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10大驚奇:注意!股市今年呢個時候恐「人踩人」?

2021010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無論如何,悲慘的2020年過去了,踏入2021年,與其繼續悲觀,倒不如換個心情,樂觀一點面對,反正全世界無論貧富,也不能「自由地」出行!至於今年金融市場會怎樣?
【1、特朗普派錢!股市短期看好 4月恐「人踩人」】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新一輪紓困方案,將為美國人發放600美元支票,也促使美股3大指數周一(2020年12月28日)齊創新高。有分析師表示,預計部分政府發放的現金將流入股市,但也帶來美股明年泡沫爆破的風險。
TrimTabs Investment Research創辦人Charles Biderman周一撰文指出,原本年初就常有大量資金流入股市,推升美股泡沫,而每人600美元的財政刺激計劃,將進一步推動美股上揚。
他表示,儘管沒有人知道這部分資金將有多少流入股市,但合理的猜測是15至20%,代表將有250億至330億美元會被用來購買美股及期權。歷史數據顯示,每年1至2月是美股資金流入最多的月份,平均每月200億至300億美元。如果再加上政府刺激資金,Biderman認為,美股將因這波資金行情,推高至難以置信的新高。
不過,除了「資金市」外,美股幾乎所有指標都是看跌,投資者多數只是賭徒,故相信長期來看,股市有崩跌的可能性。Biderman認為,美股中期只有一個上升理由,就是聯儲局印鈔,但這利好難以持續。
美國拜登政府預計1月20日上台,並且開始徵收更多資本利得稅。為了繳稅,會讓企業內部人士開始賣股套現,這將是危機的開始。Biderman指出,由1998年到1999年發行的新股,可推算出2000年至少會出現700億美元的企業內部股票拋售,當時散戶還在增持,但到了繳稅季節,他們不得不忍痛沽貨,接下來就是「人踩人」行情,這是2021年4月需要擔心的局面。
【2、投資者小心!全球央行放水也可以有「熊市」】
有分析師警告,無論美國聯儲局會否收緊貨幣政策,美股熊市仍有可能伴隨「放水」而出現!
打滾華爾街半世紀老手、Ned David Research創辦人Ned Davis表示,既使聯儲局沒有收水,熊市也可能形成。
所謂「收水」,即加息或減少買債規模來削減貨幣供應,防止市場「錢太多」。
他發現,雖然聯儲局在1962年、1987年和2000年並未實施貨幣緊縮,美國卻依然陷入熊市。舉例來說,2000年當局下調利率之際,熊市仍持續發生,聯邦基金利率在2000年底達到6.5厘高位後,到了2003年底卻僅剩不到1厘,在2000年9月至2003年3月這段期間,標指跌約44%。
不過,他也說:「不要和聯儲局作對,更重要的是順着行情交易。」前者指的是當聯儲局實施寬鬆貨幣政策時,投資者不應出售股票;後者意思是股票近期升勢通常預示着短期再升。
自1968年以來,在財務狀況溫和、聯儲局維持寬鬆且標指交易價高於12個月移動平均線的年份中,標指年均回報平均為18%。當兩種條件不一或條件均未發生時,年均回報為4.5%。
然而,Davis仍認為有出現熊市的可能性。他表示,若標指自上周四(2020年12月24日)的3,702點高位下跌7.2%,賣出股票是好主意。若該指數較上周四收市漲8.4%至4,021點,則建議追入。
【3、爆煲先兆!散戶衝孖展 企業內部人士狂沽貨】
面對美股牛氣沖天,投資者不惜借孖展押注股市,令上月孖展額度達到破紀錄的7,221億美元(約5.63萬億港元),一旦市況逆轉,不但加速跌勢,更可能令這些投資者重傷;相反,企業內部人士正積極沽貨。
投資者借入孖展額度打破2018年5月的6,689億美元舊紀錄,情況值得關注,因為孖展額創新高可能預示市場之後會大幅波動,如同2000年和2008年。由於投資者以證券作為抵押借入孖展貸款,一旦抵押品價值跌至低於某個水平,會被追收孖展,屆時投資者須注入更多資金「補倉」或被迫「斬倉」沽出抵押的證券,從而加劇市場跌勢。
大舉借入孖展亦反映投資者對後市盲目樂觀,相比之下,企業內部人士則顯得較審慎,乘市場熾熱之際沽貨套現。外電引述研究報告指出,過去13周以來,企業內部人士藉由首次公開招股(IPO)及配股等二次發行大量沽出持股,合共套現1,500億美元(約1.17萬億港元)。
不僅如此,去年美國已有逾200家沒有實業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上市,佔當地去年IPO總數近60%,集資額達694億美元,較2019年的136億美元多逾4倍,這些「空殼」活動無疑已成為另一投資泡沫。
就此,盛寶銀行外匯策略主管哈迪提醒,1999年底標指亦升至紀錄高位,但2000年首數天就出現可怕調整,雖然當年情況與現在不太相同,但投資者應謹記即使是在大型牛市期間,也可能出現重大回調。
【4、企業估值分化 似足2000年科網泡沫】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迫使各國政府和央行大舉刺激經濟,游資繼而熱炒憧憬能夠受惠疫情的股份,致使強勢與弱勢股估值極為分化,達20年前科網泡沫爆破前後的水平!
