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料美債息目標水平僅1.5厘 人行解讀意味甚濃

2021030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於資產定價有重要影響力的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近日抽升,環球投資者隨即陷入一片風聲鶴唳,中金公司估計今年高點將介乎1.8至2厘,比起上周五收市還有最多0.4厘或27%上升空間。不過,大行對港股後市仍未悲觀,又指科技股近日跌勢亦並非完全因為債息,市場毋須過分恐慌。
中金之所以「看好」美國債息,理由是華府財政刺激政策將會令物價上漲動力從目前的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擴展至租金、休閒娛樂、交通運輸等受疫情打擊的服務性行業。該行亦不見得美國聯儲局會出手壓抑長債孳息,指債息抽高並未擾亂其他市場,官員傾向相信現象反映經濟好轉,干預反而可能觸發市場擔憂經濟過熱。
瑞信對債息的預測較為保守,10年期美國債息的目標水平僅1.5厘;未來5年平均目標亦只有1.8厘。該行亞太區高級投資策略師邵志銘解釋,聯儲局料會在經濟復甦不平衡的情況下,繼續維持低息政策,並因應去年的低基數效應,容許通脹於第二季處於較高水平而不「收水」;而且美國大規模財政刺激背後涉及大額發債,若要降低債務成本,債息亦不會升得太高。
花旗銀行投資策略及環球財富策劃部主管黃栢寧認為,近期債息上漲更多是反映市場預期經濟反彈及通脹升溫,尤其是當市場預料財政刺激實施後有大量資金湧入,「從時間上來看,債息上升更多是發生在華府規模近兩萬億美元的刺激方案消息出台之後,因為疫苗等利好消息去年下旬已陸續出現,但當時仍未對債息產生顯著影響」。
對於近日環球科技股大跌,黃氏認為,除了債息上漲的外在因素,還由於不少科技股的估值本身已經很高,即使許多是盈利能力強大的「現金流王」,現價已相當充分地反映亮麗前景,一有風吹草動都「更容易觸發股價調整」,而且投資者亦比之前更加關注其盈利表現能否跟上股價及持續性,若業績稍有差池,股價便可能會大跌。
隨着經濟漸漸重回正軌,他認為,板塊輪動的浪潮會繼續,故傳統經濟股今年很可能會跑贏科技股。他看好消費股可受惠經濟重啟及疫後復甦概念,而近期債息上漲亦會令息差擴闊,利好金融股。然而,板塊輪動的過程「不會平坦」,資金亦不時會換倉炒作不同板塊,故不宜一次過清倉科技股,「板塊輪動始於去年,若當時已清倉科技股,相信最終也會後悔,因為錯過了今年初的漲勢」,因此最理想的做法是逐步轉倉,均衡調整投資組合。
邵志銘則稱,瑞信今年恒指目標為31,000點,惟港股長遠「慢牛」的格局末改,只是礙於今年初升勢稍急,目前正處於「健康調整」當中,中長線而言可算是「逢低買入」的機會。
他續指,從資金流來看,外國投資者繼續押注港股;「北水」近期流入速度有所放緩,應該只是與內地投資者的套現有關,因為據統計「北水」較傾向短炒,套現周期多為2至6個月,惟要注意的是,內地同一時間亦不斷有新發行的基金入場,可補足離場資金,因此未來出現大額淨流出的機會亦不大。
●人行:美債供過於求 解讀意味甚濃
對於近日美國債息走高,市場有着諸多不同的解讀。中國人民銀行參事、該行調查統計司前司長盛松成近日發表文章,指其基本原因是美國政府大量發債導致美國國債供過於求。文章刊於美國參議院日前通過總統拜登1.9萬億美元的新冠疫情紓困方案前夕,可謂意味甚濃。
盛指,2020年美國財政赤字因為3輪共計2.2萬億美元的紓困措施而急劇擴大,國債發行量大幅上升,去年底國債餘額達27.9萬億美元,為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37%,比率創下歷史新高。
他續稱,美國國債投資者結構較2008年金融海嘯時出現明顯變化,包括外國投資者佔比大跌,去年美國國債餘額膨脹8.5萬億美元,外國投資者僅增持約3,000億美元,佔比從35.1%驟降至25.4%。
新增美債的主要持有者就是聯儲局,持倉增幅達到2.2萬億美元,佔比17.5%。盛松成認為,聯儲局增持美債只是配合政府的財政政策,而非對美債的投資需求。外國投資者佔比大幅下降意味著美債供大於求,這是美債價格下降、孳息率上升的根本原因。另有市場觀點認為,若美國政府想維持這種「先使未來錢」的公共財政,不應動輒用美元制裁別國,以盡量保持外國持有美元資產的意欲。
不過,邵志銘指出,根據往績,債息更多是在反映貨幣政策因素,跟供求關係不大。財政部在發債之前,會先與各方預先溝通,因此不存在國債無人問津的情況,長期債息更多是反映出經濟前景及通脹預期。他預期,今年第三季有美國疫苗接種率可達到六成,加上最新通過的財政刺激、第三季會有大型基建計劃出台,均可提振美國經濟。
由於債息上升意味着債價下跌,有觀點認為,資金正在拋售美債。但邵氏解釋,全球總體資金不斷上升,現在市場並不是在爭奪有限的資金,反而資金會追求回報,故債息走勢不能代表資金流出美國,相反更應視為美元資產的吸引力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