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10大驚奇:運費失控後 輪到石油危機殺到?

2021061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2021年轉眼間已到了6月下旬,回看開年首周提及美國因「派錢」效應,或許到了4月才是冧市之時!然而,直到5月初,全球股市才見到像樣的調整,之後又再度回穩,怎看也沒有股災痕迹,本周又有甚麼信號?小心廣東疫情真的令運費拖垮全球!
【1、「股神」指標又創新高 繼續響警冧市近了】
全球股市屢創新高,然而,「股神」巴菲特推崇的市場估值指標「巴菲特指標」的全球版本,即股市總市值除去國內生產總值(GDP),比率飆至133%創歷史新高,遠遠超過科網泡沫及金融危機時期。
「巴菲特指標」在100%或更高的水平,表明相較於世界經濟,全球股市已經嚴重高估。外媒更警告未來數月內或將出現冧市。德國媒體Die Welt市場分析師Holger Zschaepitz表示,「巴菲特指標」創新高,警示了泡沫的來臨。
至於「巴菲特指標」美國版本此前亦突破200%,並持續在100%以上的水平徘徊。
【2、《沽注一擲》現實主角:美國股樓正處史上最大泡沫之中】
面對股市指標響警,電影《沽注一擲》(The Big Short)的主角原型Michael Burry本周表示,美股正處於「歷史上最大的泡沫中」。
他說,人們經常問現在市場上發生了甚麼,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股市正處在有史以來最大的投機泡沫當中,規模達到兩個數量級。他還標註了標籤「FlyingPigs360」。
報道指,「FlyingPigs360」的推特標籤是引用投資領域中的一句名言「牛市賺錢,熊市賺錢,但豬會被宰殺」,以此警告投資者不要過於貪婪。Burry指,現時投資者太過貪婪,瘋狂投機,承擔太多風險,並追逐不切實際的回報。
Burry於4月初時就曾對Tesla、GameStop、比特幣、狗狗幣、Robinhood、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通脹及整體股市發出警告,他將比特幣、電動車和迷因股(meme)的炒作與網絡泡沫及房地產泡沫相比,並在今年初時警告表示,美股正在「刀刃上跳舞」。
另外,「商品大王」羅傑斯(Jim Rogers)亦警告,圍繞熱門股票的炒作、散戶投資熱潮,以及SPAC借殼上市公司數量大增,表明美股泡沫愈來愈大。如果買入了泡沫股票,投資者可能永遠都不會賺到錢。此外,羅傑斯也指,債券市場也處於泡沫之中。他看好黃金及白銀的價格上升,並且有興趣購買中國股票,因為比美國和大多數其他國家的股票更便宜。
【3、金融大鱷巴斯:美國的實際通脹率可能高達12%...】
除了上述的2008年一戰成名的人物外,另一位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靠沽空次按貸款而大賺一筆的對沖基金大亨巴斯(Kyle Bass)本周也表示,美國的實際通脹率可能高達12%,即遠超市場預期。
美國勞工統計局周二(15日)公布,5月生產物價指數(PPI)最終數字按月上升0.8%,高於市場預期和前值,按年上升6.6%,創下2010年有紀錄以來最大增幅。
外媒引述巴斯表示,高於預期的PPI是連鎖加權(chain-weighted)數字,並不能反映出物價上升的全部實況。他認為,這些數字在設計上就被為人為地降低,非連鎖加權的通脹率漲幅應該約為12%。
他又指出,美國聯儲局的貨幣寬鬆貨幣政策,在過去14個月內為系統額外挹注了約34%的資金,此舉有效地削弱了消費者的購買力,意味人們在銀行存的錢正在減少,購買力每年逐步下降5至12%。
為應對通脹,巴斯建議投資者不要持有現金。他指出,股票能夠跟上大約85%的通脹率,因此投資者將資金放在股市比較不會損失太多。不過,投資者也須要設法取得15%的回報率,才能有效對抗通脹的衝擊。
【4、全球樓瘋08年後最狂!有大行儲近4萬億等加息掃平貨】
除了股市外,火熱的還有樓市!全球房地產市場熱火朝天,此刻是高追還是忍手?外媒分析指出,多地樓價正響起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從未見過的泡沫警號,其中,新西蘭、加拿大和瑞典被評定為全球最泡沫化的3大房地產市場,英國和美國分別排第5和第7位。恰巧在這敏感時刻,作為虛擬貨幣「旗手」的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行政總裁馬斯克事先張揚賣樓;以資產計,美國最大的銀行摩根大通行政總裁戴蒙明言,該行已儲備5,000億美元(約3.9萬億港元)現金等掃貨!