日本媒體根據全球約1.2萬家企業的市帳率(PBR)所作的統計顯示,現時市帳率高於5倍的上市公司比起2019年底激增36%至2,476家,即佔整體約20%,而低於1倍的企業則增6%至2,740家。
與此同時,中國、日本、歐洲及美國PBR最高的20%公司,其PBR中位數較PBR最低20%公司之中位數達12至16倍,皆為2000年之後未見,亦即中國股票強弱兩極分化的程度,比2015年「A股大牛市」、「港股大時代」有過之而無不及。
股份強弱懸殊的根源雖然是被「宅經濟」概念推高的科網股,但其實不能「非黑即白」地單純用新舊經濟作區分,事關快速時尚品牌UNIQLO母公司迅銷(06288)(日股︰9983)之PBR也達9.21倍(即市場願意用逾9倍價錢買入迅銷的淨資產),跟高增長股的「代名詞」騰訊控股(00700)有得揮,而同樣是售賣衣履、經營「青山洋服店」的青山商事,其PBR居然只有0.15倍,比內銀股更低殘。
有分析表示,迅銷和青山商事本為同一板塊,估值如此差天共地,主要是消費者居家辦公削弱了後者主業洋服的需求,迅銷賣普通便裝反而無懼「疫」市。迅銷在香港的股價於今年截至上周四為止累漲約39%。
摩根資產管理指,股價表現優劣不是公司所在行業先天決定,而是管理層能順應經濟數碼化等浪潮。東京基金公司武士道資產管理的社長兼投資總監杉山賢次亦稱,適應後疫情時代的企業及與之相反者,兩極分化的情況還會持續,大市能走多遠取決於「優勝組」交出怎樣的成績表。
事實上,股價比起10年前累漲10倍的企業也不是由騰訊等科技股囊括,Visa、恒瑞醫藥(600276.SH)及貴州茅台(600519.SH)也上榜。
【5、未來企業應怎營運?看看UNIQLO!】
論及UNIQLO,它在疫情下成功!在4月,日本受累疫情肆虐之際,該公司在橫濱港灣的全新設計店面、以「園區」命名的Uniqlo Park仍決定開幕。店裏賣鮮花,店外斜壁設計成攀岩牆,還有許多可供遊樂的設施,令大賣場融入更多社會生活元素,向消費者表達公司轉型的理念。
報道指出,優衣庫要將自己由一家服飾店,轉型為一種社會基礎架構,更注重永續與社會責任,不再只是以高業績增長為經營目標。即使在疫情前,優衣庫就準備這樣做了,如今疫情來襲,使其更堅定這方向。
該公司一向注重消費者意見回饋,不少商品是因消費者建議而來。今年因應疫情賣起口罩,也是消費者建議,加上年輕員工響應。一開始董事長柳井正有點抗拒,質疑服飾店為何要賣口罩,後來從善如流,最近考慮售賣更多日常生活織品,像是毯子、床單等。
競爭對手、Zara的母公司Inditex也同樣設立日常生活和雜貨的產品線。他們都發現,今年疫情令消費者減少出門,對家飾品的需求比服飾更大。
高盛分析師Sho Kawano說:「市場對迅銷(Uniqlo母公司)由日本壯大到亞洲,有很高的期待。」優衣庫股價在疫情期間一直維持在高水平,去年11月17日時,甚至短暫創下掛牌以來最高價88,630日圓。自去年3月底低位計算,股價已接近升2倍。
【6、亞馬遜最具潛力的業務不是網,是廣告!】
提到企業變天,疫情推動網購潮,亞馬遜(Amazon)上季收入可望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惟有一項外界忽略的業務尤其表現突出:廣告。旗下幾全由廣告業務組成的「其他」部門,增長速度比零售、雲端運算、Prime付費入會等部門都要快。
根據金融資訊服務商FactSet數據顯示,亞馬遜「其他」部門2020年收入將達210億美元,按年大增47%。eMarketer分析師Andrew Lipsman說:「外界未充分理解亞馬遜正在創造的廣告業務有多大。」
亞馬遜提供廣告商無法抗拒的資訊:他們在封閉系統裏花費的每一塊錢有何效用,以及20多年來消費者的實際購買習慣,而非僅僅消費者瀏覽網頁的習慣。
