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經濟兩極分化 就業數據轉差為何美股仍破頂?

2021050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美國4月份非農就業職位增幅遠遜預期,失業率更是過去一年以來首度惡化,按月升0.1個百分點至6.1%,預示經濟復甦仍存隱憂。不過,就業市場的疲軟卻導致了市場加息預期降溫,故美股不跌反升,標指、道指甚至再度破頂。而從長遠角度而言,股市與經濟表現分化絕非好事,甚至會衍生出一些棘手問題。
按照美國國會於1977年修改的《聯邦儲備法》(Federal Reserve Act),該法賦予聯儲局兩大「使命」,包括實現「穩定物價」及「最大就業」。因此聯儲局的所有貨幣政策,其實離不開兩大指標——通脹和就業。
聯儲局目前把「物價穩定」解釋為實現年均2%的通脹目標,由於此前多年通脹一直未達標,故當局有更多空間去維持低息政策,不急於「收水」;早前更是明確表示願意容許通脹在一段時間內高於2%。
另方面,聯儲局卻未有為「最大就業」給出明確定義。經濟學者William Dickens早於多年前的研究已指出,不同時期美國的「充分就業」所反映的失業率水平亦有所不同。惟可以肯定的是,就業市場是當局決定是否「收水」的關鍵之一,故市場對就業數據變化的反映亦相當激烈。
美國財長耶倫認為,明年就可能恢復到充分就業水平。由於市場預期近日的通脹升溫只屬短癮,不會形成結構性通脹或惡性通脹,加上就業市場轉差,故外界對聯儲局提前「收水」、縮減寬鬆政策的預期反而降低。換言之,聯儲局短期內仍會不斷印錢放水,因而導致了「經濟轉差、股市破頂」的奇怪局面。
但必須注意的是,從長遠走勢來看,資產價格與經濟表現其實多數是掛鈎的,兩者趨勢長期高度一致。雖然股市未必能夠直接反映經濟,但在正常的自由經濟體下,以較長周期來看,兩者必定呈現正相關,皆因資產價格由市場主導,而市場景氣與否其實就代表着經濟好與壞。
若股市與經濟脫鈎,則極可能意味着資金流入了其他資產市場,引發更多棘手危機。以中國為例,A股上證綜合指數2007年歷史高位是6,124點;2015年「大時代」的高位為5,178點。多年過去,當前該指數仍於3,000點苦苦掙扎,而中國經濟卻年年增長,人均財富愈來愈多,卻完全不見股市隨經濟走勢。
經濟與股市脫鈎之際,無數資金湧入了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北京、上海等地的樓價已超出國內人均收入所能負擔的水平,亦助長了一堆靠着高槓桿、高負債盲目擴張的房地產企業,這些企業甚至演變成「大到不能倒」的畸形存在。
一切皆因內地股市未能發揮吸收資金的作用,當經濟增長帶來了財富,這些財富自然要有去處,而當股市失效,資金便會流竄,繼而引發一些棘手問題,擾亂市場秩序,例如多年前的溫洲炒樓團、近年P2P網貸、長租公寓爆煲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