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魯格曼:耶倫談加息收水 不需杞人憂天?

2021050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一直狠批美國總統特朗普施政的克魯格曼(Paul Krugman)表示,外界對美國財長耶倫早前的「加息說」反應過度。他指,耶倫周二(4日)的實際措詞是,「或者利率將必須稍微升高,以確定經濟不致於過熱。」
克魯格曼說,耶倫這句話並非預測,也無意影響聯儲局的決策,只是按常理以事論事。但說話脫口而出,盲被外界解讀為「某種暗示」。好在「失言」很快就平息。過去兩個月來,市場對將來的貨幣政策預期似乎未有變動,由長期利率走勢可見一斑。
那為甚麼媒體會有「毛骨悚然」的反應?克魯格曼為,這反映更籠統的現象,許多評論員以狹隘觀點窺視經濟的短暫變動,未將欣欣向榮中的經濟放於更寬廣的視野來看。
他解釋,種種迹象顯示美國經濟的確朝氣蓬勃,正邁向1983至1984繁榮期以後成長最快的時期。惟蓬勃經濟往往會遭遇暫時性的瓶頸,導致物價暴漲,例如銅價在2008年12月至2011年2月期間升了三倍。
目前「樽頸」問題尤其嚴重,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很「異常」,而眼前的復甦亦是。由於消費者支出並未依循以往傳統型衰退期間所見的形態,因此造成「異常」混亂的局面。
木材供應短缺正是明顯例證。經濟衰退時,住宅支出通常會下降,惟去年在居家防疫時期眾人足不出戶,許多美國人卻大舉修繕房屋,導致木材需求激增,而生產商未料到這種情況而縮減產能,產生供不應求,2吋寬4吋厚木材價格飆升。
這種「樽頸」會不會威脅整體復甦?決策官員一定要縮手?克魯格曼指,既不會亦不必。過去15年提供的教訓是,由短期的原物料價格波動,不能預見未來通脹情況。歐洲央行(ECB)於歐債危機期間調高利率,正是因為被當時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嚇到。惟對短暫現象做出過度政策反應後,往往後悔莫及。
「缺料」既然不是大問題,那麼「缺工」呢?目前,許多僱主抱怨無法招聘到足夠的人手(儘管美國失業人數仍高,Fed官員估計實際失業率仍接近10%)。克魯格曼表示,問題在於僱主在經濟低迷時習慣職位空缺可以輕易補充,一旦經濟好轉令招聘難度略增,需要調升工資時,僱主就認定是「勞工短缺」。但經濟運作本來這是如此!僱主藉加薪爭聘員工,不是問題,而是好事。
他指出,惟有見到下列兩種情況中的任一種發生時,才應當憂慮,其一是有證據證明,持久性通脹的預期影響訂價決定;其二是經濟變得大幅過熱。
目前尚未見到第一種潛在問題,而據說拜登政府正密切關注任何迹象。至於經濟過熱,確實有可能演變成問題,畢竟美國通過大規模經濟紓困案,家庭存款也十分充裕,經濟過熱的可能性的確存在。但克魯格曼相信若果經濟過熱,聯儲局有能力以及意圖踩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