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10大驚奇:全球經濟即將出現「人道災難」?

2021020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2021年轉眼間已踏入2月,全球股市依然欣欣向榮,完全無視經濟壞消息。開年首周提及美國因「派錢」效應,或許到了4月才是冧市之時,次周則有評論認為「1月20日」拜登「登基」之後有難,結果部分應驗!本周又有甚麼訊號?仍是一切小心!
【1、美銀警告:賣出指標已如金融風暴前夕 隨時冧市!】
美國銀行警告,從賣方指標顯示,華爾街看好情緒高昂,已達到2007年8月金融海嘯前夕以來從未出現過的「危險高點」!
美銀周一(2月1日)發表的最新賣方指標(sell-side indicator)數據顯示,該指標目前高達58.4%,距離市場拋售的臨界點僅剩不到2%差距。該指標是衡量華爾街策略師對股票看好的程度,當指標飆至60.3%以上,將出現賣出訊號。該行警告,歷史數據表明,若極端樂觀情緒持續至臨界點,標指可能即將面臨雙位數跌幅。
【2、中國股市樂觀時間或僅餘數月...】
除了美股外,中國股市也可能接近見頂。著名分析員、BCA Research中國投資策略師Jing Sima表示,中國股市目前的表現,顯示其仍然按中國將維持寬鬆政策而定價,投資者有點自認為很了解中國當局的政策,並且在兩周前仍討論是否可能放寬流動性。
他稱,雖然其他主要經濟體和央行現在仍保持非常寬鬆的政策,也推出刺激計劃向經濟注入流動性,但中國決策者已非常明確地表示,將讓貨幣政策正常化,且在中國經濟處於上升趨勢(中國去年經濟增長2.3%)時,人行也從未真正放鬆過貨幣政策。
他認為,投資者很快就會意識到,人行不會改變其政策正常化的立場,也很快就會發現隨着政策環境和貨幣條件趨緊,中國的經濟增長和利潤增長也將見頂,預計見頂時機將會是今年中旬,屆時股市就會出現修正。
【3、大摩:MSCI新興市場指數今年恐已見頂】
相比上述異象及分析,摩根士丹利本周更直言,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股市在1月大漲錄後,今年可能已見頂。
該公司亞洲及新興市場股票策略部主管郭強盛帶領的分析師,撰寫18頁報告說,有8大理由顯示,MSCI新興市場指數不會進一步攀高。該指數曾超越、然後降到低於摩根士丹利設下的今年底目標1,330點。
這些理由是:銅價下滑;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等4國集團調節資產負債表;市場對通貨再膨脹的期待見頂;中國收緊流動性;美元匯價回穩;2021和2022年新興市場指數成分股獲利上修出現延滯;「狂熱」的基金流入;相對於更廣泛的新興市場,南韓股市自去年3月以來的優異表現可能已在1月見頂。
該行說:「如果我們看得無錯,接下來最看好是印度。」大摩發出看淡警告前,MSCI新興市場指數在1月上漲10%至創紀錄新高。
【4、「中國巴菲特」睇淡「佔領華爾街2.0」 沽空GME】
事實上,股市見頂剛巧遇着美國散戶發動「佔領華爾街2.0」,由1月底開始的挾淡倉事件扣人心弦,吸引了來自世界各人的參與。內地媒體報道,目前人在美國的富貴之一、被稱為「中國巴菲特」的步步高集團創辦人段永平透露,數天前「無貨沽空」了100手GameStop(GME)股票,相當於1萬股,下周五(2月12日)到期。
目前GME股價在300至350美元左右徘徊,只要下周五之前該股沒有升到800美元,他就有機會獲得超過40萬美元(約312萬港元)收入。
由於「無貨沽空」可以輸無限,是各類短炒操作中風險最大,故段永平也在自己的評論區反覆提醒「高危操作,不要模仿」。舉例來說,只要GME漲到1,000美元,他就要蝕160萬美元(約1,248萬港元),而如果漲到1萬美元,他將驚人地狂輸9,160萬美元(約7.1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他之前研究過GME,認為商業模式很差,感覺不久就會出問題。
