已成為當地目前熱烈討論需否盡快賣產套現的話題,因以特朗普行徑來看,救市措施難以在年底後延期,財困炸彈正蓄勢待爆。
【5、疫後世界會怎樣?全球救市似技窮了】
著名經濟學家、安聯集團首席經濟顧問埃利安(Mohamed El-Erian)撰文表示,全球市場上周五(20日)驚覺,非常時期持續性的政策支持可能未如想像般可靠。雖然部分原因或許出自於短期政治考量,但也反映更普遍的現象:起初立意為「一次性」的政策干預演變成「好幾輪」,而這種過程拖得愈久,決策官員執行的能力與意願就承受愈大的壓力。
事緣美國財長姆紐欽3月和4月力挺聯儲局大舉干預金融市場,如今在他即將卸任之際,上周四(19日)卻拒絕讓部分緊急放貸計劃延到明年,並要求返還尚未動用的資金。聯儲局驚愕之餘,罕見地立即公開回應,強調「全套的緊急貸款機制」扮演支持經濟的關鍵角色。
根據一些經濟學家與市場人士的初步解讀,這顯示特朗普政府與拜登團隊之間的政權交接問題再添一例,抗疫對策、外交政策和軍事事務都因此複雜化。話雖如此,普遍的看法是影響短暫,一旦新政府明年1月20日上任,情況即可改變。
財政部的行動發生在聯儲局貸款機制使用率偏低之際。有人認為這顯示需求小,呼應姆紐欽所謂「銀行有能力因應企業、地方政府與非牟利客戶貸款需求」的說法。另有人覺得利用率低是因市場代聯儲局提供資金,因而提升「道德風險」和「過度承擔風險」。不過,其他人則稱,此舉背後的動機是想把資金轉配置到別的計劃,像是小企業薪金保護計劃,有效地強化公部門對經濟的支持。
埃利安擔心,新冠疫苗的開發與分配費時愈久,愈可能凸顯上述問題。畢竟全球對疫情突然來襲造成經濟停頓的初步反應是「大規模、全方位干預」,「不計一切代價」、「全力投入」、「傾全政府之力」支持,基本上都是「一次性」救市。不過,如今多國疫潮再起,疫苗要到明年才普及,顯示財政支持需要「好幾輪」。
因此,隨着時間流逝,愈來愈多國家會發覺起初救市的規模與程度難以為繼,這是不容忽視的警號,「好幾輪」救市會令政府愈來愈感到力不從心,開發中國家尤其如此。
【6、疫後世界會怎樣?克魯格曼:特朗普誓要在卸任前踐踏經濟】
除了埃利安之外,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一直狠批特朗普施政的克魯格曼(Paul Krugman)本周也撰文表示,眾所周知特朗普不喜歡輸的感覺,即使顯然已輸掉總統大選且極不可能翻盤仍不認落敗,甚至在即將卸任之際搞大大小小的破壞,意圖把經濟變成焦土、為可能的金融危機埋下伏筆,好留下更多爛攤子給總統當選人拜登明年上任後收拾。
他指出,特朗普的財政部長姆紐欽上周突然宣布,今年3月推出的多項緊急貸款計劃年底到期後,財政部將不再支持。乍看下或許沒甚麼,畢竟金融市場不見危機迹象,美股甚至在選後繼續大漲;更何況撥給這些計劃的資金大多不曾動用。那麼,問題出在哪裏?
克魯格曼表示,聯儲局有充分理由反對終止這些計劃,官員們非常了解金融危機如何發生、又如何終結。姆紐欽的舉動剝奪一項未來可用來對抗危機的重要工具。
他解釋,今日所謂的「金融危機」昔日通常稱為「恐慌」──例如1907年的金融大恐慌(the Panic of 1907),正是那場危機催生了聯儲局。引發恐慌的因素五花八門,有的根本沒有明顯成因,但有共同點:就是涉及民眾失去信心、造成資金凍結使經濟頓失活水、重創增長和就業。
這種事通常猶如「自我實現的預言」,也就是個人的理性行為導致集體的災難後果。例如典型的銀行擠提,存戶急着提領存款,即使他們相信銀行基本面健全,卻也明白一窩蜂擠提可能搞垮銀行。
這正是為甚麼需要聯儲局這類機構出面穩定大局。打從19世紀以來,世人便明白這些機構在爆發金融恐慌時有能力、也應當放款紓困,終結惡性循環。其實,讓恐慌踩煞車所需的放款金額並不大,甚至只要明確承諾必要時會提供現金即可,連實際開支票都不必。
例如2012年歐債危機情勢危急,西班牙等南歐國家償債能力銳減,國債孳息率卻飆升。其實西班牙等國財政情況不比英國差,但因使用歐元,不像英國可自己印鈔票並以極低的利率借錢,因此不堪「自我實現的預言」攻擊——投資者擔心西班牙缺錢而抽腿,卻因此引發他們擔心的結果。
不過,2012年7月,時任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公開聲明,將「不計一切代價」拯救歐元,市場普遍解讀此語等同於承諾必要時將借錢給危機受困國。結果危機突然告終,歐央行到頭來沒借出一分錢。
又如今年3月和4月,新冠肺炎疫情引起投資人恐慌,把美國推向瀕臨金融危機。幸而聯儲局在財政部資金力挺下推出新計劃,提議購買公司債和市政債等資產。這項承諾確保必要時有充裕資金能穩定市場,危機於是迅速消退,實際動用的資金並不多。
他指出,目前為止雖然情況良好,但此刻美國疫情復熾,染疫住院病例甚至比春季時多,且仍快速增加。即使這回疫苗推出在望,但新冠肺炎危機尚未平息,在這個節骨眼撤除因應危機的工具,實在很愚蠢。
