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10大驚奇:印度神童警告「全球敗壞開始」 直至...

2021072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2021年轉眼間已到了7月下旬,回看開年首周提及美國因「派錢」效應,或許到了4月才是冧市之時!然而,直到5月初,全球股市才見到像樣的調整,之後又再度回穩,到了6月底,港股率先倒下,本周又有甚麼信號?小心「預言」應驗!
【1、印度神童再警告:全球逆轉開始】
多次言中疫情去向的印度神童阿南德(Abhigya Anand)本周再度發布最新預言,表示今年7月中,世界會面臨戲劇化轉變,會發生許多事,但都僅是冰山一角,而7月21日木星開始逆行後,不好的狀況會變得更加明顯!(有媒體隨即以各地洪災作證據)
他警告,無論是哪一個國家都會在6月至11月面臨「第三波」疫情大爆發,而最大的一波動盪會在明年4月「火土大合」才發生。
他提到,在進入冬天後疫情會更加惡化,但經濟會逐漸復甦,直到明年4月才會面臨衝擊!到了明年4月,全球會面對一連串劇變和慘重事件,堪稱「最崩潰時期」。
【2、估中債息向下專家:經濟料不佳】
論到「預言」,滙豐控股固定收益研究部門全球主管Steven Major向來以債券好友著稱。眼下,他的判斷顯得異常精準。
這位滙豐的老將數月來預測美國10年期債息有可能跌至1厘,該位置最近才進入市場的視野。很少有人像他這麼看好,因分析人士的預測中值為1.8厘,還有十餘名分析師預計2厘或以上。
常駐香港、現年57歲的Major接受電話採訪時說:「我們預測1厘不是要博人眼球,我們不知道2厘的預測是哪裏來的,和我們的模型不符。」
美債孳息率將何去何從,令市場深感着迷:世界各地通脹攀升是暫時還是持久的,央行在經濟復甦階段會如何應對物價壓力。對於Major而言,經濟復甦顯現最亮眼迹象的階段可能已經過去了,全球疫情重新抬頭,令經濟前景受壓。
他說:「我認為,我們可能會看到經濟復甦和數據失去動能,信心數據可能已經觸頂。有關疫情及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的新聞也很密集。這是當前的主題。」
事實上,突然之間,1厘似乎已經不再遙不可及,其他分析師也開始紛紛站到Major的身後。Major的理論依據中包含一個主題,對他的判斷尤為關鍵。他表示,由於政府面臨着疫情初始階段大幅膨脹的債務,央行很難把利率上調得過高。而這還沒有考慮人口、科技等長期結構性因素,他認為這些因素都會對通脹構成壓力。
【3、著名大戶:美股大冧近了 比特幣未見底】
除了上述「老將」外,另一老將、著名投資顧問機構Guggenheim Partners首席投資官Scott Minerd本周指出,市場正處於充滿挑戰的時期,預測美股到10月底可能會暴跌15%或者更多,又預期比特幣還會進一步向下。
他表示,對於股市來說,今年9月和10月很可能會非常艱難,可能會回調15%或以上。他又暗示10月或者是入市時機。他指,聯儲局縮減資產購買規模快於預期,加上Delta變種病毒擴大,都是股市的主要風險因素。
他認為,虛擬貨幣在未來幾個月仍將面臨挑戰,預測比特幣將進一步下跌至約1.5萬美元,又指「很多虛擬貨幣都只是垃圾。比特幣的熊市標準是回調80%,考慮到所有的不確定性以及新幣競爭,他認為還有更多的下行空間。而比特幣近期表現欠佳,對風險資產來說也是不利迹象,可能是「煤礦裏的金絲雀」般早有預警,透露出股票等風險資產未來還有更多問題。長遠來看,他認為以太幣是「較可行」的虛擬貨幣。
信貸方面,他表示就歷史角度來看,評級較低的高收益債券非常昂貴,目前他更傾向於頂級垃圾債券,預計未來幾個月有更好的買入機會。如果市場進入避險周期,美國公債孳息率可能最多會下跌60個基點。
【4、傳奇災難預言家:泡沫將在數月內爆破 最吸引資產是...】
論到「老將」,還有他!被傳媒譽為「傳奇災難預言家」的GMO資產管理聯席創辦人Jeremy Grantham本周再次警告,泡沫已經無處不在,或要數月才破滅,將會產生巨大的負面財富效應。
被問及何時導火線會爆發,Grantham表示,正是市場達到頂峰,投資者感到歡欣,認為完美經濟會無限延續的時候。惟利率、通脹、勞動力及大宗商品價格等問題均迫在眉睫,且以上種種似乎不如數周前般樂觀。他指,與以往任何泡沫破滅相比,今次會產生前所未有的巨大負面效應,因為這是首次不同領域都出現泡沫,如利率、股票、房屋、非能源大宗商品。它們上升時給所有人財富效應,下跌的過程將會是痛苦的。