全球最大廣告傳播集團WPP有個部門名叫「Amazon Center of Excellence」,專為如何利用亞馬遜平台提供諮詢,部門負責人Eric Heller指出,多份研究顯示,消費者愈來愈常直接上亞馬遜網站搜尋產品,然後購買。
提供管理軟件給第3方賣家的JungleScout說,最讓人豔羨的搜尋,例如「降噪耳機」,有時每次點擊可賣到7美元,不管產品最後是否賣出都要付費。
根據電子商務研究業者Marketplace Pulse數據,平均而言,每點擊10次有略高於1次的機會能成功出售商品。
亞馬遜也能吸引到不在它的網站銷售產品的品牌,例如車廠和保險公司,他們的目的是利用亞馬遜提供的消費數據精準找到目標客群,例如採購嬰兒服飾的買家可能需要一輛新房車。
亞馬遜已告知投資者,由2021年起,顯示廣告除主要網站之外,還將刊登到遊戲串流平台Twitch,或透過Kindle閱讀器和Fire平板等其他裝置現身。
【7、未來最值得投資國家係柬埔寨?】
除了產業、企業外,最值得投資的可能是柬埔寨?當地總理洪森周二(2020年12月29日)宣布,暹邏灣的油田已成功開採出石油,為這個東南亞最窮國家之一寫下里程碑。
暹邏灣蘊藏豐富的石油,美國石油巨頭雪佛龍2005年率先在柬埔寨離岸發現石油。不過,由於柬埔寨政府和雪佛龍未能達成收入分享協議,因此停止產油。雪佛龍於2014年將油田股權出售給新加坡石油天然氣探勘公司KrisEnergy。目前KrisEnergy在這個油田區塊持股達95%,柬埔寨政府則持有其他的5%。
洪森讚揚首度開採出石油是「柬埔寨經濟的新成就」,「2021年即將到來...我們的國家收到一份大禮,就是我們的土地開採出首批石油」。
柬埔寨被譽為東南亞下一個潛在的石油國,政府估計海域內蘊藏數以億計桶原油。
【8、克魯格曼:2020年是「列根主義」滅亡的一年】
論及2020年的巨變,連經濟學也轉了!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一直狠批美國總統特朗普施政的克魯格曼(Paul Krugman)撰文指出,時至年尾,形勢再次驗證美國早在春季就該學到的教訓:在危機時期,政府援助受苦民眾不僅對接受紓困者是好事,對整個國家也有益。
就此,他宣稱2020年是「列根主義(Reaganism)」滅亡的一年。他解釋,所謂「列根主義」,不只是指巫毒經濟學(voodoo economics),即宣稱減稅有魔力可解決所有問題的邪說,畢竟只有少數人對這種論調信以為真,「列根主義」指的是更廣泛的信念——以為對窮困者提供援助總是會產生反效果;以為改善一般人生活的唯一方法是讓富人更富,然後等待利益一層往一層而下,讓普羅大眾都能沾光。
他指出,已故美國前總統列根有句名言,就是英語中最可怕的話是:「我來自政府,來幫助你。」而這種對援助民眾的敵意至今猶存。儘管證據明明擺在眼前,一些政治人物和經濟學家仍堅稱,援助失業勞工其實會導致失業,理由是發救濟金會造成勞工即使有工作機會也不願做。
然而,整體而言,2020年美國政府在封鎖抗疫期間的經濟政策反應相當不錯,發救濟金給失業勞工及對企業的貸款若用來留住員工可免償還,實施這些措施緩和了民眾痛苦。直接發支票給大多數成年人,儘管政策瞄準度不是最佳,也提高了個人所得。
克魯格曼說,這種種「大政府」干預行動奏效。封鎖抗疫一度消滅了2,200萬個工作,但在政府持續提供紓困期間,貧窮不升反降。同時也未見到明顯副作用,毫無迹象顯示協助失業者會造成他們有工作機會也不願接。事實上,美國4月至7月就業人數暴增,期間有900萬人重返職場,就在加發失業津貼仍在實施之際。
