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理財不只儲蓄 6招學識財富分配
202104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父母可鼓勵小朋友自己儲錢,去買心儀的玩具。
新世代的家長愈來愈重視兒童理財教育,小朋友由幾歲開始便要教識他們儲蓄。不過,理財概念不但是儲蓄,還可以從日常生活中教導他們金錢及財富分配的概念。
英國保誠旗下的資產管理公司瀚亞投資針對來自亞洲9個國家、一萬名父母進行「親子理財」調查,了解父母們對理財教育的想法。當中,整體亞洲父母最在意「教導孩子的金錢價值」,接着是「孩子學習到如何做預算和存錢」,排第三的親子理財目標為「我的孩子知道要付出才能賺錢」及「孩子要能學習並分辨:想要與需要」,可見教會小朋友儲錢在亞洲父母心目中的理財教育舉足輕重。
1.派適量零用錢學基本知識
在眾多理財目標中位列第一名是教導金錢價值,理財專家建議可利用真實鈔票及硬幣,教年幼的小朋友或學前兒童辨別各種貨幣的面值;小學生或以上級別,則可開始接觸各類電子貨幣,甚至是電子支付方式如八達通等。
不過,家長需先給予適當的指導,再給他們實踐的機會,例如帶他們到超市格價及購物。給孩子適量的零用錢,讓他們自行分配,並從中作出引導。若他們於過程中遺失或亂用金錢,反而對他們是好事,可視之為從錯誤中學習的經驗!
現時育有一女的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主席李澄幸指,教小朋友儲蓄和理財概念,最主要是以下幾個基本的概念,分別是認識金錢、記帳、儲蓄、投資和捐獻,可以考慮從日常生活出發。關於認識金錢,日常購物時,可讓小朋友觀察及了解物品是如何換取回來的,從而勾起小朋友對金錢的好奇再講解。
同時,家長可由子女零用錢出發,讓他們切實感受到錢的應用,和錢是有限的道理。「當小朋友覺得不夠用時,便會要求更多,透過發問的過程中學習,是否真的需要物品,還是多了出來。小朋友想要的東西可能遠超於零用錢的總額,故要先鼓勵他們儲蓄,替他們定下儲蓄目標,如一年儲夠多少錢,剩下的由父母考慮會否補貼。」
2.記帳與儲蓄宜同步進行
小朋友應該要養成記帳習慣,助自己計算金錢應用。李澄幸指,可鼓勵小朋友記錄自己擁有幾多錢,比如發零用錢或利是錢等,建立記帳習慣,再配合錢甖或帳戶,定下一些生活上的目標,如小朋友喜歡某件玩具,可同步培養小朋友儲蓄的習慣。
有受訪家長表示會教兒子用錢甖養成儲蓄習慣:「我會叫細仔分開兩個錢甖,一個錢甖可以畀佢當日常使費,另一個就係長期儲蓄,兩三個月就可以攞長期儲蓄嘅錢甖出嚟數一數,等佢自己覺得愈儲愈多。其實都好講小朋友自己嘅性情,譬如有啲小朋友好鍾意買嘢,其實比較難克制。」另外,她亦會叫兒子儲到一定數目後,例如幾百元,便要存入兒童儲蓄戶口。
3.獎勵延遲消費 變相教投資
小朋友往往希望立即就買到想要的物件,家長可訓練他們延遲享樂,學習克制眼前的欲望,以達到更長遠的目標。例如家長可請子女先忍耐,回家看看有沒有相同的物品,才再想想那件物品是否必要。對於較年長的小朋友,或可鼓勵他們先儲蓄,在小朋友儲錢購買的過程中,很多時小朋友在經過一番努力儲錢後,未必想輕易花錢。
關於小朋友學投資,李澄幸指出,其實也是延遲消費的概念,不一定真的要買甚麼投資工具,簡單如延遲消費會給一些「利息」。他稱,可以透過適當的獎勵,為孩子建立良好的儲蓄習慣提供動力。當孩子表現良好的時候,不一定要用錢,盡量以一些非物質的東西,例如假日的戶外活動、遊戲時間等作為獎賞。
4.玩Game引導思考 了解協商
家長可以透過其他教育,比如遊戲、大富翁,讓子女了解金錢的規則和甚麼是「協商」。李澄幸指出,比較創新一點可用Lego等玩具,去引導小朋友思考。「譬如Lego能讓他們知道每個人的消費模式不一樣,假設給他們每人6粒積木砌小鴨,每人砌出來的小鴨也不同,讓他們意識到各人有不同的想法。另外,當要求他們自由建造自己的空間時,他們會覺得積木不夠用,父母便可從旁解釋資源是有限的道理。」
此外,他表示,儲錢雖然是個人的事,不過,小朋友消費容易受到朋輩影響,大富翁遊戲正正讓小朋友與其他人互動,透過與他人買賣、討價還價、觀察與溝通,反思自己與他人在用錢方面的差異,認識金錢並不是無限,要適當地使用和分配,亦可以從中帶出想要和需要是不同的概念。
5.詳述開支 說明賺錢不容易
除了不斷灌輸知識之外,身教亦很重要。由於小朋友會經常模仿父母的行為,若家長本身是理財有道,孩子便「有樣學樣」,在培養小朋友理財習慣的道路上,已成功了一半!當小朋友嚷着要買一些昂貴的物品,家長應告訴子女自己不一定有能力可購買,藉此向他們分享家庭的財務狀況,告訴他們家中必要開支,例如租金、電費、水費、書簿費及上網費等,並且讓孩子知道你需要透過努力工作賺取薪金以應付家庭開支,藉此明白到謹慎使用及儲蓄你辛苦賺來的金錢是得來不易。
有家長表示,平常會把家中的水費單以及煤氣費之類的單據跟孩子解釋一下,讓他們明白浪費資源會影響生態資源,亦會令到父母使費更大。「例如之前我細仔沖涼沖好耐,之後我攞咗煤氣費單出嚟畀佢睇,簡單解釋畀佢聽,然後叫佢每日都去睇吓煤氣錶,等佢自己知道熱水爐開得耐,其實係會令到煤氣錶跳得快咗。」
另外,當制訂家庭開支預算時,不妨讓小朋友觀察,甚至參與其中;遇到金錢或財務問題時,避免在孩子面前爭吵,應做好榜樣,積極正面地解決問題;若小朋友年紀較大,已有理解能力,則可坦誠告知他們家庭的財務狀況並一同討論。
6.可建立捐獻概念 助人為樂
除了培養小朋友儲蓄的習慣,教育小朋友分享快樂,有能力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亦非常重要,李澄幸指簡單如買旗的慈善小舉動都可以,要讓他們有概念有些東西用錢未必可以買到,錢在社會上有其他用途。「重點並不是指多少錢,而是告知他們買完食物,剩下來的錢可以有捐獻的選擇。」
有家長認為香港的小朋友比較少接觸大自然,多去商場之類的地方,其實只會令佢哋經常接觸消費品,都會很容易刺激小朋友的物欲。「其實小朋友多去大自然的地方,或參與助人的慈善工作。根本上,讓小朋友明白玩樂不一定要用金錢。幫助人亦不一定要出錢,亦可以出力。」
李氏補充,有興趣了解小朋友理財的朋友或家長,可以考慮參考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的「理財能力架構」,描述不同的人生階段中應該擁有的理財能力,從3至5歲起便可開始指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