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成債券違約企業破產重整 持有人維權博弈

2021022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外電報道,中國境內違約規模近年不斷攀升,破產重整已成為發行人解決債務危機的重要途徑。在金融監管部門加快相關制度建設的同時,債券持有人亦更為積極地參與重整過程,博弈應對顯得愈來愈熟練!
報道指出,自2014年原上海超日發生中國境內首例公開發行債券違約以來,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的案例逐年增加,其中不乏北大方正集團、華晨汽車集團、上海華信以及海航集團等超大型企業。彭博匯總的數據顯示,過去七年累計有超過130家企業的債券違約,其中約四成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這其中,既出現過債權人方案未獲法院支持的情況,也有在與各方博弈後成功實現維護自身合理利益的案例。在去年底超預期違約事件引發廣泛外溢影響後,監管層規範境內35萬億元人民幣信用債市場的一系列措施,更讓投資者意識到,企業進入破產重整,對債權人來說並不必然是最壞的結果。
以華晨汽車集團為例,這家遼寧省地方國企在去年下半年違約後很快進入破產重整程序,不過在進入重整前不久,發起設立了一家子公司遼寧鑫瑞,並將核心資產港股上市公司華晨中國的股權轉至鑫瑞名下,且迅速將這部分股權質押,一連串的操作引發市場對公司是否涉嫌逃廢債的激烈討論。結果華晨中國的控股股東最終解除了股份質押,根據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的最新公告,管理人提出對遼寧鑫瑞等子公司進行合併重整。
報道引述Kaiyuan Capital首席投資官Brock Silvers指出,債權人顯然在維護他們的財務利益方面變得愈來愈積極進取,另外監管層在試圖改善信用市場效率的同時也很支持。重整案例變多雖然帶來短期陣痛,但這對於長期更市場化的資本配置來說是必要的。
數據顯示,在2018年至2020年,中國境內信用債違約規模累計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而今年以來的違約金額也已超過130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