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10大驚奇:股災僅時間問題 投資者要準備好7件事?
2021032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2021年轉眼間已到了3月下旬,意味首季快將告終。回看開年首周提及,美國因「派錢」效應,或許到了4月才是冧市之時,即時辰恐怕快到了!本周又有甚麼訊號?
【1、美國醞釀「超大泡沫」 一爆全球攬炒】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官員、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常駐研究員Desmond Lachman本周警告,當前美國經濟已形成「超大泡沫」,這場泡沫較美國早前的房地產及信貸市場泡沫還要大,一旦破裂,恐引爆一場重創全球經濟的災難。
他撰文指出,在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產後,美國經濟的困境明顯對全球經濟構成嚴重衝擊,美國房地產和信貸泡沫破裂,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連鎖效應,引發了經濟大衰退。轉眼去到2021年,在所有資產和信貸市場都處於泡沫的背景下,美國正在進行大規模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實驗,當前的泡沫較美國早前發生過的泡沫還要大得多,而且無處不在。
他警告,為應對疫情衝擊,央行大舉印鈔,維持極低的利率環境,導致今天所有泡沫的膨脹,現在的問題是,當寬鬆貨幣政策停止,利率開始上升的時候,歷史經驗表明,泡沫將開始破裂,新興市場經濟體將遭遇嚴重衝擊,因為資金將回流美國。
他指出,美國總統拜登的1.9萬億美元經濟刺激方案有着根本的問題,該方案是冒着美國經濟嚴重過熱的風險所進行,可能會造成美國利率不斷上升的局面,進而令全球所有泡沫一起爆破。
雖然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屢次保證,拜登的經濟刺激方案不會加劇通脹,但事實證明,自今年初以來,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已從低於1厘攀升至超過1.6厘,若聯儲局繼續否認通脹,在通脹預期進一步升溫的情況下,長債孳息率亦會繼續飆升。
他稱,既然已有歷史教訓,政策制定者再無藉口去忽視一個更大的泡沫即將爆破,繼而重創全球經濟的真實風險。現在唯一能夠指望的是,當全球所有泡沫破裂之際,他們不會像2008年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時那樣措手不及。
【2、全球冧市前瞻指標:比特幣!】
股災發生前有否前瞻指標?有!「新興市場之父」麥樸思(Mark Mobius)本周接受外媒訪問時直言,希望並「祈禱」比特幣價格不會崩盤,若然比特幣大瀉,整個股市恐面臨大幅修正。
他指出,虛擬貨幣價格飆漲,可能是近期股市上漲的推動力量之一,因為藉由虛擬貨幣賺錢的投資者,部分願意在其他資產上承擔更多風險,把錢投入股市、甚至賭博。
麥樸思上周稱,比特幣價格與科技股表現互相掛鈎,形容兩者關係緊密,倘若比特幣價格下跌,科技股勢受重創。
【3、三大迹象表明 納指快「全面崩盤」】
除了上述2人外,另一專家、美國資深投資分析師Sean Williams本周也警告,3大迹象表明,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恐上演「全面崩盤」。不過,對長期投資者而言,這可能是「因禍得福」,皆因這將是入場執平貨的好機會。
Williams近日在《Motley Fool》撰文指出,高估值水平、新冠病毒變異和疫苗接種的相關疑慮、散戶投資者的槓桿比率升高等3大因素,恐導致美股納指大幅下挫。
他引用企業數據供應商Siblis Research數據顯示,在去年底納斯達克100指數的回顧性市盈率(trailing P/E)為39.5倍,周期性調整市盈率(CAPE Shiller P/E ratio)為55.3倍。在此數據下,該指數在去年末的回顧性市盈率,相當於2018年底的2倍,周期性調整市盈率則遠高於歷史標準。
他表示,不僅是納斯達克100指數,截至3月10日,標普500指數的周期性調整市盈率為35.3倍,是過去150年平均水平16.79倍的2倍多。回顧歷史,周期性調整市盈率超過30倍的情況發生過4次,最終結果是暴跌20至89%不等,故當估值如此之高時,熊市總是有可能到來。
他認為,美國疫苗接種的速度可能不夠快,且病毒多次變異後,可能會降低疫苗的有效性,即使在美國境內實現群體免疫,變異病毒也可能在美國境外蔓延,並被不知情的旅客帶進美國境內。
