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停電恐成新常態 長遠較疫情更可怕...

2021052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台灣不足1星期內發生兩次停電事故。
台灣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加上物資短缺,市民要四出撲消毒防疫用品,已是疲累不堪,上星期四(13日)更撞正全台大停電,不但影響民生用電範圍高達上千萬戶,且各地都有商家及交通運作出現問題,到本周一(17日)興達電廠1號機鍋爐故障,又令供電受阻,為不足1星期內發生了2次大停電,市民怨聲載道,涉事的台電急急向公眾道歉。
當局強調電力足夠,也有備載容量10%,但這些備載的電卻沒有辦法即時發揮效能,再加上人為疏失,以致電網系統瞬間缺少12%供電。
有分析指,長期而言,停電事故對台灣的衝擊可能超過疫情,因為疫情是全球現象,且台灣防疫成效不致太差,但停電問題卻反映出當地產業結構出現了危機,令人擔心整體資源及應變處理,弱點顯露出即使未來加強人員訓練,並完善系統設計,停電等突發情況仍是會不斷發生,主因4大關鍵:
●半導體產業設施欠完善
半導體產業是台灣的優勢,在全球缺芯下,並不斷加大半導體投資,但現在規劃並沒有將未來晶片廠需求完全考慮在內,假設大停電不幸成為新常態,何來發展可以取得成功?
●基礎建設未成熟
台灣專長是製造,過去主要以「中國製造」為主,現在半導體產業開始「美國製造」,部分其他產業亦準備向印度及東南亞布局,但進度較慢,大部分台商都選擇「台灣製造」。不過,問題是基礎建設未跟得上。
●再生能源發展受阻
再生能源的發展方面,太陽能及風力發電進度均落後,而天然氣則完全依賴進口,最近政府計劃在桃園外海興建第3天然氣接收站,已遭環保團體抗議。全球天然氣發電比重首3高國家為以色列(64%)、墨西哥(60%)及荷蘭(51%)都有自產天然氣,與台灣正正相反。
●恐被排斥於全球綠色供應鏈之外
美國總統拜登提倡「2050碳中和」目標,英國亦跟隨,但台灣碳排放控制在全世界可謂包尾,再生能源比重又低,現有能源80%集中在燃煤和氣電,未來時局變化,台灣企業可能因為減碳不力而被排除在供應鏈之外,能源政策既無法支持產業發展,也無法達成減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