段永平在網上有30多萬名追隨者,為最受關注的投資名人之一,不少人慕名向他請教美股投資,其每一次操作,都會有人想模仿。事實上,從今次「佔領華爾街2.0」事件可以知道,以個人投資者身份活躍在網絡上的名人與互聯網上的散戶站在一起,對機構投資者來說已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龐大力量。
【5、沽空GameStop?媒體分析股神絕對不會跟】
講起「巴菲特」,他一直極力反對沽空!曾在2001年巴郡(Berkshire Hathaway)股東年會上表示,「沽空」毀了許多人的生活,且是導向破產的其中一種途徑,當市場只看見那些被嚴重高估的股票,以為這對沽空者來說非常誘人,但實際上的結果往往不如預期。
他指出,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沽空者很容易受那些「有能力及影響力來推動股市」的人所擺布。
其實,在1954年,巴菲特也曾因沽空一隻股票經歷慘痛教訓,更感嘆自己10多年來從未犯錯,但在嘗試沽空的10周期間就鑄下大錯,導致淨資產迅速蒸發。
【6、「科技女股神」受捧程度遠超「男股神」】
除了「男版股神」,市場目前也有焦點「女股」,看好顛覆性科技公司的Ark投資管理公司繼續受投資者熱捧,今年1月吸引的資金規模甚至高於被視為全球最強大戶貝萊德(BlackRock)、道富(State Street)等華爾街傳統巨企。
據金融服務公司晨星資料,由「科技女股神」伍德(Cathie Wood)掌舵的Ark投資,旗下主動式管理指數股票型基金今年以來已吸引82億美元資金,高於貝萊德的iShares部門和道富的ETF。
Ark投資管理的資產1月增至467億美元;2020年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由34億美元激增至逾300億美元。該公司在2014年成立,投資策略是挑選「破壞性創新」的公司,因此旗下幾隻基金均聚焦創新、基因體學、金融科技、自動化科技和次世代網際網絡的新創公司。
Ark的旗艦基金「創新ETF」主要持股是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串流平台Roku、生物科技公司Crispr Therapeutics。基金去年上漲150%,今年以來累升10.4%。
晨星全球ETF被動式策略研究主管Ben Johnson表示,Ark的ETF回報驚人,過去幾個月也吸引高額資金湧入。他們對複雜題材的解讀產生了效果。ETF Trends首席投資官David Nadig稱,Ark和他人不同,除了積極集中押注,更擅長向投資者闡述複雜題材。
Ark投資的操作模式並非被動追蹤指數,反而更像傳統避險基金,主動調整投資組合,尋找認為表現能勝過大市的公司。
【7、美國現「水期貨」 惹市場人士囤積憂慮】
上述一開首提到冧市,誠然,疫情肆虐使人忽視了潛在的糧食、甚至水供應危機,這是更真實的威脅!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作為全球最大期貨期權交易市場,投資者通常做石油、木材或鋁等實物交易,但自去年12月起,出現了納斯達克維爾加利福尼亞州水指數(Nasdaq Veles California Index),該指數將加州用水權價格以所謂的「水指數」反映出來。
該所表示,城市和能源供應商能從水期權交易中獲益,因在瀕臨太平洋的加州,水極其缺乏,乾旱和森林大火可以使水價一夜間跳升。媒體採訪了當地農場主人泰利(Terry),認為上述水指數提供了某種前瞻性,例如若遇乾旱危險,他們就可以及時且廉價弄到水。他透露,每逢乾旱,每立方米水價便急升,而利用水期權交易,便可以用今天的價格保障明天的水供應。
然而,有專家警告,水期權交易對消費者來說有嚴重後果。其背後尤其是倫理問題:對人類生存具有如此決定性意義的產品,到底可否被允許作為投機產品!
