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銀國際:內地金融業復甦在望

2021022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工銀國際展望,內地金融業基本面復甦可期,尤其是銀行和保險。銀行業盈利增速將提升。雖然在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機制下,息差收緊不可避免,但由於負債端成本優化,息差下降速度將放緩。此外,穩定擴表,以量補價或將抵銷息差收縮。同時,資產質量有望改善,利好信用成本。保險業負債端受提前開門紅、對健康保險強大需求、危疾險新老產品切換的支持,將穩步復甦。同時,基於市場流動性趨緊的態勢,長端利率將維持在3%以上。券商業,在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和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推動下,行業基本面持續向好,不過高基數下業務增速將放緩。
【銀行盈利料回復正增長】
雖然在LPR機制下,息差的縮窄是不可避免的,但由於負債端成本優化,息差下降速度將放緩。同時,資產負債表穩定擴表或將抵銷了淨息差的收縮。資產質量有望改善。2020年以來,銀行紛紛通過加大核銷以及增加撥備來對抗資產質量的挑戰,銀行業不良率有望下行。此外,隨着經濟復甦,企業盈利能力也在恢復,紓緩了企業貸款資產質量壓力。另外,零售貸款資產質量大概率會有所好轉。除了加大核銷,零售業務突出的股份制銀行逾期90天以上貸款佔比有所下降,不良新生成節奏有望趨緩。隨着經濟逐漸復甦,失業率正在好轉,個人收入有所改善,部分紓緩了零售貸款的信用風險。然而,疫情紓困政策如果在後疫情階段取消的話,銀行的資產質量有可能會受到影響。
受中小微企以及零售貸款持續驅動,資產負債表擴表穩定。《2020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指出,進一步強化金融對中小微企業支持,大型銀行普惠貸款增速要高於40%,鼓勵銀行大幅增加小微企業信用貸、首貸、無還本續貸。2019年大型銀行普惠小微信貸增長51%,雖然佔比不大僅4%左右,但普惠小微信貸或成為穩銀行信貸增長的動因之一。中小微企業和普惠貸款增長態勢有望在2021年延續。盈利增速有望恢復正增長,2020年6月,監管鼓勵金融機構合理讓利1.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服務實體經濟。預計約8千億元的讓利來自銀行系統(不計入各種費用、佣金收入以及企業的各種費用減免),讓利方式預計通過下調LPR機制、企業債發行利率以及延長本金和利息還款。
【險企新業務價值率看升】
保險行業有望受惠以下因素:1) 提前開門紅或使全年保費增速可期;2)健康險需求強勁或將持續利好新單增速;3)險企所提供的差異化服務,如科技生態圈、養老社區等將有助銷售;4)重疾險新老產品切換將刺激購買意願,利好新單增速。利差損擔憂逐步緩解,但未徹底解除。隨着長端利率抬頭,再投資壓力紓緩。壽險業有望重估。總體來看,受益於長端利率趨向穩定以及低基數效應,壽險盈利增速在2021年有望回歸正常水準,利好派息率。
然而,近期車險改革會擠壓車險總保費增速以及承保盈利。
健康險巨大需求將持續支撐新單保費增速。預期健康險的強勁的增長態勢會在2021年持續下去。1)疫情提高個人保險意識和需求,長遠來看利好健康發展;2)儘管內地基本社會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但居民看病自費部分仍相當高昂,這也為商業醫療健康保險的發展創造了機會;3)疫情期間健康險線上銷售推送的內容和觸及方式(互動場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完善,其中短期醫療險的線上銷售提升尤為明顯;4)在資本市場波動較大時,資產配置的風險偏好也會變得比較保守,利好具有最低回報保證利率並且具有保障功能的壽險/健康險。5)隨着聚焦壽險保障型產品改革轉型的持續推進,保險公司正不斷加大健康險的推廣力度,例如擴大健康險覆蓋範圍,延長保單期限和降低價格等等,鑑於持續低利率環境,監管約束下中短期儲蓄型/投資型產品和快返型年金產品的政策不斷收緊,保險公司不得不向長期期繳保障型產品轉型,為健康險的增長提供了充足的機會;6)長期醫療險費率調整有助於豐富商業健康險的產品豐富度;7)重疾表修訂有望降低保險產品的定價以及新型保障產品的準備金,利好需求。
壽險競爭加劇,增值服務或成突圍關鍵。中國壽險和健康險市場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除了產品定價利率略有不同外,保險公司「開門紅」銷售策略大同小異。隨着金融科技的不斷發展,保險公司不斷通過提供增值服務實現差異化,藉此在激烈的競爭中突圍。基於此,部分保險公司開始加大對科技領域及健康管理的投入。長期來看,科技金融的應用有助於提升客戶黏性。
保險公司紛紛提早部署2021年「開門紅」銷售戰略,有助於提高保險代理人收入並提高代理人留存率,為「開門紅」後銷售價值率更高的長期保障產品打下結實的人力基礎。另外,2020年保費增速主要由短期健康險產品驅動,導致保單價值率基數較低。重疾發病率表的修訂有望降低保單費率和新保障型產品的儲備金,利好新業務價值率。總的來看,我們認為2021年新業務價值率較2020年會有所提升,儘管長期健康險的競爭依舊激烈。
【證券行業基本面持續向好】
在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和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推動下,我們認為證券行業在2021年的基本面持續向好。全面註冊制的推進將拉動券商投行業務的增長;優質企業的上市、中概股的回歸將提振資本市場的活躍度,利好證券行業。業務增長方面,投行、經紀、兩融等業務將受益於資本市場的活躍;自營業務規模隨着資本金的補充持續提升;資管公募化轉型,主動管理佔比上升。證券行業的表現與政策監管鬆緊及A股市場狀態高度相關。資本市場的深化改革、推動全面註冊制和監管政策的放鬆將持續利好證券行業的業務發展。
高基數下業務增速放緩,輕資產業務尋求轉型,重資產業務規模提升。2020年是證券行業蓬勃發展的一年,政策的利好、流動性寬鬆、A股市場活躍,IPO數量大幅增長等諸多利好因素共同推動了證券行業2020年營收和利潤的大幅增長。資本市場改革、流動性充裕、中概股回歸等因素將維持行業基本面持續向好,但考慮到2020年的業績大幅增長帶來的高基數,我們認為2021年證券行業各項業務的增速會放緩。輕資產業務中,投行業務受益於註冊制改革和政策鬆綁;經紀業務傭金率下行趨勢減緩,財富管理轉型加速;資管業務下行速度放緩,主動管理規模提升。重資產業務方面,券商資本金的補充將推動自營業務和信用業務的規模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