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構】「特式」貿戰徹底敗北 拜登恐難救...

2021072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2018年對中國發動貿易戰時,曾豪言「貿戰很好,很容易贏!」結果3年多過後,中美雙邊貿易再現繁榮,以近年最快速度增長,因單在5月,美國最大港洛杉磯港的貨物運輸價值達2,590億美元,創下紀錄,大約一半是中國內地或香港的商品,被外媒形容為「好像從未發生過關稅戰和疫情」。面對貿易往來不減反增,中國重申,打貿易戰只會帶來雙輸,循善規勸美國平等協商。
中美在去年初簽署首階段貿易協議,令到兩國之間歷時18個月的貿易戰暫時停火,惟不久後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雙邊關係再次惡化,衝突更「全方位」蔓延至科技、金融等領域,唯獨在經貿方面,兩國關係顯得「風平浪靜」,印證特朗普的策略全面敗北。
內地官方數據顯示,由於中國工廠停工,去年2月與美國雙邊貨物貿易總額降至190億美元,惟在同年11月已大幅反彈至665.35億美元,創1995年有紀錄以來單月新高。今年上半年,美國為內地第3大貿易夥伴,雙邊貨物貿易總額按年增加34.6%,至2.2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僅次東盟的2.66萬億元及歐盟的2.52萬億元。
隨着中國今明兩年採購數以百萬噸的美國農產品,經濟步入復甦周期的美國也以創紀錄的數量進口,如此貿易暢旺的好景象似乎會持續,洛杉磯港負責人向外媒透露,所有迹象皆指向下半年經貿仍一片繁榮,接下來美國秋裝上市、開學、萬聖節及聖誕節等旺季,商品都來到碼頭了。當地零售業界更指,商家寧願犧牲部分利潤來吸收關稅成本。而中美近期終於就高級官員「面對面」會談達成協議,亦反映雙方試圖緩和關係。
如是者,美國財長耶倫已質疑關稅是否具存在價值,坦言特朗普打貿戰行不通。內地商務部研究員梅新育也表示,中美應取消或削減彼此互徵的關稅,這有助美國減輕通脹壓力;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稱,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希望美方看清時代潮流,順應民意,與中方一同努力妥善處理經貿問題。
內地政府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亦明確交代,針對下一步,特別是下半年國際形勢和環境變化,要在做好口岸防疫的同時,也要統籌推進通關便利化,保持外貿進出口穩定增長。事實上,內地對推進經貿不遺餘力,上半年對外投資合作平穩有序,當中非金融類直接投資(ODI)達3,488.3億元,按年雖降3.7%,但以美元計則增長4.7%。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增8.6%,佔比提升2個百分點至17.8%。若按投資結構劃分,上半年對信息技術業、科研服務業及交通運輸業投資,分別增長26.8%、74.2%及98.7%。
【經濟學人警告:拜登的「中國思維」恐誤國】
面對中美貿易戰,著名刊物《經濟學人》以「拜登的新中國信條」為題,剖析美國總統現行的對華政策,認為拜登政府目前採取的保護主義路線,將傷害美國,最終會導致盟友離異。
報道指出,拜登團隊的「中國信條」基礎,在於相信中國較傾向不與世界共存,而是想稱霸,因此美國政策的任務是要挫敗中國野心,方法是在國內外與盟友取長補短,強化經濟、科技、外交、軍事及道德的影響力。
然而,《經濟學人》認為,拜登的新信條雖然有許多地方很合理,但也包括多個令人憂心的地方,尤其是拜登對「威脅」的定義,因美國政治兩極化,拜登似乎認為有必要塑造對手,重燃全美團結。惟《經濟學人》認為這是錯誤的,因共和黨未必願意支持拜登。再者,拜登對華的強硬言辭不一定贏得盟友認同,畢竟中國已成為全球經濟強權,盟友也會評估與中國敵對時的利弊,故拜登可能高估美國的影響力。如最近他有意拉攏印太地區,尤其東盟來拓展數碼貿易,結果反應冷淡。
因此,拜登要贏得盟友支持的最佳方法是彰顯美國經濟繁榮,而不是「硬脫鈎」。若美國想阻止中國以其形象重建全球秩序,就應捍衛「全球化」,核心是貿易與多邊體系。
事實上,資料顯示,對比2000年,去年全球對中國的經貿版圖已到了密不可分的階段,已成為中國「新武器」!美國雖試圖以「印度製造」制衡「中國製造」,惟過去20年的努力證明,印度社會條件存在問題,是扶不起的阿斗。即使出動科技制裁,也因美企暗中「放水」而難為之,故中美貿易是否真的要你死我活?頓成市場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