此外,美國成年人接種疫苗的比例令人擔憂。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月調查顯示,約30%受訪者表示確定、或者可能不會接種疫苗,雖然這代表7成的人最終會接種疫苗,但要實現群體免疫,還需要更高的疫苗接種比例。
去年9月,民意調查公司Harris Poll公布的調查顯示,有23%散戶購買選擇權,另有10%散戶透過保證金交易炒股,還有10%散戶既買選擇權、也以保證金交易炒股,這意味着高達43%的散戶正在使用某種形式的槓桿來投機。
他表示,儘管過去將近11個月以來,這些散戶的情況不錯,但槓桿比率一直是個禍根,若股市開始朝錯誤的方向發展,可能會導致追加保證金的要求,而從歷史上看,多數股市崩盤都會因為情緒化的短線交易和追加保證金通知而進一步惡化。
【4、全球基金經理最驚係乜?通脹!】
基金界方面,據美國銀行針對全球基金經理的最新調查,機構投資者不再將疫情當作最大的尾部風險,反之,投資者對通脹的憂慮居首,比例高達37%,其次是「縮減恐慌」,佔比為35%,疫情已跌至第3位,結束由2020年2月起的領先位置。
至於後市的看法,有48%基金經理認為,全球經濟將呈現V形復甦,此數字在2020年5月時僅有10%;有89%基金經理認為,明年全球企業盈利將有所改善,是調查以來最高紀錄。
有關美股狀況,55%的人認為是後期牛市;有25%的人認為是早期牛市;僅15%認為是泡沫。
美銀上項調查於3月5至11日期間進行,調查對象主要針對管理6,300億美元資產的220名基金經理。
【5、股市崩盤只是時間問題?投資者準備7件事】
近期包括被視為「股災預言家」的GMO創辦人Jeremy Grantham、有「新債王」稱號的雙線資本創辦人岡拉克等在內,都警告美股恐有崩盤危機。美媒《Motley Fool》財經專欄作家Danny Vena本周撰文指出,回顧歷史,股災只是時間問題,既然不可避免,現在就為下次崩盤做好準備才有意義,而投資者有7件事要先準備。
第1,須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是甚麼類型的投資人,是喜歡高風險、高回報率股票?還是成長型、分紅型、價值型股票?這將有助於為下次經濟衰退做好準備。
第2,若有機會在下次經濟衰退前還清債務,那就盡快去做,這將有助於在晚上安心入睡。
第3,應準備一筆應急基金,為可能的突發情況做準備。
第4,應盡可能長期投資,只拿出你能安心放在股市3到5年的錢,這樣就不會因為急需那筆錢,被迫在股票下跌時賣出。
第5,不應恐慌拋售,如果看到所有股票同時下跌,那代表你的個人投資沒有問題,而是遍布整個市場的情況,不要因看到所有股票都在下跌都賣出,恐慌拋售是導致虧損的最快方式。
第6,應理解自己投資組合中的投資項目,這樣就能知道何時能進場撿便宜。
第7,不要糾結於市場行情,在電腦面前緊盯盤勢,應關掉電腦,去看美麗的日落、讀想看的書、收看渴望已久的串流節目,市場一直都會存在,不需要目睹市場崩潰,這會奪走寧靜。
他指出,股市每3年會走下坡一次,每次回落的嚴重程度會有所不同。股市下跌10%,每年會發生一次;下跌20%,每4至5年會發生一次;下跌30%,每10年會發生一次;下跌40%,每20年會發生一次。
【6、中國正增強「貿易武器化」能力】
到數冧市原因,必然包括全球經貿戰激化!中國一直依賴進口原油、鐵礦石等主要大宗商品來滿足國內需求。外媒引述風險諮詢商Verisk Maplecroft本周報告指出,中國正在多樣化其關鍵自然資源的供應,這將增強中國在地緣政治上「貿易武器化」的能力。
報道指出,中國的軟肋就是高度依賴自然資源,但該國一直在尋求多樣化進口來源,其中一種方式是購買海外公司的股份。例如,中國在大洋洲擁有的金屬或黃金企業的數目,從2000年的0家增至去年的59家,並在這些公司的外國股本中平均佔高達22.6%。
報告稱,通過確保多元化來源,中國將更有利於與地緣政治對手的貿易武器化。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利用其龐大的市場作為外交手段。像是與澳洲的經貿摩擦中,中國對煤炭等許多商品施加關稅、禁令等,但兩國的貿易量龐大,中國是澳洲最大的商品和服務貿易夥伴,去年最大的鐵礦石供應商也是澳洲,有6成鐵礦自澳進口。
報告指出,這就是為甚麼中國一直在加強與巴西、畿內亞等其他鐵礦石生產商的貿易關係,巴西現政權雖對中國採取強硬路線,但仍是中國多元化戰略的優先選項;而畿內亞政治民主倒退,有利中國介入。隨着中國努力減少「不友好」供應商的依賴,這種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會持續。
【7、歐洲疫苗有問題 亞太會跟隨攬炒?】