全球樓價急升是多種因素混合的結果,包括創紀錄的低利率、空前的財政刺激、民眾於封鎖下增加的儲蓄成為買樓款項、樓市供應不足,以及預期全球經濟將強勁復甦等等。在家工作的人發現自己需要大一點的居家空間,以及一些政府提供的購屋稅務優惠,也助長了樓市需求。
外媒整合5項指標來評估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不包括中國)房地產的泡沫排名,分別為樓價與租金比率、樓價與收入比率、撇除通脹後的實質樓價增長率、包括通脹的名義樓價增長率和年度信貸增長率,指標的讀數愈高,表示調整的風險愈大。其中,樓價與租金比率及樓價與收入比率,是用於評估樓價上漲的可持續性;樓價增長率則用於衡量當前的勢頭。
結果顯示,現時許多經合組織成員國樓價比率已高於2008年金融危機前夕的水平。在泡沫排名榜首的新西蘭,樓價與租金比率和樓價與收入比率分別達211.1和166.6。這兩項指標採用標準化比率,數值高於100顯示高於長期平均水平;當地實質樓價增長率13.2%,更是榜上少數達雙位數增長的地方。
儘管風險指標上升,但分析指出,由於利率仍維持在極低水平,而且現時的貸款條件總體而言較以往嚴格,故還未有明顯會引發樓市泡沫爆破的觸發點,全球房地產前景與其說會崩潰,不如說將會冷卻。不過,全球樓市同步上升所產生的風險較大,現時的情況正是這樣,一旦借貸成本真的開始上揚,房地產市場及維持金融穩定的一些廣泛措施,將面臨重大考驗。
掌握着較多「大數據」的摩通似乎已預期加息來臨將引致資產泡沫爆破。舵手戴蒙認為,通脹很可能會持續更長一段時間,由於潛在的高通脹將迫使聯儲局加息,該行一直在「有效囤積」現金,而非投入美債或其他投資。他明言,該行擁有大量現金和能力,將保持耐心,囤積更多現金,等待利率上升、通脹更高後出現的投資機會!無獨有偶,摩根士丹利行政總裁戈爾曼亦預期,高通脹可能持續,將迫使聯儲局較普遍預期提早加息。
甚為喜歡加把口的馬斯克也透露,決定賣掉最後一間屋。他數日前稱,現時只擁有一間在三藩市灣區的屋,租給別人舉辦活動,其他房產則已賣掉。回看去年5月,他宣布出售全部有形資產,不再揸樓,當時他擁有最少7套房產。
【5、廣東爆疫愈慌 航運骨牌式冧檔】
上述大師提到通脹,誠然,大家關心的廣東爆疫,對全球經濟實在會帶來災難影響!歐美經濟活動重啟帶來強勁需求,疫情期間被壓抑的消費正在強勁反彈,偏偏此時中國南方地區疫情反覆,導致貨運延誤問題加劇,深圳貨櫃箱碼頭的船舶停靠等候時間飆升至逾兩周以上,運費成本也再創新高。分析認為,今次航運危機恐引發連鎖效應,再次衝擊全球供應鏈並刺激通脹,甚至波及美國的消費者。
廣東是全球重要海運樞紐,經手中國出口總額逾兩成,可是近期受防疫措施影響,廣州和深圳的港口運作效率大減。鹽田碼頭在5月底因為出現員工確診,因此關閉將近一周,港口重啟後運作也大幅縮減,導致嚴重的船隻堵塞。研究公司Everstream Analytics智能解決方案副總裁Shehrina Kamal表示,在深圳鹽田國際貨櫃箱碼頭,船舶停靠的平均等待時間已從原來的半日,急劇飆升至16日。
投行富瑞亦指出,由於鹽田港擁擠,連帶同位於深圳的蛇口港、廣州南沙海港貨櫃箱碼頭及香港的船舶等候時間,也升到2至4日,預計塞港問題在傳統航運旺季(最早於6月底開始)來臨前也不會解決,意味問題有機會持續惡化。該行又引述東方海外國際早前言論指出,該企亞歐航線來回需時由70天延長到80天,甚至85天,跨太平洋則由30至35天,延長到40天,這勢令運費持續處於歷史高位,成為航運股的催化劑。