對於姆紐欽宣稱這些資金「不再有必要」,克魯格曼直批「不可理喻」。從特朗普政府最近的各種行徑觀之,很難不把姆紐欽的舉動看作是蓄意破壞,意圖升高下任政府必須處理危機的可能性。
姆紐欽把經濟紓困案未用的4,550億美元資金,從聯儲局手中收回並轉入財政部的「普通基金」,意味耶倫接任財長後,需要國會批准才能動用這筆錢。
克魯格曼形容這些小動作顯然是在「搞破壞,簡單明瞭」,顯示姆紐欽也加入其他特朗普政府愚忠官員的行列,跟着在卸任前踐踏經濟,賠上自己的聲譽。
【7、疫後世界會怎樣?人口老化問題逼近了】
除了「特朗普之亂」,人口危機亦是煩惱!內地媒體報道,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近日表示,「老齡化」減緩經濟增速是一種可以預見的「灰犀牛」事件,甚至在某個意想不到的時刻,某種突發危機還會觸發相關「黑天鵝」事件。
蔡昉強調,需要積極應對人口老化戰略涉及生育政策、退休制度、教育和培訓體系、社會養老保險模式、收入分配格局、老年服務產業發展等一系列領域的政策推動。
他指出,在「十四五」期間,內地將延續低生育水平下人口增長遞減的趨勢,2019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4%,是除1960年外新中國歷史上最低水平,甚至有可能提前迎來人口的高峰和負增長,包括未富先老、快速老化和超大規模老年人口等特徵,將是一個長時期的重要國情。
【8、疫後世界會怎樣?企業都唔知點應對】
面對眾多不明朗因素,企業也異常審慎。最近南韓公布的各項經濟數字表現不俗,感覺景氣復甦腳步已經不遠了。不過,滿手現金的南韓大企業對未來仍存有疑慮,不知道現階段是要投資,還是不要投資的好。
根據韓國企研機構CEO Score對國內259家大企業調查,這些大公司今年前9個月,手頭上自由現金流量(Free Cash Flow)已累積逾28萬億韓圜,即約2,000億港元,較去年同期暴增1.63倍。
其中,過半數約有55%的大公司於上述期間共累積7.4萬億韓圜現金,這些企業異口同聲地均表示,因公司營運與決策受到疫情影響,目前還在猶豫該如何更有效率地分配這些現金。
報告同時指出,這些大公司中以科技「龍頭」三星電子的自由現金流最多,高達4.3萬億韓圜,第2位是化學大廠樂金化學,現金有3.3萬億韓圜,第3名為韓國電力公社(KEPCO),手頭有2.7萬億韓圜。
【9、疫後世界會怎樣?小心年底逾2萬億資金一齊撤】
至於股市,雖然本周美股創新高,但摩根大通表示,今年底組合調整或導致約3,000億美元(約2.34萬億港元)流出全球股市。
該行策略師Nikolaos Panigirtzoglou等人表示,這個月到現在股市表現強勁,之後大型多資產投資者可能會將資金從股票輪動到債券。策略師們稱,這些投資者包括平衡型共同基金,如60/40投資組合,美國固定收益養老金計劃,像挪威央行這樣管理挪威主權財富基金的大型投資者,以及日本政府的養老金計劃GPIF。
該行預計股市短期內會受到平衡型共同基金的影響。此類基金規模達7萬億美元,它們必須在11月底或年底前在全球賣出約1,600億美元的股票,才能恢復到配比為60/40的投資組合。
他們補充,如果12月份股市上漲,這些養老金為了按季度進行再平衡,到月底可能還會賣出1,500億美元的股票。
【10、疫後世界會怎樣?股市可能年底暴冧】
既然全球資金有機會在年底撤出股市,那麼,股市是否已屆「最後瘋狂」?美國經濟學者、投資管理公司HS Dent創辦人Harry Dent本周警告,在12月之後股市將進入熊市,長達多年的跌勢將會發生,到了明年4月將會出現40%的調整。
他預計,若股市再出現新低位,美股三大指數及生物科技股等都不會再創下新高,並預言幾十年內不會看到任何東西創新高。他補充,下次股市崩盤將不會像今年3月的崩盤一樣那麼簡單地反彈,同時點出下次崩盤的導火線,是更多的企業破產。
對於經濟前景,登特認為復甦已經走到盡頭,股市很快就會意識到這一點,他指出有許多事情是不會恢復的,並認為有80%的經濟沒有受到永久性的破壞,已經實現V形復甦,可是還有15%至20%的經濟不會恢復。
他又認為,隨着嬰兒潮世代進入退休年齡,消費者支出將會持續疲弱,而千禧世代要到2023年才會發揮作用。
--------------------------
「想轉危為機?」本地經濟有望於疫後谷底反彈,應盡早謀劃融資渠道,為拓展業務增添籌碼。
《香港信貸》扎根香港廿三年,上市公司,專業可靠。
一個電話,滿足您資金需要。
.物業一按二按
.公居屋貸款
.中小企貸款
.業主私人貸款
查詢:2525 3535
忠告:借錢梗要還,咪俾錢中介
放債人牌照號碼 : 香港信貸財務有限公司1065/2020;香港信貸(私人貸款)有限公司0336/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