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理財唔使懊「老」
2021041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投資者宜趁早為退休做好部署,毋須晚年為錢財頻撲。
雖然最近美國債息飆升,導致股市調整,不少準備退休的投資者因擔心股市動盪而不敢入市,但根據市場「多空循環原則」,股市總能在中長期止跌回升,加上一些高息股及具發展潛力的板塊回調,可謂是退休理財投資趁低吸納的好時機。除了股票,應如何分配以下各類型的退休資產?且看專家建議!
●MPF忌太保守 回報勢輸通脹
強制性公積金(MPF)自2000年實施以來,截至2020年底的年率化回報為4.8%,高於同期通脹率的1.8%。當中,平均回報最高是股票基金,年率化回報為5.4%。投資者要按自己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強積金的投資策略,若只會逃避風險,投資於過分保守的基金,長遠而言強積金累算權益就很可能跑輸通脹。
較年輕的投資者,由於距離退休仍有很長時間,不必太着眼短期市場波動,目標是確保投資組合的購買力不被通脹蠶食。另外,投資組合的回報及通脹率都應以長線計算,譬如5年或10年。至於即將退休投資者,應確保已賺到的回報不受短期市場波幅影響。
悠誠資產管理首席投資總監陳炳強指,雖然近期市況反覆,但相信未來一年經濟重啟的機會大,故投資者最好配置大量股票基金。年輕人可將組合調整至全數投資於股票,其中一半為環球股票基金,另一半為最能受惠經濟復甦的市場,如美國及新興市場基金,各佔組合的四分之一。即將退休人士則可持有六成環球股票基金,其餘四成是貨幣基金,需視乎市況復甦程度再自行判斷是否加碼在股市。
高富金融集團常務董事謝禮健建議,年輕人應以股票為核心投資組合,因年輕人距離退休還有一至兩個經濟周期以上。當然,投資者應該隨着年齡增長而調整,並且可以選擇懶人基金,毋須作出任何指示,投資風險便會隨成員接近退休年齡逐步降低。投資者亦可以自行在接近經濟周期的高位,下調股票比例。
●靠銀行股收息未必一勞永逸
對即將退休人士來說,買入股票中長期的目標是為日後每年收股息,以銀行股來看,近幾年股息率為約3至5厘,高於定期存款利率。不過,即使買入大型銀行股也未必一勞永逸,例如上年在疫情衝擊下,滙豐控股(00005)暫停發放現金股息,加上股價重挫,令小股東蒙受雙重損失。
準備退休一族,即距離退休年齡僅5至10年的投資者,最好採用多元化資產配置,例如全球型的股票、平衡或債券型基金,投資範圍涵蓋全球數百隻甚至一千隻優質、高股息股票及固定收益類型債券。
謝禮健指,目前市況很難像以往一樣買個股坐定定有息收,當中涉及不少意料之外的因素,例如滙控受政治因素影響,導致股價下瀉。不過,投資者可在市場上挑選一些高息穩陣、不同行業的股票,包括公用事業及金融股。
投資個股面對的風險難以估計,而買指數型基金的風險較小,主要跟隨外圍市況,他建議可共同操作,如買入追蹤恒指、標指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至於風險承受能力更高的投資者,科技型ETF或產生較高的回報。
陳炳強指,雖然臨近退休人士買收息股、工業股等非常合理,但市場正在憧憬經濟復甦,不吼收息股,故短期股價會下行。不過,他贊成投資者買入基本因素好、現金流及派息穩定的股票,特別看好銀行業復甦,而內銀股雖不是一帆風順,但其業務可壟斷市場。
他又指,長線投資者可待股價再跌才入市,不必過分關注股價升跌,因為股票可作長期收息。不過,切勿全部買入銀行股,可考慮其他板塊,如小注買入科技股,以分散風險。
●勿持大量現金 免購買力縮水
雖然現金可以讓人覺得安心,但通脹在未來數年將降低現金的購買力,若持有過多現金,將較難應付長遠的退休生活。此外,商品價格往往呈現長期上漲的趨勢,如果繼續只持現金及儲蓄,反而令資產「縮水」。
陳炳強指,雖然對於準備退休的人士,手持部分現金或是不錯的選擇,但現時存款利率十分低,沒理由坐吃山崩,故必須進行投資,才能獲取回報。
謝禮健指,一般的投資者最好保留6至12個月的薪酬作應急之用,年紀較大的投資者保留多少現金需考慮工作穩定性,另外,需考慮保險是否足以應付日後醫療開支,從而釐定現金流要求高低。
●商品市場較波動 避險揀黃金
雖然債息上揚導致金、銀等大宗商品上月表現偏軟,但疫苗推出有利經濟復甦,再加上更多的刺激措施,有利商品資產未來跑贏大市。
陳炳強指商品市場前景好,油價居高不下,若經濟好轉,白銀和銅能受惠工業用途,未來價格料上升。不過,買期貨的波動性大,他建議計劃退休的投資者控制投資比例在一成內,因每次變幅可達兩成以上,容易造成高買低賣。
謝禮健對商品市場有所保留,因其波動性太大,而且石油、棉花及銅等商品牽涉的因素眾多,一般投資者未必能應付投資,對於十分有興趣的投資者,不妨選擇最簡單的黃金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或紙黃金。金價走勢雖受經濟復甦影響,但若美元貶值可利好金價,預備退休的人士可作貨幣對沖。
●看好中國經濟 可候低買人幣
近期美元升值,而美元與港元掛鈎,故港元應不會出現大幅貶值的風險。不過,投資組合最好持有部分人民幣和美元。持有人民幣是因為既可作投資,也可用來消費。至於持有一些美元,是因為以防萬一出現脫鈎,而港元貶值,美元資產可以對沖部分港元下跌的風險。
陳炳強表示,外匯升跌牽涉多個因素,頗難掌握,準備退休人士不宜重注。若要投資外匯,只應以存款為限。美元最近表現強勁,變相港元亦偏強,而其他貨幣下跌,故手持外匯不會大賺。手持美元雖不會蝕底,但唯一用途只是當美元與港元脫鈎時,能保障投資者的購買力。
雖然有計劃移民人士應慢慢轉持外幣,但目前美匯指數正在上升,應候低才吸納心儀貨幣。至於以槓桿買賣外匯,放大的波幅導致極高風險,不宜準備退休的人士。
謝禮健指,若投資者想將港元轉成美元,在經濟上暫未見必要性。不過,他認為投資人民幣等同對中國經濟前景及貨幣需求有信心,即將退休人士的投資組合中持有一部分的人民幣資產亦不足為過。
●虛擬貨幣風險高 易招損失
虛擬貨幣「一哥」比特幣的價格早前曾升穿6萬美元,許多投資者樂觀預測年底前有機會飆至10萬美元。與去年初相比,比特幣的累積漲幅已經達到10倍。不過,比特幣波動性極大,不管是以價格漲幅或波動性來判斷,其都被稱為史上最大的泡沫之一,故臨近退休的投資者不宜沾手。
謝禮健表示,投資比特幣需視乎投資者心態,假如投資者能把比特幣視為投機的工具,兼能承受大跌風險,的確能製造話題,有可能大幅提高回報。相反,若從基本因素而投資,相信虛擬貨幣能變成實體貨幣則言之尚早,因為目前只有小部分投資者參與,社會亦未能達成共識。此外,比特幣的波動性太大,並存在監管及法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