他又稱,政府大量舉債也未如赤字謾罵者預言那般產生嚴重後果。利率仍低,通脹依然靜悄悄,證明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時,緊急援助應持續實施才對。所幸在延宕多月後,兩黨議員願意推動第2輪紓困案,而特朗普也終於簽署法案。
他認為,2020年提供的一些援助計劃,即使在民眾普遍接種疫苗後,仍應繼續實施。畢竟春季學到一個教訓:經費充足的政府紓困計劃可大幅降低貧窮,這個教訓何必在疫情平息後就遺忘?
總之,2020年的教訓是:在危機時期,政府可做許多事改善民眾生活。最怕的不是來幫你的政府,而是拒絕善盡職責的政府。
【9、民粹和大國衝突時代來臨 最少再捱5年...】
除了克魯格曼外,世界銀行前高級經濟學家Martin Wolf認為,技術、不平等、債務、去全球化、政治緊張5大力量在疫情期間增強,會對2025年以後的世界產生影響,「在一個民粹主義和大國衝突的時代,維持充滿活力的世界經濟、維護和平、管理全球公共領域將更加困難」。
【技術】
他指出,計算和通信技術進步重塑人類生活和經濟,居家辦公(WFH)已變得可能,到2025年遠程工作雖不會完全取代現有模式,卻會在工作型態中佔據一定比例,這結果可能造成跨境工作者「虛擬移民」爆炸式增加。
【不平等】
各力量一環扣一環,這種技術力量也會強化不平等力量。許多高薪的辦公室職員可以居家工作,但很多更低薪者不能,因此有權勢的成功人士會變更成功,弱勢者會變更弱勢,這種在疫情期間加劇的貧富分化程度,即使在疫情落幕後可能也不會降低。
【債務】
過去40年在全球各地都在增加。當危機中斷民營部門的借貸能力時,政府會接手充當放款者,過去在金融危機時出現的現象也再次出現在疫情中,去年底全球債務是產出的321%,到去年6月已增加到362%,這種增幅在和平時期前所未見。
【去全球化】
雖不至於導致國際交流完全消失,但也很可能變得更區域化和虛擬化。貿易增速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就已放緩,原因包括機會枯竭、全球貿易自由化缺位、保護主義抬頭,疫情加快這種趨勢,顯著的結果就是各國都在設法讓生產供應鏈回流,或至少別再集中於中國內地,而近期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與中國、南韓、日本、新西蘭及澳洲簽訂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是區域主義的象徵。
【政治緊張】
包括3方面,首先是西方式民主可信度下降,威權主義和中國官僚專制的力量愈來愈強大;其次是民粹主義在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興起,拜登勝選使民粹主義遇到挫敗,但特朗普得到大量選票表示,民粹主義依然有市場。最重要的是中美關係日益緊張,正迫使各國選邊站,特朗普雖然敗選,但把疫情歸咎於中國的說法有很多美國人認同。
他認為,上述5大力量在疫情爆發前就已發揮作用,疫情只是將世局的動盪凸顯出來,而非始作俑者。
【10、2020年帶來了永久而深遠的變化 恐是開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這種級別的經濟衝擊,要每隔幾代才會出現一次,卻帶來了永久而深遠的變化。
以產值來衡量,世界經濟正處於從低迷邁向復甦的道路上,地球上77億人口終其一生對如此慘烈的低迷幾乎都是前所未見。疫苗面世後,應會在2021年加速經濟的反彈,但新冠肺炎疫情其他的後遺症將影響未來幾年的全球增長。
有些已經清晰可辨。機器人接管工廠和服務業工作的態勢會繼續,白領工人也將更多地留在家裏工作。國與國之間和一國之內將出現更多的不平等現象。政府將在公民的生活中扮演更大的角色,花費更多(也欠債更多)。以下是針對一些方興未艾的轉化之概述:
