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破滅!中美金融蜜月期已告終?

2021031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中美經濟及金融戰再有新進展!內地1月大幅增持美債,或意味當初憧憬總統拜登上台能緩和關係。不過,隨着近日被美國制裁的中資電訊股陸續傾向返回A股上市,實行「自救」,反映對拜登政府已不抱幻想,一場更激烈的爭霸戰正在進行。
【華1月大買美債料涉政局 大鱷反狂沽】
受美國國債孳息攀升帶動,日本及中國今年1月合共增持美債達483億美元(約3,767億港元),其中,中國持有的美債總額創15個月新高,達1.09萬億美元,為連續3個月「加碼」。惟一眾「大鱷」逆勢而行,1月對沖基金拋售美債力度為9個月最大,達490億美元。事後回看,正好預示2月以來債息急升浪潮,同時反映中日增持具有政治色彩。
美國財政部公布,1月日本增持254億美元國債,為過去半年來首度買貨,使持債量升至1.27萬億美元,創去年8月以來新高,接近歷史紀錄,繼續為美國最大債主。中國則保持第2大債主地位,同月持有美債按月增加229億美元,增持規模為2017年8月以來最勁。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中國曾連續5個月減持美債,規模累達297億美元。
早於中美貿易戰開打之初,有分析料中國或透過大幅拋售美債作為報復,擾亂美國利率秩序。銀行界人士指,1月正值美國政府換屆,市場普遍預期中美緊張關係可趨向好轉,毋須啟動拋售這個「核選項」,反而增持,即使減持也只會有限度。
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更認為,往時美債息處於較低水平時,買債需求主要來自美國本土,惟債息於今年1月開始呈現升勢,回報水平有所上升,尤其吸引海外投資者及政府增持。他認為,1月日本、中國等加大美債規模僅屬開始,隨着近月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屢升至1.6厘高位,未來兩國買債規模「遠遠唔止呢個數」。
不過,有「鱷王」之稱的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創辦人達利奧直言,投資債券或以美元計價的資產是愚蠢行為,與其獲得比通脹還要低的回報,倒不如買入任何等於或高於通脹的資產。隨着政府債務增加,不少資產處於典型的泡沫狀態,他建議,投資者宜規劃非債務和非美元資產的多元化投資組合,目前是以現金購買回報率更高的非債務性投資資產的時機,料發達經濟體相關資產將趕不上亞洲新興市場的資產表現。
事實上,亞洲資產日益獲重視,渣打銀行預計,富時羅素將於本月29日確認將中國國債納入富時全球政府債券指數(WGBI),料10月起計獲納入WGBI指數後的一年內,中國國債會獲1,300億至1,560億美元的被動資金流入,並對人民幣匯價帶來支持。渣打並預計,外資於今年買入中國國債的規模佔總發行額三成,年底持有中國國債的比重或升到11.5至12%,去年底則為9.1%。
【制裁股:中移不幻想 實行華麗轉身】
繼中國電信(00728)上周宣布「回A」後,同樣遭紐約證券交易所「下逐客令」的中國移動(00941)亦爆出有意回歸內地A股上市,中移回應東網查詢時指,一在積極開展相關研究。華麗轉身消息隨之不脛而走。加上日前暫時擺脫美國制裁困擾的小米集團(01810),有望重新獲納入國際指數,兩大制裁股中移及小米周二股價齊齊炒上,後者更為全日升幅最大藍籌。
「北水」繼續力捧,於周二分別斥6.73億元及2.12億元,淨掃入小米及中移,帶動小米股價昨一度高見26.45元,幾乎在全日最高位收市,收報26.3元,仍狂飆8%,連續上升4個交易日。中移股價亦曾高見54元,全日仍彈1.92%至53.05元。
據外電引述知情人士指,中移正與顧問討論,就發展5G網絡尋求新融資渠道,有關討論仍處早期階段,上市時間表及集資規模仍未有定案。
中移昨迅速就此作出回應,表示正持續關注紅籌企業回A的有關政策,紅籌即註冊地在境外、主要經營活動在境內的企業。如有進展,中移會按照監管要求及時披露。翻查官方資料,中移1997年分別於紐交所和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並曾於2007年尋求在內地上市,惟最終未能實現。
