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紹基:消費券建功還靠多方配合
2021031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政府派消費券可把已僵硬乏力的經濟齒輪拉動起來。
財政預算案公布政府將會分期派發電子消費券後,各方對建議和安排質疑甚多,儘管珠寶首飾等高端消費品的得益,或會受分期派發金額的制約,但整體而言,政府若發放得宜、支付平台及各路商戶能配合,肯定會是市民、零售業和整體經濟三贏局面,業界支持有關建議。
派現金和派有使用限制的「現金券」,市民自然會選擇現金;但若論能帶來積極連鎖反應,肯定是「使咗去」的現金券,因爲這些資金,就猶如潤滑劑,把已經僵硬乏力的經濟齒輪拉動。而分期派發,可將操作期拉長,更可以起持續拉動作用,提高效益。若如計劃在暑假開始連續5個月派發,即會派到年底;現時一般預計,疫苗開始接種後會在明年起免疫效果,届時全球經濟開始從谷底回升,這樣就可以支持企業在疫境中繼續撐到經濟復甦,同時達到保就業效果。
要達到高成效,除疫情受控這主要元素外,推出應本着四大原則:一是愈快愈好;二是申請手續必須簡單;三是使用範圍,包括接受電子消費券的商戶愈廣愈好;四是商界配合推出優惠刺激消費措施。
面向市民方面,只有使用範圍愈廣,才會令各個階層都能得益,例如街市小販民生小商店都能使用的話,那即使經濟拮据的基層也能用於購買生活必需品;而荷包鬆動的市民,可能會自行增添去購買消費品。這樣,就會人人得「券」有所用。
在商戶方面,電子支付已經全球普及。在內地,基本上小攤販、個體戶都已採用電子支付,因爲既可減少收到僞鈔、囤積現金的風險,在疫情大流行的時候更有助減少傳播風險。但香港由於市場規模細,電子支付服務平台的收費,的確令不少小商戶卻步。
有熟悉的小商店老闆反映,例如八達通,既要安裝費、購買收款機,還要支付交易的1.5%作爲費用,擔心得不償失。若政府提供資助,電子支付服務商能降低收費,提供更多誘因的話才會考慮。
政府去年推出資助食環署轄下街市商販5,000元以安裝非接觸式電子支付系統,而八達通今年也向的士推出豁免首6個月銀行帳戶資金轉帳費用等優惠。希望政府能將資助範圍擴大到小商戶,或提供津貼鼓勵安裝電子支付工具;而服務商也應考慮降低收費,尤其對小商戶,因爲愈多商戶使用,服務商的成本就可以降低。兩者若能配合,不但能推動電子消費券的成效,也推動香港電子貨幣化的進程,可以說是一步到位。
坊間有聲音質疑商戶可能因爲消費券必須月月清,而提高價格。但無論是從經濟角度、經營思維和實際考慮等方面,趁機提價的商戶簡直是自己「倒米」!
反而,不少零售商已開始積極策劃吸引消費券使用者的攻勢,包括安裝或提升電子支付設備或有關的配套、準備具吸引力的商品或服務等,因爲連續5個月每月傾入零售市場的72億元「必然消費」,相等於今年1月零售業總銷貨值326億元的22%;若商家能推出刺激消費活動,使用範圍又全面普及的話,應該可以帶來槓桿效應,回報甚至會超過這數字,成爲零售業和香港經濟起死回生的强心針。
香港珠石玉器金銀首飾業商會理事長 黃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