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 中國發電企業的碳交易成本增加有限

2021022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評級發表的評論指出,儘管近期履約成本負擔有限,但中國的國家碳排放交易計劃(ETS)旨在推動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的發展,長期而言將對火電企業的盈利造成壓力。
作為鼓勵能源轉型的關鍵措施,國家碳排放交易計劃在運行初期將僅覆蓋電力行業,其中包括2,225家發電企業。該機構引述據金融數據商--WIND統計,該行業涉及的碳排放量約佔中國碳排放總量的一半。全國碳市場發電行業第一個履約週期自2021年1月6日正式啟動,持續至12月31日,該週期將涵蓋2019年和2020年的排放量,各企業在此期間需完成排放量的報告與核查,並進行配額交易以履行相應義務。
火電企業將按照2018年的實際調整後發電及供熱量分到免費碳排放配額,若經核查排放量高於其免費配額,則配額清繳義務至多為免費配額增加20%的經核查排放量,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該等企業的初始履約負擔。燃氣發電廠的清繳義務更低,清繳上限為其免費配額。
若發電企業的經核查排放量高於其免費配額,則該類企業有義務購買額外排放額度。但是,惠譽預計大部分燃煤電廠短期內並無此需求。碳排放交易計劃根據0.877二氧化碳總量(tCO2)/兆瓦時的基準排放強度為300兆瓦以上的燃煤電廠分配免費配額。中國的燃煤電廠平均每兆瓦時燃燒0.305噸標準煤,換算成碳排放約為0.80二氧化碳總量/兆瓦時,低於上述配額基準。此外,碳排放交易計劃亦無意立刻淘汰所有小型電廠,因其對300兆瓦以下的燃煤電廠採用了更加寬鬆的基準,即0.979二氧化碳總量/兆瓦時。
隨着免費配額縮減,更多發電商需要為超過配額的排放量付費,碳排放交易計劃的影響將進一步凸顯。若燃煤電廠無法繼續通過提高電價的方式轉嫁履約成本,其盈利能力將會承壓。屆時,碳排放價格將在發電廠的發電和投資決策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全國有8個省市已先於碳排放交易計劃進行了試點工作。目前,主要區域市場的碳排放價格介於每噸25至42元人民幣之間,這意味著與大部分發電企業100至200元人民幣/兆瓦時的點火價差相比,每兆瓦時發電成本將面臨20至34元人民幣的漲幅。
根據中國碳論壇的調查,大多數市場參與者預期碳排放價格將進一步走高,但惠譽預計,近期碳排放交易計劃做出重大調整,導致燃煤電廠履約成本大幅提高的可能性不大——煤炭價格波動,疊加市場交易發電量增加已令燃煤電廠的利潤率承壓。不過,該計劃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降低化石燃料相對於清潔能源在成本方面的吸引力,這意味著一旦火電有利可圖,配額分配可能就會收緊,該行業的長期回報前景或將因此受限。
碳排放交易計劃將准許發電企業利用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碳信用來抵銷該企業至多5%的經核查排放量。大部分符合資格的碳信用來自可再生能源領域。為滿足區域計劃的排放量,截至2021年1月末,已登記的碳排放信用額已超過7,300萬噸,交易量達到2.57億噸。
碳排放交易計劃將推動更多對CCER的需求,特別是當免費排放配額收緊時。該機構認為,這將拓寬可再生能源公司的營收渠道,並刺激進一步可再生能源投資。去年,中國水電新增裝機容量132萬吉瓦,風電新增裝機容量71.7萬吉瓦,太陽能新增裝機容量48.2萬吉瓦,同比分別增長217%、178%和60%,佔總裝機容量的70%。至去年底,燃煤發電在燃料結構中的佔比略降至5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