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醴泉:投資新經濟須摒棄舊思維

2021072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滴滴出行在美國上市才幾天,其手機程式便遭到中國監管部門勒令下架,其股價更一度從高位下跌了超過30%。本欄今期不是談網絡數據安全問題,因大眾媒體已經有不少分析文章。今天筆者反而想分析一下科技公司應否犧牲短期利潤,來不斷投入開發新業務。
為何談及這個問題?因為在舊經濟社會,專業投資者通常難以接受投資於沒有盈利的公司。但在新經濟當中,有不少還在繼續投資、沒有盈利的公司。
盈利好像看似再不重要,所以有不少新科技企業都不約而同地決定大膽花錢來開發新業務和研發,「虧得愈多,股價愈上」儼然已成為一種新潮流。
滴滴業務開發策略也類似,從其招股書可以看到,其內地叫車業務從2019年起已經有盈利,就算在2020年受疫症影響,內地叫車業務盈利仍然比2019年有增長。同時,公司也不斷開發新業務和投資於新科技研究,這導致公司在過去3年每年都出現虧損。
滴滴的新業務和研發,包括很多不同類型的項目。在新業務上,公司正在開發海外叫車和外賣送運服務。在內地,公司在2018年推出了腳踏車和電動腳踏車租賃服務,也在2020年6月開始了市內貨運配送服務和團購業務。除此之外,公司也開展了金融業務。在研發上,公司主力投資於電動汽車開發和自動駕駛系統。
想要了解公司因投資而虧損是否一件好事,投資者首先要明白,新舊經濟中對投資項目性質的分別和會計準則對此等投資不同的對待。在舊經濟時代,投資可能代表廠房和機械。這些都是有形資產,其價值或會隨時間而變化,但總的來說,其價值變化不會太突然,也通常可以在二手市場買賣,其價值透明度相對較高,所以會計準則對此等投資開支算為投資,而不是成本開支。
然而,在新經濟下,大部分都是投資於無形資產,這可能是軟件,也可能是跟醫藥和工程有關的新知識產權。此等投資難以找到市場價格,買賣也不容易,會計師為保守起見,通常會把此等開支算為成本開支,從盈利中扣除。但只要細想,一套成功的軟件或知識產權,其價值可以比有形資產高得多,但卻不會被跟廠房和機械一樣被算為投資,在資產中反映,反而會被算為開支,直接影響盈利表現。
當然,在新經濟中不是所有投資都會成功,有大部分科研開支可能真的要被算入成本中,但哪些會成功,哪些會失敗,便真的要考考投資者眼光。如投資者覺得此等投資和研發會成功,便應該把這些開支算為投資,而不是成本。
從經驗中,有數點因素可以用來計算投資成功率。第一,公司是否是行業先行者?先行者有機會代表競爭相對較少,成功機率也相對較高。第二,行業規模有多大?行業規模愈大,代表能到達規模經濟的機會愈高,互聯網通達全球,成功領先的企業,不但能佔有本土市場,也有機會主導全球市場,Facebook和Netflix便是一個好例子。最後,投資者要了解公司管理層對成功的渴望、執行的能力和吸引人才的策略,因為有能力的人才能捉緊以上第一和第二點給予的機會。
行健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分銷總監 石醴泉(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