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評論】外商港資快手沽 北水撐市有盡時

202102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今年以來,港股氣氛熱鬧,交投暢旺成常態,重磅中資股股價迭創新高,估值「A股化」,讓俗稱「北水」的內地資金買得瘋狂;但不少疫下備受香港經濟衰退打擊、信心低迷的港人,卻無法感受股市牛氣。好明顯,這波港股升浪,「北水」積極買,外資與港資卻狠手沽,貨源高度集中過後,福禍難料。若香港不把握這股維穩力量,勵精圖治提升經濟實力,繼續恨鐵不成鋼,最終只怕連「北水」都嫌棄,剩下一座空城!
港府防疫不力,第四波疫情至今未退,農曆新年前市道「人為地」蕭條,各區市民備受突擊封區檢疫困擾,就連拜年祈福都史詩式受限,試問港人的投資信心從何而來?港府管治一屆不如一屆,無不叫人心灰,加上香港處於中美爭霸的夾縫中,致使新一輪移民潮湧現。見到港股逆經濟而變得暢旺,港資視為套現多於投資機會。
至於外資,不少都因中美關係惡化和香港局勢有變而多了營商考量,採取分散風險的策略應對,即在亞洲業務布局中,減少香港投資,分散至區內其他金融中心。縱使港資與外資積極減磅香港資產,但港股未有因此冧市,全因有源源不絕的「北水」支持。
此刻「北水」湧港,一則背負穩定香港金融的任務,二則亦與內地經濟發展,居民財富增長帶動理財需求有關;三則是中美爭霸之下,中企尋求境外融資據點所使然。事實上,不少內地知名品牌僅在港上市,加上過去兩年港股受內外因素困擾而估值落後,隨着迎來愈來愈多具增長潛力的中資新經濟股來港上市,「北水」較香港和外資更熟悉、更了解這些內地企業,湧港配置倉位不難理解。可以想像,由於港股的中資股佔比愈來愈高,「北水」又成為主要買家,故股市表現與香港本土經濟會愈趨脫節,更多取決於內地經濟景氣和投資氣候。
表面上,服務中資與中企能為香港金融提供一條生路,可實際上卻絕不許樂觀。就正如過去十多年內地旅客因本土的消費稅和市場的限制,湧港旅遊消費,可當內地旅遊業發展日趨完善、稅制改革、市場監管提升,更多內地旅客選擇留國消費。缺少內地客源的香港旅遊和零售業顯得無險可守。同樣地,隨着內地正全面開放金融服務業,若香港不痛定思痛,把握這段「北水」湧港期盡快建立戰略產業,則他日「北水」一去,只會步旅遊及零售業的後塵。繼觀光死城後,又來一個金融危城,試問有誰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