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濫印銀紙推高通脹 內地列5罪憂全球「埋單」

2021061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內地一眾財金高官周四(10日)相繼發表言論,其中,中銀保監主席郭樹清警告,通脹壓力升溫全是歐美放水導致。造成的5大負面效應由全球承擔,包括股市和樓市等資產泡沫、通脹、債務、在疫情不穩下仍保留中國產品高關稅、濫印鈔使諸如俄羅斯、土耳其及巴西等新興國被逼加息。
【股市篇】
談到股市,出身哲學系卻身處中美金融戰前線的郭樹清以爬山為比喻,稱「愈是陡峭的山峰,上去不易,下來更難」。他指,發達國家的金融資產普遍出現較大幅度的漲幅,特別是股票市場很快就達到創紀錄高位,暗指目前海外股市攀上現時的高位,跌下來時可能更痛。
郭樹清提到,現階段重點加大直接融資比重,去年新增社會融資規模中,債券和股票融資佔比已經達到37%左右,債券市場還有很大潛力,問題在於法制不夠健全。有迫切需要令各級政府、企業、中介機構和投資者都認識到「逃廢債」是違法違規,甚至是犯罪行為。
對於最近有觀點認為內地新股發行有所收緊,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則認為,首次公開招股(IPO)發行既沒有收緊,也沒有放鬆,保持常態化發行。數據指出,年內有156家公司進行IPO,合計融資超過1,500億元人民幣,按年分別增長111%和37%,易會滿認為增速不算慢。
另一方面,易氏指出,對企業選擇上市地點,當局持開放態度。部分企業願意到境外上市,部分則願意回歸,有來有去是正常現象。惟強調,企業赴境外上市,前提是要符合境內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
他亦認為開板兩年的科創板改革效果整體良好,符合預期,各項制度安排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截至5月底,科創板上市公司282家,總市值近4.1萬億元人民幣。
西方各國厲行寬鬆政策,恐拖累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經濟體。郭樹清指出,面對歐美「開閘洩洪」,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不得不採取痛苦的應對舉措。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同樣認為,自疫情以來,在超級寬鬆政策刺激之下,國際金融市場估值水平高企,甚至已經脫離實體經濟基本因素。環球股市潛在回調風險,有機會導致全球避險情緒升溫,跨境資本恐掀起波濤。
內地股市對言論反應正面,A股3大指數全線上揚,區塊鏈相關及晶片概念股全線向上。被稱為「深圳創業板神股」的內地寧德時代收升逾6%,深創板指收報3,285點,漲2.43%;滬綜指收報3,610點,漲0.54%;深成指收報14,893點,漲1.19%。兩市總成交額事隔5日再度突破一萬億元人民幣,滬、深股通合共錄得淨買入68.2億元人民幣,比起分別吸資3.98億及6.18億元人民幣的寧德時代及貴州茅台,淨買入高達21.29億元人民幣的太陽能發電材料公司隆基股份搶鏡得多。
另外,郭樹清提醒,金融衍生產品非常不適合個人投資理財,散戶參與投資衍生產品等於變相賭博,注定損手。
【人民幣篇】
人民幣續在高位徘徊,周四官方開出的中間價跌16點子,報6.3972,連跌兩日。人民銀行官員亦先後表示,將維持中國深化利率改革、開放外匯,亦指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雙向波動總體穩定,料將成常態。
人民幣兌美元在岸價收報6.3903,較上日收市價微跌4點子;反映國際市場的離岸價早段曾升破6.38,高見6.3781後走弱。交易員指出,中美商務部長通話影響市場情緒,使人民幣升幅收窄;惟周四中午過後,美匯走強令人民幣隨之走弱,料短期內繼續跟隨美指波動。
人行副行長潘功勝在一個論壇中表示,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因素複雜,雙向波動將成為常態。未來,人行將以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為重點。他續稱,將通過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即開設滬港通、深港通及債券通等跨境投資渠道,擴大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規模,以完善QDII管理機制,並擴大內地居民的境外資產配置空間。
出席同一場合的人行行長易綱亦指,目前內地利率水平相較其他主要經濟體為高,但較其他發展中國家及新興經濟體為低,總體保持在適宜的水平,有利於各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中國將繼續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促進內外平衡,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人民銀行公布,5月新增貸款1.5萬億元人民幣,高於市場預期中值1.41萬億元,按年增加143億元。截至上月底,人民幣貸款餘額183.38萬億元,按年增加12.2%,亦增幅符合市場預期。
