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掌「芯」臟全球追落後 張忠謀:拋離內地5年

2021042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全球「缺芯」帶動晶片產業鏈需求旺盛。半導體裝嵌設備商ASM太平洋(00522)首季新增訂單「破頂」,股價周三一度逆市狂飆近兩成,顯然受惠各地紛紛擴充晶片產能,迎接經濟數碼化及消費品矽(硅)含量與日俱增。但這波浪潮背後,力爭晶片供應自主已成多國燃眉之急,港人移民熱門目的地台灣如何保障其戰略地位,值得關注。
ASM太平洋首季純利按年大增21.1倍至52.15億元,更「標青」的是新增訂單總額更創下78.27億元(10.1億美元)的歷史新高,遠超2月底公布的指引,主要來自封裝技術設備分部的產品,推動股價逆市狂飆18.2%,收報118.8元。
截至上月底止一季,該公司收入按年大增45.58%至43.36億元,同告「超額完成」。黃梓達解釋,增長主要來自3大領域,包括汽車、工業及消費電子產品,其中汽車行業電動化將帶來「長遠周期式」增長趨勢。業績公告同時將收入增長歸因於「半導體自給自足的迫切性」推動以內地為主的客戶增加投資擴張產能。
展望第二季度,集團季度收入指引為6億至6.5億美元(約46.8億至50.7億港元),雖然按季仍錄增長,但難以複製首季的爆發式上漲。黃氏續稱,市場對半導體行業仍繼續看好,集團也能從中受惠,惟現時也無意加大資本開支預算,會維持在全年5億元的目標。ASM太平洋會尋求外判方式擴充產能,因為上漲的是可變成本而非固定成本,屬「更健康」的做法。
另外,管理層表示有信心可維持該水平,並預計下半年收入仍然強勁,隨着未來銷量增長及產品組合調整,中長期毛利率也會持續改善。
同為半導體設備商、於高端晶片生產設備有着壟斷地位的荷蘭公司ASML亦於日放榜,首季度按年多賺2.4倍至13.31億歐元(約124.06億港元),收入亦按年增長78.77%至43.64億歐元。
ASML首季售出7部闖7納米或以下尖端製程必需的極紫外光(EUV)光刻機,並錄得相關訂單金額近23億歐元,行政總裁Peter Wennink表示,DRAM記憶體的各大廠商已經宣布引進該設備,可是今年能夠增加的產能相當有限。該公司除預計本季收入介乎40億至41億歐元外,又調高全年收入指引至增長30%,跟EUV設備銷售額增速相同;同時計劃明年將EUV產量提高至55部。
Wennink直言,與3個月前相比,看到不同市場都有着明顯的需求上升,5G、人工智能及高效能運算等帶動了各類產品的需求。而得益於業績增長帶來強勁現金流,ASML亦預計將去年1月宣布、為期3年的60億歐元股票回講計劃能夠提早完成。
世界最大晶片代工商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早在前年下旬便形容台積電是「兵家必爭」之地,近日的晶片荒更令台灣當局接獲多個地區求助,大大提高台灣的戰略地位。儘管他認為,內地多年來豪派補貼扶植晶片生產行業,迄今還未是台灣的對手,跟台積電的落後差距達5年以上,但同時提醒,一個產業需要長期發展,難望台灣再冒出一家像台積電這樣的「護台神山」。
張忠謀開創的晶片代工商業模式運作多年來,令一眾科企節省研發工藝和資本設備的沉重開支,繼而集中資源設計晶片並推動科技進步,但同時導致把晶片圖紙變成實物的產能、其生產節奏之主導權集中在個別地區,尤其是他締造的台積電身上。歐美國家近日紛紛反思此現象,其中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不諱言,半導體產能的缺乏令美國面臨國家安全危機。
半導體技術的戰略意義,亦可見於英國監管部門決定干預美國晶片設計巨擘英偉達(Nvidia)豪擲400億美元吞併掌握多個主流晶片指令集的英企Arm,市場相信這位美國盟友也不樂見英偉達「過於強大」。花旗因此發表報告,把交易完成的機會率預測由25%削至僅10%。
就連美國半導體老店英特爾也要涉足晶片代工,挑起振興美國晶片生產之大樑,張忠謀坦言「相當諷刺」,事緣1985年他籌備創立台積電前曾找對方投資,這家由「晶片」發明人之一諾伊斯所創辦的公司,當時看不起代工模式而拒絕投資。
談及晶片生產得以支撐台灣的關鍵,他認為,其一是大量優秀且敬業的工程師、技工和作業員願意投身製造業,反觀美國製造業幾十年前就「不紅」,不及研發、金融和營銷吃香。其二是經理人員都是本地人;其三是高鐵與高速公路便利工程師一天內跨越不同縣市工作,「這點在(美國)亞利桑那如何做到?」
他又指,台灣半導體行業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即使美國聯邦政府及州政府紛紛「開水喉」補貼,也只是短期,不能彌補長期競爭優勢。
半導體產業鏈主要分為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環節,台灣分別有聯發科技、台積電和日月光等大廠獨領風騷,材料方面還有環球晶圓等,對應的內地公司分別有海思半導體、中芯國際(00981)、A股長電科技和滬硅產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