保銀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認為,現時供應鏈中斷的風險正在上升,出口價格及運輸成本可能會進一步上漲,預計廣東地區航運流量本月將繼續受壓,甚至蔓延中國其他地區;加上近期印度和其他東南亞經濟體的疫情提高了商品和運輸價格,或增加其他國家的通脹壓力。
供應鏈整合平台Chain.io行政總裁Brian Glick形容,當前航運成本已經是歷史平均水平的5至10倍,而深穗兩地的航運受阻對供應鏈產生前所未有的影響,已無人能夠估算運費最終會升到甚麼程度。許多中小型企業更已選擇放棄航運,因為運輸成本超過了產品的利潤。
以海運量計高踞全美第三的藍籌裝修及建材零售商家得寶索性自己租一艘貨櫃輪,營運總監Ted Decker表示,這是家得寶首度展開的嘗試,該貨輪將在7月開始營運,全部運力均會用於運送公司的貨物。
航運軟件公司3GTMS企業發展副總裁JP Wiggins表示,相對於此前的蘇彝士運河貨船擱淺事件,當時該運河多數貨物是運往歐洲;而今次中國的港口堵塞影響的卻是運往北美的貨物,對美國消費者影響更大,更預料會使亞洲製造的產品出現缺貨潮。
【6、廣東疫情影響浮現!美最大港恐「無貨到」】
廣東疫情未完,確實打擊了全球航運鏈。美國最大港口洛杉磯港的執行董事Gene Seroka表示,廣東疫情有可能再次在該港口製造新的瓶頸、無貨進港。
他稱,洛杉磯港受到美國經濟復甦的反彈,隨之而來的是潛在瓶頸。該港口5月處理超過100萬個貨櫃,是114年的歷史中最繁忙的1個月。在大量需求下,港口庫存下降了75%,但他說到本月底停泊和等待處理的船舶數量可能接近於零。
洛杉磯港近60%的進口貨櫃來自中國,因此對中國的任何延誤非常敏感。他預計,這當中約有1/3的貨物來自廣東珠江三角洲,而此區出口將「暫時麻痹」,現在只有正常生產力的一半,一些航運公司正略過這些華南地區港口;另有些貨物改為陸上進入香港,「香港的碼頭現在真的很滿」。
事實上,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已致函白宮,要求與拜登政府會面,討論緩解運輸干擾的解決方案。在近期該組織成員企業的調查中,超過95%零售商表示,他們受到港口和運輸延誤的影響。
【7、深圳鹽田港:月底才有望全面恢復作業】
全球陷入塞港夢魘,全球第四大、內地第三大深圳鹽田港本周正式通知所有的客戶,作業量逐漸恢復當中,最快要到6月底有望全部碼頭恢復作業。貨攬業者表示,原本要進鹽回港的貨大部分都還在排隊等進場,現在手上的貨都「滿出來」,到月底才能全面恢復,急單還是要拉到別港口出貨。
深圳鹽田港港區通知客戶,「目前整體操作的能力,已經恢復到全盛時期的7成,堆場密度由100%下降到70%,有助於堆場作業區加快;6月15日起增加預約入閘口的拖車數量到每日8,000輛,未來會再逐步提高」。
中國鹽田港塞港5月底因疫情衝擊,一度還先暫停收貨,雖然已經開始恢復收貨,然而,碼頭、櫃場作業區的作業速度還是全面減慢,等着進入港區作業的業者調度亂成一團。對於官方正式發通知,大家都抱著希望,由於已經過近半個月的時間,手中的貨愈堆愈多,期望能順利在6月底恢復正常作業。
鹽田港塞港事件已經是全球海運業目前最關注的消息,已傳出有貨櫃輪業者考量縮短到港的延誤時間,出現「跳港」或是「空班」情況,雖然收到客戶期望增加船班的要求求,碼頭作業區的供給一直無法增加,想提供運能也有心無力,全球貨櫃輪短期內運價易漲難跌。
中國大陸深圳鹽田港,原本鹽田港有20個作業碼頭,因為疫情本周開始運能減少近1半,因船期延誤、港區堆場貨櫃達飽和狀態,嚴重影響碼頭操作效率,鹽田港的船舶延誤時間拉長到12到15天,壅塞已經擴展到鄰近上海及廣州港口。
