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評論】數碼戰重塑世界 中美決鬥無退路

2021032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2015年,內地提出「中國製造2025」,可美國前總統特朗普2017年上任後便大力打壓,包括關稅、制裁、停供關鍵元件,冀迫令中國放棄。可反令中國圖強,以更大決心、更多資源投入去研發關鍵技術,配合區塊鏈及量子計算等戰略規劃,務求全面發揮14億人口優勢,精準催谷經濟,誓要在數碼經濟新時代與美國爭長短!
近年,美國制裁華為、中芯等中國科企,使之無法從全球產業鏈中取得最關鍵元件「晶片」,令中國飽受芯荒之苦,亦揭露這些年在發展科技的路上,過於側重硬件建設,輕視軟實力的重要,在關鍵核心技術發展上落後,結果招來美國「卡脖子」之痛。事實上,無論是5G抑或人工智能皆非芯不可,既然關鍵核心技術是「討不來」,只有着手加快自主研發,方能跨過這道坎。
為此,見到不少中國企業正積極投放資源研發晶片,以傳統製造業汽車界為例,如今世界各大車廠都表明,未來10年內必要推動業務由傳統燃油車過渡至電動車,而電動車之上的自動駕駛技術,少不得應用嶄新汽車晶片,足見投入研發為重中之重。
在服務業上則要普及區塊鏈技術!它能應用於貿易金融、零售、醫療、城市管理(身份管理)、物聯網(產品溯源)等多方面,藉此可加強監控及追蹤過程,配合大數據,能令政策施行更精準,資源投放成效更佳,消費者對產品更具信心。有研究顯示,中國成為全球區塊鏈規模第二大經濟體,市場增速更是第一,料在2020至2024年實現約54%的年均複合增長率,足見官方致力優化「內循環」的決心。以中國體制而言,在應用區塊鏈上,誠然較美國具備優勢。
作為中國創新科技之都的深圳,未來5年將重點發展區塊鏈金融技術,加快培育新興金融業生態,並開展金融智能化,加強人臉識別、聲紋識別、智能預測等技術,打造智能金融應用創新平台,結合在數碼貨幣研究與移動支付應用方面的先行先試,將是中國發展創科的一個模範城市。
中國之所以極力催谷創新科技,主因其為重塑世界的關鍵,美國總統拜登已表明,將在創新和基建上投入比中國更多的資金,目標是將美國在研發方面的投資,從目前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約0.7%提升至2%水平,若以2019年GDP計,相等於每年經費逾4,000億美元。始終美國的科研基礎有較長遠歷史,在氛圍、人力、經費及謀求發達國合作上都較具優勢,中國如何在這場「創新戰」中殺出血路殊不容易,但亦絕無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