根據聯合國提供的數據顯示,全球目前有22億多人得不到潔淨飲水,擔心情況會因水價投機而更惡劣。聯合國特別報告員Pedro Arrojo-Agudo表示,水現在也像金子、石油和其他原材料一樣,被拿來交易,是相當令人擔心。
事實上,投機會導致食品供應危機,例如2008至2010年,對沖基金將寶押在可可上,相信其價格會漲,果然導致可可豆價格暴增1.5倍。在2007、2008兩年,小麥和大豆價格上漲,其中便有金融客染指,在多個發展中國家引發飢荒和社會騷亂。
就此,芝交所稱,水期權指數只具有地方性,且交易規模很小,畢竟,加州水權的大部分牢牢掌握在供應方手上。再者,相關合約通通是金融結算合約,即其流動的不是「真正的」水,只是錢。這麼做是為了防止出現投資者囤積巨大水資源,人為導致缺水狀態,以便因價格上漲而獲利。
【8、全球貨櫃集中在中國 恐令糧價上揚】
除了水資源外,由於中國工業生產活動蓬勃,出口貿易增加,造成海運面臨「缺貨櫃」或寧願「空櫃」前往中國,以求趕快載貨等問題。有外媒警告,此現象已造成全球食品貿易出現異常,最危險的情況是令部分食品價格上揚。
貿易商IM-EX Global物流主管Steve Kranig表示,過去他們每周都會從泰國載運8到10個貨櫃的稻米前往洛杉磯,以滿足客戶,但現在他們每周只能載運2至3個貨櫃。在製糖產業高踞世界第2的印度,今年1月出口7萬噸糖,只剩下去年的1/5。
普遍使用於即溶咖啡、世界最大咖啡生產國之一越南,其第2大咖啡出口商Simexco Dak Lak表示,去年11至12月的出口大跌了20%以上。世界第2大豆類生產國加拿大,該國物流商WTC Group也表示,現在載貨的時間從過去的3天縮短為7小時,根本無辦法把所有農作物出口。
此外,由於中國堅持嚴格檢疫冷凍產品,導致世界各地的急凍食品供應鏈備受威脅,還有疫情翻發,也威脅港口運作所需的勞動力。
受此影響,去年12月白糖價格已衝上3年新高,美國豆類及穀物組織Specialty Soya and Grains Alliance執行董事Eric Wenberg稱,接下來可能輪到對豆腐及豆漿有龐大需求的亞洲地區。他甚至認為,這種短缺問題將蔓延到一切。
不過,國際穀物理事會(IGC)官員Arnaud Petit表示,全球食品上漲可能不是全面性,因多數食品依然是散裝貿易,只有透過貨櫃裝載的食品出狀況,而且全球經濟大受打擊後,企業可能也不太願意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9、全球糧價確實有上升趨勢...】
上述危機並非靠嚇。總結2020年1月,全球產糧大國皆出現不同形式的問題,令糧食價格上漲。其中,阿根廷和巴西部分地區天氣形勢依然令人擔憂,大豆供應可能趨緊;俄羅斯正考慮進一步上調小麥出口關稅;阿根廷農業部宣布將在2021年3月1日之前暫停玉米出口,並有可能對小麥出口實施類似禁令,而中國玉米、小麥需求強勁。
在大米市場,泰國供應緊張,越南冬春稻米收割工作將於2月或3月初達到高峰,市場等待主季稻米收穫上市。
綜合上述多重因素,推動今年1月國際市場糧食、大豆價格大幅上揚,其中大豆、玉米價格升至6年新高,並持續在高位徘徊;越南大米價格飆至9年以來最高水平。
具體數字方面,1月份,國際市場小麥、玉米價格大漲,大米價格繼續全面上升。由美國商品研究局編制的CRB糧食期貨指數連續第2個月大幅上漲,按月升14.09%。在主要市場中,美國硬麥現貨、芝加哥交易所軟紅冬麥期貨月平均價格分別為每噸227美元和238美元,分別按月上漲12.38%和9.68%;美國玉米現貨、芝加哥交易所玉米期貨月平均價格分別為每噸189美元和198美元,分別按月上漲15.24%和18.56%。
在大米市場,芝加哥糙米期貨月平均價格為每噸282美元,上漲2.2%;1月底,泰國破碎率5%大米出口價格為每噸525美元,上漲15美元;越南破碎率5%大米出口價格為每噸508美元,上漲6美元。
在主要市場中,美國芝加哥交易所大豆期貨價格為每噸498美元,按月上漲15.56%。
【10、為何全球要發展新能源?因為...】
最後分享一份報告!這份由英國政府委託、厚達600頁的科學報告凸顯全球多樣性面臨的危險狀態。報告警告,若各國推動經濟增長的手段沒有大刀闊斧的改革,就無法避免大自然遭受災難性衝擊。
報告顯示,1992年以來的30年間,全球人均生產資本翻倍,但自然資本的儲量,也就是個人從自然取得的可量化利益,卻驟減40%。「人類最近數十年雖然極度繁榮,但我們達成此種繁榮,卻讓大自然付出了慘痛代價。」
因此,報告呼籲人類需求和大自然供應做出重大矯正,並警告生物多樣性和人類福祉與健康息息相關。報告又指出,若干物種正以快於歷史平均速度的近1,000倍滅絕當中,「破壞了大自然的生產力、彈性及適應力」。
報告又預警,包括新冠肺炎疫情流行,證明了若繼續維持目前開發速度,出現因犧牲自然所產生的災害「只是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