Flexport海洋戰略和承攬開發副總Nerijus Poskus表示,鹽田港是另一場困擾全球供應鏈的災難,估計壅塞狀況需要6到8周才能完全緩解。
【8、不少人開始預測油價破百 石油危機仍會發生?】
除了塞船缺櫃引致運費飆升外,「石油荒」也愈演愈烈,讓市場對油價的預測再次上調。Maglan Capital總裁David Tawil本周估計,油價可能很快就會突破每桶100美元,主因是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問題,以及美國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的大力推廣,避免使用化石燃料,將導致原油供應減少,使未來幾年石油供應緊張。
他認為,如果激進型的投資者進入董事會,要求大幅削減排放,那麼石油公司也會面臨環境壓力,石油的供應量可能進一步減少。再加上需求的急劇增長和通脹壓力,石油危機可能在3年內爆發。
全球最大的幾家獨立大宗商品交易商也指出,不排除油價漲至100美元的可能性,罪魁禍首是供應鏈。
此外,維多、嘉能可和托克等大型石油貿易公司的高管們本周皆表示,油價升至每桶100美元的可能性切實存在,原因是在需求還未見頂、綠色替代能源還無法填補缺口的時候,對新供應的投資已經出現放緩。
大行高盛最新表態時也稱,不排除油價升至100美元的可能性。
【9、調查:8成港爸退休不期望子女供養 9成將財富傳承下一代】
談完上述話題,周日(20日)就是父親節,保誠保險本周披露訪問已為人父的香港客戶,結果顯示,8成受訪港爸不期望自己退休時獲子女供養,有6成受訪父親反而擔心子女將來不夠錢用,超過9成表示會將財富傳承給下一代,平均約佔自己財富的2/3。
調查結果顯示,由於港爸不依賴子女供養,他們傾向預留財富作個人退休之用。受訪港爸認為平均需要預留約460萬元作個人退休之用,並估計自己退休後的個人每月平均開支為1.7萬元,然而約6成受訪者未有太大信心完成該退休儲備目標及擁有舒適的退休生活。
為人父母後,受訪港爸對理財規劃的心態出現明顯轉變,近6成港爸視「家人/家庭」為人生最重要的一環,對比成為父親前視「家人/家庭」的重要性(31%)有顯著上升。在實際行動上,他們變得更節儉,消費時會作更多考慮(64%)、更周詳地計劃及管理收支,如紀錄每項支出以便日後檢閱(45%)、以及在投資取態上較以往保守(40%)。
此外,調查亦顯示,超過9成人打算以不同方式傳承大部分財富給下一代,當中包括銀行存款(80%)、保險計劃(75%)及物業(73%)等,其中兩成人更計劃提早於子女組織自己家庭時傳承財富。不過他們卻擔心未來的財富會減少或未能傳承給下一代,原因包括因為患病要支付龐大醫療費用(37%)、失業/失去收入來源(18%)及投資失利(18%)等。
當被問及希望子女滿30歲時獲得甚麼人生成就時,大部分爸爸表示寄望子女擁有穩定的工作(78%)、擁有自己的終身伴侶(44%)、擁有自己的物業(43%)及財務自由(43%)。而絕大部分受訪者不期望子女結婚後與自己同住(93%)。
保誠行政總裁容佳明表示,隨着時代變遷,傳統養兒防老、期望生兒育女可令自己晚年更有保障的觀念已漸漸薄弱。洞悉到不少香港父母對子女關懷備至,香港父母亦有能力自理退休後的生活,因此財富傳承及退休規劃是財富管理的重點之一。
【10、要發達改變命運?秘訣盡在呢一個字...】
最後分享的是,發達或許是不少人的人生目標。不過,很多人窮盡畢生精力,努力工作,卻仍無法達到財務自由,甚至只是在貧窮線的邊緣掙扎,皆因窮人不知道致富的方法。若想改變命運,成為社會的上流人士,首先便要知道富人的生活習慣!