因應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所頒下禁止投資中國涉軍企業的行政命令,紐交所於今年1月份反覆決定將中移、中國聯通(00762)、中電信3大電訊商的美國預託證券(ADR)除牌,電訊商們同月已分別要求覆議退市決定。
中國證監會發言人曾指,上述3家企業的ADR流動性不足、交易量很少,融資功能缺失,即便除牌,對公司發展及市場運行的直接影響相當有限。資料顯示,中移ADR於去年全年成交總額為137.3億美元,相當於港股的29%。至於聯通及中電信ADR的全年成交額,分別相當於港股的10%及12%。
小米集團為另一家被美國打壓中資企業,隨着上周五美國法院暫緩美國國防部執行對小米的投資禁令,國際指數公司MSCI明晟指,旗下指數體系現時不會剔除小米。另一指數公司富時羅素更指,考慮將小米重新納入富時羅素指數體系,並會於6月的季度指數評估中做出決定,季檢結果將於6月21日起生效。
不過,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植耀輝表示,小米及中移股價主要受到「北水」支持而反彈,短期內股價或受消息所提振,但並不代表毋須再擔心制裁消息,因華府對小米的制裁只是暫緩,事件尚未告一段落,中長線仍充斥不明朗因素。而參考上周宣告「回A」的中電信股價走勢,相信「回A」消息對中移股價影響偏中短線,現水平不宜高追。
【經濟戰:市場對內地經濟意見相當分歧】
市場預期內地經濟持續復甦,鑑於首兩個月經濟活動反彈勝預期,瑞銀將中國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預測從8.2%上調到9%。然而,券商對於內地亟欲推動的經濟增長動力——消費,意見相當分歧。
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暨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指出,首季GDP增長料可按年反彈近20%,其中出口增速預測上調到16%,主要是美國通過1.9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計劃,有望推動外需。與此同時,她預計實際國內消費增長可達10%,能夠支撐企業資本開支在低基數下反彈,並抵銷部分房地產和基建投資放緩的影響。
內地最新經濟數據顯示消費復甦表現較落後,法興亞太區及中國首席經濟師姚煒指出,去年經濟增長主要依靠貿易出口及投資,內需驅動力仍不足,惟2月交通等指標反映國內需求明顯反彈,若第三季經濟數據保持理想,料今年經濟增長有望超過8.5%。
姚氏又指,疫後內地貨幣政策將進一步正常化且溫和地收緊,預計下半年將會最少加息一次。她表示,今年其他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增速明顯追趕,外貿對人民幣的支持減弱,中美之間國債利差亦收窄,加上持續推動去槓桿令經濟受壓,料人民幣今年將「穩中有貶」。
不過,疫情期間內地家庭儲蓄大增,仍難以推動消費。高盛指出,疫後內地累積達2萬億元人民幣的額外儲蓄,相當於GDP的2%,但民眾傾向將現金投入互惠基金或定期存款的流動性低的資產。此外,佔大部分儲蓄的城市消費者也比農村消費者更不願增加支出。
高盛指,由於當地社會福利制度仍在發展中,因此預防性儲蓄有所增長,估計儲蓄佔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從2019年約30%,升至去年底的33.9%,並料今、明兩年的消費表現仍會低於疫前水平,惟基於去年基數較低,今年增長率仍可能達到13%。
【經濟戰:拜登擬5方面着手加稅 穩住美元】
中美爭霸入直路,由於美元地位特殊,驅使美國總統拜登以「經濟戰」手段來爭取優勢!在落實1.9萬億美元紓困案後,近日就傳正推動1993年以來首次大幅加稅案,明顯是要保住美元。
市場早已分析,美元後市走勢須觀察拜登政府大花公帑振興經濟的同時,會否大幅加稅以改善財赤,若兩者同步進行,便有機會令美元回升。
Stifel首席華盛頓政策策略師Brian Gardner預測,拜登政府可能提出5項加稅措施,分別是企業利得稅率可能會從21%提高到28%;美國海外子公司全球無形資產低稅收入(GILTI)稅率從10.5%提高到21%;對年收入超過40萬美元的個人稅率從37%提高到39.6%;對年收入超過100萬美元的個人徵收更高的資本利得稅(最高稅率為39.6%);將逾100萬美元資產的遺產稅率從40%提高到45%。