【商品篇】
大宗商品漲價持續,內地銅、鐵等工業金屬價格升幅最為凌厲,導致不少投機者參與,甚至引發了內地當局的關注。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周四再次警告商品炒作風氣,直言︰「那些炒作外匯、黃金及其他商品期貨的人,很難有機會發家致富。」
近期多種工業金屬的國際價格已回落,其中,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價繼早前失守一萬美元大關後,周四續挫1.92%,每噸最低見9,786美元;鋁價亦曾挫1.97%,低見2,410美元。郭樹清表示,炒作黃金及商品期貨等,就如同押注房價永遠不會下跌,最終「會付出沉重代價」。
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指,要更好發揮商品期貨功能、對沖價格風險問題。去年4季度以來,在全球流動性過剩、經濟復甦不平衡、供需缺口擴大等因素的共同推動下,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總體看期貨與現貨價格方向一致,但期貨價格漲幅低於現貨。境內企業積極利用原油、螺紋鋼、鐵礦石、棉花等品種的期貨期權工具,有效對沖原材料價格上漲風險,對穩定企業生產經營取得較好效果。
他續指,由於多方面原因,一些大宗商品國際貿易的定價基準,還主要依賴國際現貨指數和場外市場報價。中證監呼籲相關國際機構,建立更加嚴謹科學的指數編制機制,提高報價的透明度和約束力,共同提高大宗商品價格發現的效率,以更好維護全球產業供應鏈穩定和安全。
【通脹篇】
踏入6月份,全球通脹熱浪不斷升溫,日前出爐的中國5月工業生產價亦慘遭波及,創下13年來新高,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坦言,全球通脹水平短期上升已成事實,故預計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走勢先低後高,但全年平均漲幅料保持在2%以下,即在官方預期約3%的目標之內。換言之,當局對穩定物價滿有信心。
中銀保監主席郭樹清亦指,通貨膨脹如期而至,卻比當局預料的幅度要高出一截,持續多久似乎也不像專家們預測般短暫。對此,他歸咎於外國央行大量放水,並指內地產品出口價穩定關乎全球通脹,佔全球終端產品的供應量一半之多,總體卻沒有提高出口離岸價,為全球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奠定基礎。
易綱強調,去年疫情期間內地實施正常貨幣政策,加上總需求較平穩,有利保持物價總體穩定。而人口高齡化則導致居民預防性儲蓄上升、消費傾向下降,對通脹產生抑製作用。CPI先低後高,主因是綠色轉型會使物價上升,意指人們生產和生活方式轉向低碳模式。不過,未來外部疫情、經濟復甦、宏觀形勢及政策等都存不確定性,對各方通脹和通縮的壓力均不可掉以輕心。以今年內地生產物價指數(PPI)增幅為例,近期全球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較快,亦與去年低基數有關。
除物價外,易氏主動提及潛在經濟增長的看法。由於內地經濟總量基數愈滾愈大,同時受勞動生產率增速下降和人口結構變化等因素影響,潛在經濟增長率也會因此減緩。在人口高齡化趨勢下,以資本和勞動投入來拉動經濟的增長模式難以為繼,未來得通過一系列改革措施釋放經濟增長潛力。若以去年及今年平均來看,預測內地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速,將接近於潛在增長率水平。
【債務篇】
內地官員多次強調「房住不炒」,但內地樓價卻愈升愈有,引發不少問題。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明言,一些地方房地產泡沫化金融化傾向嚴重,相當數量的政府融資平台償債壓力很大,部分大中型企業債務違約比例上升,加劇了銀行機構的信用風險。
郭在內地出席公開場合時,提出了中國需要關注5項金融風險。當中,需要積極應對不良資產反彈。而為受疫情影響的中小微企業貸款本息實施延期,預計將有一定比例最終劣變為不良。故必須督促銀行機構做實資產分類,加大撥備計提力度,確保能夠更快更多地處置不良資產。
他又提到,需要嚴密防範影子銀行死灰復燃。指出內地影子銀行規模已較歷史峰值下降了20萬億元人民幣,但存量規模依然較大,稍有不慎就極易反彈。故要防止各種「類信貸」新花樣必須在初期階段遏制。
回看金融市場,他認為,目前仍然存在大量名為「私募」實為「公募」的各類產品。如產品參與投資人數都超越200人的限制,發行對象實際上面向不特定的投資者等,對市場眾造成嚴重損害。一旦發現這些情況,應依法予以嚴懲。他亦警告,要切實防範金融衍生品投資風險,以及時刻警惕各種變換花樣的「龐氏騙局」。
此外,雖然中國恒大多次澄清財務穩健,不過,內地媒體指,恒大一隻2024年1月到期美元債勢創9月25日以來最大跌幅,該債券票面息率12厘,周四午市每一美元曾跌4.4美仙,至79.1美仙。信用評級機構中誠信國際周三時決定將恒大主體及部分債項信用等級列入信用評級觀察名單。
另一間內房商泛海控股的「18泛海G2」票據,需要延期兌付利息,6月14日變更為2021年6月30日。本月初時,深交所發布關於對泛海控股2020年年報的問詢函,涉及變更會計師事務所、交易性金融資產金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