外媒引述調查顯示,在受訪的1,000名美國人中,他們的年均收入達到370萬美元(約2,886萬港元)。該調查為了找出致富的原因,問了他們共249條問題。其中,有3條問題所收集的答案全部為「是」,而這3條問題分別是:「你的父母非常節儉嗎?」;「你很節儉嗎?」;以及「你的配偶比你節儉嗎?」
正所謂勤以修身,儉以養德,學會節儉能培養我們的德性。一點一滴的累積財富更讓我們體會到賺錢的辛苦,當習慣節儉後,就已經踏出了邁向發達目標的第一步!以下就闡釋了調查後所整合的有錢人花錢習慣,你可能會從中得到一些啟示!
【富人消費習慣】
●97%富豪有樓 少數住豪宅
雖然有97%的美國百萬富翁擁有物業,但只有小部分人住豪宅。他們所持物業的樓價中位數是75萬美元(約585萬港元),而且主要是在購買後升值,買入價中位數更加只有45.3萬美元(約353.3萬港元)。有3/4的富豪住在1978年之前建成的樓宇。
即使將樓宇加按取得額外資本是很常見的做法,但有研究證實,百萬富翁們很少會這樣做。相反,他們當中有39.9%已經付清所有按揭,更有10%的按揭低於10萬美元(約78萬港元)。
●大部分從未買或租名車
一半受訪者指不曾試過花費超過2.9萬美元(約22.6萬港元)買車,更有95%人未試過花逾6.9萬美元(約53.8萬港元)在買車上。
值得留意的是,調查中除了14%繼承了財富的受訪者會平均花費3.6萬美元(約28萬港元)購買一輛車外,其餘百萬富翁的車平均價值僅為2.7萬美元(約21萬港元),這個數目只比當時美國大多數人的平均買車費用多出22%。此外,只有24%受訪的百萬富翁會買車,20%的百萬富翁會選擇租車。
另一項研究亦發現,在受訪的百萬富翁中,有99%以上從未購買或租用過林寶堅尼、法拉利、勞斯萊斯及賓利等名牌汽車,亦有79%受訪者不曾購買或租用過寶馬(BMW)或凌志,而有75%則沒有購買或租用過平治(Benz)。令人驚訝的是,美國百萬富翁最喜愛的汽車品牌竟是低調的福特(Ford)。
●餐廳用膳花費僅限300元
90%受訪百萬富翁稱,在請好友或鄰居喝酒時,最多只會用26美元(約202.8港元)買酒;如果是自己喝的話,甚至花費更少;有95%人就連在自己最愛的餐廳進餐時,也不會花超過40美元(約312港元)。
●75%斥不足8700元買手錶
50%受訪者表示不會花費超過235美元(約1,833港元)買手錶,75%人只會用少於1,125美元(約8,775港元)。
●添置西裝使費少於4600元
一半受訪者指自己從未花費超過399美元(約3,112.2港元)購買西裝,更有75%人指不曾超過599美元(約4,672.2港元)。
●買鞋花費不超過1500元
50%受訪者稱不曾花超過140美元(約1,092港元)買鞋,而3/4受訪者則不會花超過199美元(約1,552.2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