瑞信就此估計,一旦企業利得稅提高到28%,標指每股收益會減少9美元;高盛也預期,標指每股收益下降12%。
拜登政府加稅是要配合其基建計劃,高盛預計,接下來的基建計劃金額介乎2萬億到4萬億美元。即使基建未搞,該行也再度上調美國經濟增長預測,今年料增長7%,估計明年失業率將從今年2月的6.2%降到3.5%。高盛表示,相比財政刺激,基建對美國經濟增長的助力雖不顯著,但仍能撐到2022年。
分析指出,拜登的增稅計劃目標是在12年內為國庫增收3.3萬億美元,企業稅約佔46%。如何在對有錢人及公司加稅的前提下,既不損害消費和股市,並迅速恢復就業,是新政的嚴峻考驗。
【科技戰:中央繼續盯緊內地科網企業】
內地科企的監管風波繼續發酵,近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強調要建立健全的平台經濟治理體系,加強監管,促進公平競爭,反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同時要強化平台企業數據安全責任,而金融活動要全部納入金融監管。一些平台企業發展不規範、存在風險,要健全完善規則制度,加快健全平台經濟法律,及時彌補監管漏洞。
事實上,自從內地提出整頓網絡平台之後,監管力度及其覆蓋之廣,一直有增無減。當中,對金融科技的監管更為嚴厲,由螞蟻集團擱置上市,到其母公司阿里巴巴(09988)媒體業務恐遭肢解,甚至騰訊控股(00700)可能亦要整頓金融科技業務等,一場監管風暴料將席捲全國科企。
對於身處監管風眼的螞蟻集團,部分國際投資者對該企的估值更為審慎。外媒引述,螞蟻集團擱置上市計劃並被迫重組後,根據其2020年業績,投資者認為其估值仍超過2,000億美元(約1.56萬億港元),可是數字仍遠低於其原計劃在港招股時的估值3,150億美元。之所以大幅縮水逾三成,主要是受內地監管壓力,被迫切割業務、另組金融控股公司,而金融公司的估值又遠低於科技公司。
內地同時加強監管網上零售業務,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除了不許平台企業強制商家選擇開業的地方(二選一)外,還提到平台新業態模式不斷湧現,交易流程乃至資訊傳播等均有別於傳統交易,因此針對內地近年出現的「社交電商」及「直播帶貨」等新的業務形式,新規要求相關直播銷售短片至少要保存3年,措施將於今年5月起實施。
另外,外媒引述消息報道,繼去年撤出香港零售市場後,美國資產管理公司領航集團(Vanguard Group)已暫停在中國開展互惠基金業務的計劃,預料有小量職位將被裁減,而未來會把中國戰略重點放在與螞蟻合組的合資企業上。
【晶片戰:字節跳動加入自給自足路線】
在美國壓迫下,中國自製晶片熱潮未減,又有一家科技巨頭可能加入戰場。抖音(TikTok)母企字節跳動在招聘網站上,公開物色大量與晶片相關的專業技術人才,周二更透過內地報道大方回應,直言正組建晶片相關團隊、探索人工智能(AI)晶片領域。
字節跳動最新估值躍升至約1,800億美元之際,已密鑼緊鼓準備進軍半導體產業,並公開招攬賢能。據網站資料顯示,近日該企曾發布至少十多個與半導體相關的職位空缺公告,職能要求包括負責英國晶片設計品牌安謀(ARM)伺服器的技術優化、參與特殊應用集成電路(ASIC)晶片的設計工作等,特別明確提及需具備先進製程設計經驗,如16、12及7納米製程,屬互聯網企業打入晶片市場的基本門檻。
儘管字節跳動能否自研AI晶片及更多產品仍需拭目以待,但該企投資AI晶片初創公司、布局晶片產業的消息卻早有所聞。據上月報道,一家名為摩爾線程的國產GPU(圖形處理器)研發公司,核心成員主要來自美國晶片設計公司英偉達,獲融資規模達數十億元人民幣,字節跳動全資子公司北京量子躍動科技就是投資者之一。分析指,網企投入晶片競爭,既可減輕對供應商的依賴、長遠有助降低成本,同時在美國對內地科技產業連番拖壓下,不得不掌握更多主動權。
美國封殺內地科技巨企,造成不少華企陷入「缺芯」困境,內地手機大廠OPPO估計,未來2至3年手機晶片供應鏈仍會很緊張,並刺激中資大舉投資半導體業,日本兩家新興半導體材料生產商Ferrotec和RS Technologies,也看準內地需求,計劃擴大在華投資。其中,Ferrotec更籌集700億日圓(逾41億元人民幣),投資位於杭州的12吋晶圓廠,該廠料本年度起投產,明年產能以每月10萬片晶圓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