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房股大升謎底解開?內地擬調整重點城市供地節奏…

2021022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Getty Images圖片)
今早(25日)內房股表現亮麗。內媒報道,今年全國22個重要城市土地招拍掛活動,一年最多進行3次,估計當局擬調整重點城市供地節奏的消息,是引發內房股爆升的原因之一。
消息指,前日(23日)召開的「全國2021年住宅用地供應分類調控工作視頻培訓會議」,自然資源部官員證實,將對今年住宅用地供應分類調控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據稱,22個重點城市除了北上廣深4個一線城市外,還有南京、蘇州、杭州、廈門、福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青島、濟南、合肥、長沙、瀋陽、寧波、長春、天津、無錫18個二線城市。
目前,市傳該22個城市中,已有部分城市披露了官方文件。其中,山東省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官網發布《堅決落實上級有關要求部署2021年住宅用地供應工作》的通知。
《通知》顯示,對今年全市住宅用地供應工作進行了部署。其中提到,嚴格實行住宅用地「兩集中」同步公開出讓。 「兩集中」即集中發布出讓公告、集中組織出讓活動。按照青島市的計劃,全年將分3批次集中統一發布住宅用地的招拍掛公告並實施招拍掛出讓活動,引導市場理性競爭。
而就在前一天,天津市、鄭州市也發布了相似的文件。天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關於做好2021年住宅用地集中出讓有關工作的通知》:為做好今年住宅用地「兩集中」同步公開出讓有關工作,確定於3月、6月、9月中旬分三批次統一發布住宅用地出讓公告,除上述三個日期外,不得再發布住宅用地出讓公告。
據報道,上述「兩集中」供應土地是自然資源部向22個城市同時下發的要求,對今年度住宅用地供應分類調控、集中出讓,主要是通過安排住宅用地供應時序,以穩定市場預期、穩地價。
同日,鄭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布文件《關於統一組織住宅用地掛牌出讓公告發布的緊急通知》,23日起航空港區、鄭東新區、經開區、高新區、上街區禁止發布住宅用地出讓公告,上述區域住宅用地出讓公告由市局統一組織發布實施。
此外,一份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文件顯示,濟南將集中發布宅地出讓公告的時間定於5月上旬、8月下旬、10月下旬。
一位杭州自然資源系統人士也表示,杭州在「雙集中」供地的城市名單中,但目前還在研究制定具體細則。
換言之,若市場消息屬實,幾乎所有土地出讓的熱點城市都被納入了「調控」之中。而推行「兩集中供地」模式後,地價和房企拿地節奏恐會受到影響。
內媒引述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指出,加上「兩集中」供地政策,房地產市場實際上就形成了長效機制三大利器,即三道紅線、房貸集中度和供地集中度政策。實行「兩集中」的城市在供地和土地交易方面會形成明顯變化,這要求房企積極主動研究此類政策和競爭策略。從政策初衷來看,密集供地實際上能夠在某個階段一次性增加土地供應,減少了地方政府「飢餓營銷」的動機,有助於減少「多個房企圍獵某一地塊」的現象,有助於控制地價。對房企後續拿地來說,也意味著有大的策略調整。第一、從做規模型的房企來看,核心三四線城市反而會成為重點拿地的城市,因為此類城市反而拿地的約束少了。第二、集中供地下是否需要聯合拍地,這是很多房企後續會評估的內容,但是前期準備工作預計會做得更紮實。第三、存量土地收購會成為熱點,部分房企可能會擔心此類集中供地政策帶來很多不確定性。
報道又引述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集中供地政策是土地供給端長效機制的重點內容。土地和金融端建立了,源頭上的長效機制就建立了,這對於未來管控房價的意義重大。過去,土地供應隨機、沒有規則,熱點城市供地計劃往往完不成。而對於開發商來說,不知道未來的地供計劃,城市公司為了生存下去、扎根下去,就得去搶地,這就造成了高地價,後面的高房價也難以控制。有了這個規則,開發商明確地知道,未來的供地計劃,對控地價也是好事情。開發商根據自己深耕和發展的需求,選擇拿地的時間和區位,高價地就少了,圍標也少了,這是土地市場健康的表現。
萬科企業(02202)中午收市升15%、融創中國(01918)升14%、中國恒大(03333)升10%、綠城中國(03900)升10%、佳兆業集團(01638)升9%、華潤置地(01109)升11%、碧桂園(02007)升8%、中國海外(00688)升10%、龍湖集團(00960)升7%。
圓通環球金融集團行政總裁曾永堅表示資金轉向舊經濟股,導致內房板塊出現追落後的情況,但由於內房受國策重重困擾,暫以短線反彈看待。他認為,現時有意入市的投資者選擇一些進可攻,退可守的板塊,如中資銀行股估值水平相對吸引,而且可做穩陣收息之用。
國信證券則表示,目前內房行業短周期景氣度仍處高位,同時板塊估值仍處歷史底部,悲觀預期盡顯。該行建議投資者精選品種、擇優布局,優選極具配置價值的低估值龍頭及與行業景氣度的相關性更強、確定性和彈性更佳的優質內房股。3月組合推薦保利地產(央企龍頭,估值較低)、陽光城(槓桿驅動走向效率驅動)、龍湖集團(銷售、業績穩增,財務狀況優)、佳兆業集團(銷售高增,大灣區舊改優勢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