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中國「國潮」崛起 成推動內需引擎

2021051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瑞信中國證券研究主管黃翔表示,中美股市的資金由增長股轉向價值股,今年2月至今股市比較波動,不過相信中國宏觀經濟不會有很大轉換,出現讓市場下行的負面風險機會不大,預計下半年A股走勢較平穩,但於個別月份或個股波動性會較大。
他指出,經濟及宏觀政策會繼續正常化,五一黃金周內地旅遊表現勝預期,預料內地需求於暑假及十月長假期間持續旺盛。雖然近期中國基建及製造業投資方面較落後,但企業盈利復甦較快,相信只要外圍並沒有大風險,經濟復甦問題不大。
他表示,中美地緣政治及疫情有助推動雙循環政策。特朗普在任時已有地緣政治,即使拜登上場,但整體外圍環境未有改善,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而疫情的發生提出一個疑問:如何在長時間出現疫情下維持運輸及供應鏈穩定,達致雙循環的技術自主,進口供應鏈和國內需求擴展。
近十年最大變化是更多新的國內品牌及產業,例如國內電動車品牌對整個行業有推動作用,而手機及其他消費品牌在國內已有很大的市場份額。早在5年前內地已有打造國產品牌的政策,雙循環是近兩年的事情,故大概在2020年「國潮」崛起。
他認為這個現象也跟人口情況有關,90後及00後對國產品牌的接受程度較上幾代人高,希望藉着品牌表達他們的愛國情緒,國產品牌加入很多中國元素,以及他們願意嘗試品牌。過去十年國貨的突破是源於品牌形象改善,國產品牌比國外品牌更善於利用短視頻營銷。另外是質素方面,例如國產手機品牌一向給人印象是模仿蘋果及三星手機,但現已突破這個形象。
根據一項調查國產品牌的關鍵字搜索度由10年前的38%升至2019年的70%,顯示大家對國產品牌的認知度大大提升,其中對電子、媒體及服裝產業有更多認識。他續指,2009年關鍵字主要為代工、廉價、傳統工藝等,到2019年關注點已轉為中國智造、原創設計及自主研發等,主要變遷是在這5年間發生。
瑞信瑞啟消費研究分析師指消費品領域上,國產品牌如奶粉、運動服裝、化妝品、新能源車對市場競爭構成很大影響,以前是由國外品牌主導,現在甚至有國外品牌被淘汰。近幾年中國消費觀念有十分大轉變,特別顯現在奶粉品牌,近兩年的國產奶粉品牌市佔率進一步提升,而知名國外牌子美贊臣及Aptamil的市佔率則按年下降,可見國內消費比較理想,而不是像以前崇尚高端品牌。
另方面,正在崛起國產品牌懂得把握市場,網上營銷模式能迎合年輕人的口味。加上近十年國內經濟增速最快,控制疫情得力,90後較70、80後更有愛國心,但同時在1、2線城市很容易找到國外貨品,故單靠愛國情緒不夠,年輕人在國產消費品牌選擇容易受網上營銷影響,品牌應着力營銷。但面對國產品牌性價比、服務等各方面更勝一籌,海外品牌要保持優勢的壓力十分大。
瑞信中國消費證券研究分析師黃妍苓表示體育服裝品牌如李寧及安踏已市場上位列首五名,尤其是李寧,過去10年已由6.3%的市佔率增至32%。國產品牌在奶粉市場市佔率亦由2012年約20%提升至2016年的40%,原因是2013年內地政府嚴厲打擊海外奶粉價格,以及嚴格控制奶粉品質,消費者不再一味追求海外品牌,而是更着重品質。
國產品牌在中低端市場搶攻愈來愈多份額,而在化妝品市場,不論是化妝還是護膚用品,國內在高中低端市場也有份額,因此很多國際知名品牌為了穩固它們的市場地位,如歐萊雅宣布加強在中國的投入。而李寧雖然產品價格較同業昂貴,但憑藉其獨特設計的產品,及其他品牌沒有的中國元素,有望開拓高端市場。
她亦指出,在高端的國際品牌的力度高,產品質量亦比較高,仍佔據優勢地位,目前國潮品牌從研發投入和品牌建立上均未能與國際品牌對抗,但不排除長期國潮品牌不斷透過提升設計、質量、研發能力,搶佔高端市場份額。
而汽車業方面,瑞信亞太區汽車行業研究聯席主管王斌表示,中國汽車品牌結構性提升,其內部原因是方面國產車大量採購國際品牌的零部件,與進口車質量差距縮細,兼聘請國際豪華汽車公司的設計師,提升外觀。另外,智能電動車為大趨勢,政策造就電動車產業成長,商業模式亦起了變化,如蔚來就軟件服務收費,為全球五間收費軟件服務供應商之一,軟件毛利率十分可觀。
不過他指國內汽車品牌國際化及打入歐洲市場有難度,因為國內與國外的應用程式有差別。他又指,今年中國汽車行業面對晶片短缺風險,導致不少車企要加價,同時外國車企的決策效率較國產車企低,相信今年國內車企產量及銷量將會跑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