【大政府】
隨着社會與國家之間的社會契約迅速改寫,大政府將會捲土重來。當局追蹤人們的足迹和會見的人,並在僱主無力支付工資時代為墊付,上述情況變得司空見慣。在一些自由市場觀念盛行數十年的國家中,必須修補安全網。
根據麥肯錫公司,為了支付這些干預措施,各國政府去年的預算赤字總計達到11萬億美元。此類支出可以持續多久?納稅人何時必須開始承擔這些費用?這些問題已經引發爭辯。至少在發達經濟體中,超低利率和毫無懼色的金融市場似乎意味着近期內不會爆發危機。
從長遠來看,經濟學上的一個重大反思正在改變人們對公共債務的看法。新的共識認為,在低通脹的世界中,各國政府的支出有更多的空間,應更積極地運用財政政策來推動其經濟發展。現代貨幣理論的擁護者說,他們率先提出了這些論點,主流思潮現在才開始拾人牙慧。
【更寬鬆的貨幣政策】
中央銀行紛紛投入大印鈔票。利率創下新低紀錄。央行主事者加大了量化寬鬆的力度,擴大了量化寬鬆的範圍,購買企業和政府債務。
所有這些貨幣干預措施創造出史上最寬鬆的金融狀況,引發一股投機狂熱,使許多分析師擔心未來的道德風險。不過,中央銀行的政策將難以逆轉,尤其是如果勞動力市場仍然殘破不堪,且企業仍繼續其節衣縮食的努力。
根據一份去年發表的論文,以史為鑑,疫情大流行會長期壓低利率。該論文發現,大流行爆發的1/4世紀後,利率通常比沒有疫情下的水平低1.5個百分點。
【債務與殭屍企業】
政府在大流行期間提供的信貸成了企業救亡圖存的生命線。結果之一是發達國家的公司債務水平激增。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計算,非金融公司在2020年上半年淨借入3.36萬億美元。
根據一份新報告,由於封鎖措施或消費者抓緊荷包,許多行業的收入急劇下降,虧損也讓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元氣大傷,因此是可能爆發「重大企業償付能力危機」。
有些人認為,為企業提供過多支持,且對於哪些企業可以接受支持幾乎不設條件限制,其中隱含的風險很大。他們說,這就是創建「殭屍企業」的配方,這些殭屍公司在自由市場是無法存活,只能靠國家援助來苟延殘喘,將拖累整個經濟的生產力。
【大鴻溝】
針對刺激措施的辯論可能感覺像是第一世界才能擁有的奢侈品。貧窮國家缺乏較富裕國家那種能夠保護工作和企業、投資疫苗的資源,它們需要更快勒緊腰帶,否則將面臨貨幣危機和資本外逃的風險。
世界銀行警告,疫情大流行正在孕育新一代的貧困和債務紛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說,發展中國家可能存在失落10年的風險。
二十國集團中的債權國政府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來減輕最窮困借款人的負擔,但也招致批評其提供的債務減免有限,並且未能引入私人投資者加入該計劃。
--------------------------
銀行落雨收遮!點算好?
持牌財務機構為您開創更快捷易批的貸款新出路。擴闊您的眼界,理財從此不一樣。
《香港信貸》扎根香港廿三年,上市公司,專業可靠。
只須一個電話,滿足您資金需要。
.物業一按二按.公居屋貸款
.業主私人貸款.中小企貸款
查詢:2525 3535
忠告:借錢梗要還,咪俾錢中介
放債人牌照號碼:香港信貸財務有限公司1065/2020;香港信貸(私人貸款)有限公司0336/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