除了地緣政治外,疫情也是因素,歐洲依然失控,疫苗亦出現爭議!阿斯利康(AstraZeneca)與牛津大學共同研發的疫苗,近日傳出多起接種後出現血栓、腦出血案例,多國陸續宣布暫停使用,穆迪分析表示,疫苗問題恐損害全球貿易,導致亞洲經濟復甦放緩。
穆迪分析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Steve Cochrane表示,隨着更多國家停用阿斯利康疫苗,將對於亞洲在全球經濟復甦的作用,帶來一定的風險。疫苗問題可能損害全球貿易,這對於倚賴貿易活動的亞洲多數經濟體而言是個壞消息。
就目前而言,這並未對國際貿易造成太大問題,但疫苗仍是關鍵。要使全球經濟重新站穩,必須在年內推動疫苗。
【8、今年經濟危機最受害一群:年輕人!】
講起經濟,今次世紀疫情對年輕人的影響甚大!據國家統計局本周數據顯示,內地16至24歲之間的人口,截至今年2月失業率達13.1%,遠高於全國城市失業率的5.5%,且數據和去年首季的失業率相同。專家指出,數據顯示,隨着中國經濟復甦勢頭放緩,企業似乎並不急於填補勞動力缺口。
值得留意的是,內地官方數據顯示,今年約將有909萬名學生進入職場,超過去年的874萬名;但在疫情前,新的城市工作職位數量已從2018年的1,361萬,降至2019年的1,352萬。而中國去年在疫情下,僅創造1,186萬個新的城市就業機會。
另外,有媒體報道,近年內地墓地價格飛升、一「墓」難求,讓許多中國年輕人大呼「死不起」。有內地墓園業者看到商機,與當地銀行合作推出「墓地按揭貸款」,以迎合市場需求。
報道指出,雲南省一家名為「昆明晉龍如意園」墓園業者與雲南西山北銀村鎮銀行合作,在今年清明節前推出「墓地按揭貸款」,稱最高能貸款20萬元人民幣,貸款期限可達10年,並指行業特殊,毋須抵押,最快一周內完成辦理。
【9、年輕人思維變了!不想結婚 未來勞動力必弱】
除了內地外,南韓人口危機更嚴峻。當地統計廳周四(18日)公布,去年結婚對數按年減10.7%至21.4萬對,為1970年開始編制相關數據以來最低,也是連續第9年下滑。
去年年化過後的10.7%減幅,是自1971年萎縮18.9%以來最大的縮減幅度,同時也是23年來首度雙位數下滑。
由於找不到好工作和買不起樓,愈來愈多南韓人認為並不一定要結婚,導致去年結婚對數銳減。南韓統計廳也說,疫情也致使許多婚禮被取消或延期。
據南韓政府去年的一項調查,13歲以上僅51.2%受訪者認為一定要結婚,比2010年減少14個百分點。
這份最新數據也顯示,南韓男性去年平均結婚年齡為33.2歲,比十年前年長1.4歲;而去年女性結婚年齡的中位數為30.8歲,比十年前增加1.9歲。
【10、深度解構:美國長期債息上升 為何科技股最傷?】
最後想分享的是債息,本周再度成為熱話,為何科技股會成為「祭品」?
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作為「無風險利率」,其走勢對金融市場有着相當重要的指標作用。一般而言,當債息上漲時,高估值、未有盈利的科技股所受到的衝擊最大。因此,近期債息與科技股為主的納指呈反向走勢。
要理解債息上揚對股市的影響,首先要知道市場如何去「估值」一隻股票。在美股市場,機構投資者作為「大戶」是主宰市場方向的最強力量,他們會根據不同的指標去決定是否買入或持有一隻股票,並以各種「估值模型」去推算股票的合理價值,從而作出投資決定。
一般而言,股票估值方法可分為「相對估值」及「絕對估值」兩種。相對估值法中,最常見的就是計算股票的「市盈率(PE,即每股盈利除以現價)」、「市帳率(PB,每股資產淨值除以現價)」等指標,透過與業務相近的企業、或歷史走勢作對比,估算一家企業的合理價值。
不過,對於多數業務處於急速增長階段的科技企業而言,相對估值法基本上無法反映其合理價值,因為此類企業大多尚未錄得盈利,無法計算PE(因為盈利為負數,無法整除),亦因為其輕資產模式,也導致市帳率(PB)估值作用也不大,故多數大行都會採用「現金流折讓模型(DCF模型)」進行估值。
DCF模型的核心邏輯之一,是資金具備「時間價值」,即今日的錢,較明日相同金額的價值更高。舉例而言,假設某公司把當前擁有的100萬現金,用於業務投入,一年後連本帶利獲得110萬(10%回報),則明年的110萬,在今日只值100萬。如此一來,在更遙遠未來的現金,則價值更低。
因此,DCF模型透過估算一家企業未來能夠產生的現金流,並透過「折現率(discount rate)」把現金流折算到現值,從而得出股票的當前合理價值。
折現率會亦會受到無風險利率(一般等同於美國10年期債息)影響,背後原理為只要現在買入「零風險」的美國國債,就能夠產生穩定回報,何必冒險換取未來回報?故當債息愈高,折現率亦會愈高。
換言之,當美國債息愈高,今日的錢就會更加值錢,而對一些犠牲當下利潤換取未來更多收入的科技股、增長股而言,其在估值上受到的打擊則最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