Grantham續指,刺破泡沫的可能是病毒、亦可能是通脹,又或者是出乎意料的。他認為泡沫破裂前可能還有數月的空間,因為刺激措施、經濟復甦、疫苗接種都讓泡沫比最初預期多維持幾個月。他希望還有幾個月的時間,可以有機會警告更多人。
至於哪種資產類別較有吸引力,他稱可以持有現金,或者可以跟大戶般大量買入表現最差的資產類別。他指出,最被低估的是價值股和新興市場,應該可在未來10年獲得積極的回報。
【5、華爾街長期大淡友:現在投資股市和比特幣皆危】
除了「老將」外,亦有長期大淡友!美股3大指數上周五(16日)回軟,比特幣未脫頹勢,華爾街長期大淡友David Tice警告,現在投資股市和比特幣都非常危險。
他認為,就未來收益而言,目前股市定價過高,有40%的回調風險,不值得為了3至5%的短期收益而冒險。他尤其擔心科技巨頭的股票和俗稱FAANG的五大科技股,即Facebook、蘋果公司(Apple Inc.)、亞馬遜、Netflix及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並指目前科技巨頭已經吸引了大量資金,行業成本已經上升。
他還敦促投資者在虛擬貨幣領域保持警惕,又指比特幣達到6萬美元時已警覺到已很危險,又認為目前繼續持有是非常危險。相反,他看好黃金和白銀的前景,相信現時是投資者十年一遇的入市時機。儘管黃金今年已下跌4%,惟過去兩年上漲28%,Tice預計到12月金價將上漲10%至2,000美元。
【6、著名經濟學家:Delta變種只有兩個結局...】
若認為上述人士太誇張,以下則是較中肯的專家之言。著名經濟學家、安聯首席經濟顧問埃利安本周警告,面對Delta變種病毒的威脅,如果全球繼續各自為政對抗疫情,變異毒株的風險就將長時間存在。從某種意義上說,似乎還沒有哪個國家在以下3方面都做的不錯:保持極低的感染數字、疫苗接種率達到能建立起人群免疫屏障的水平、對新變異毒株有強大的防禦能力。
他舉例,澳洲在控制感染人數方面做得非常好但疫苗接種速度很慢,英國疫苗接種率高但感染人數激增,而非洲在這3方面都落後。
他表示,若今次的變種病毒在感染與重症之間的關聯性愈低,政策通過兩個關鍵點支撐經濟高增長的空間就愈大。第一個關鍵點是減少對央行以充足和可預測的方式購買金融資產的依賴,更多地轉向以成長為導向的財政和結構性政策;第二個關鍵點是從紓困救濟過渡到更加重視改善物質和人力基礎設施。
然而,若感染與重症之間的關聯性被證明很高,那麼採取的政策就既要處理需求也要處理供應問題,最終可能帶來滯脹壓力——這是政策最難應對的麻煩,也是大多數金融資產估值面臨的最可怕問題。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顯著增加,政府和央行就不得不同時在兩件事上下更大力氣:努力應對私人需求的急劇下降,包括家庭消費和企業投資;在供應方面,嘗試處理更多瓶頸和勞動力市場僵化的問題,它們可能在需求下降之際造成持續性的通脹壓力。
由於目前仍未確定上述的境況,其未知的謎團加大了經濟施策的難度。
【7、經濟學人智庫:別等「清零」才通關】
論到Delta變種,經濟學人智庫(EIU)本周發表最新報告表示,亞洲部分地區對疫情「清零」的政策態度恐難以持續,如果這些地區未能恢復人口流動,可能對自身的商業中心地位造成永久傷害。
機構指出,包括澳洲、新西蘭、內地、香港、澳門、新加坡、台灣和越南等地的政策目標都是疫情「清零」,而非與病毒共存。報告預期,這些地區今年將維持嚴格的邊境管制,或在實現大規模疫苗接種後,於明年初重新放寬限制。
不過,隨着北美、歐洲多數國家大規模的疫苗接種,朝群體免疫邁進,當地居民已習慣與病毒共存,這些國家也正取消社交距離限制並減少邊境管制,此舉被認為將釋放大量被壓抑的需求,反之,堅持疫情「清零」的地區則可能削弱經濟活動。
報告中指出,維持邊境管制可能使澳洲、新西蘭等地錯失國際遊客和留學生人口流動帶來經濟復甦的機會。同時商務旅行和營運面臨的挑戰,恐使企業轉向選擇投資其他市場,也將影響這些國家吸引、留着外國人才的能力。
報告中提到,香港、澳門和新加坡等地調整政策的壓力最大,這些地區長期仰賴國際商業和旅遊業。香港和新加坡境內有大量的外國勞工,若邊境管制應對措施不夠完善,恐對當地勞動力市場造成難以彌補的缺口。報告中也指出,如果香港和新加坡無法作為樞紐有效的運作,企業可能更傾向將業務轉移到國內。
【8、「特式」貿戰徹底敗北 拜登恐難救...】
講起經商,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2018年對中國發動貿易戰時,曾豪言「貿戰很好,很容易贏!」結果3年多過後,中美雙邊貿易再現繁榮,以近年最快速度增長,因單在5月,美國最大港洛杉磯港的貨物運輸價值達2,590億美元,創下紀錄,大約一半是中國內地或香港的商品,被外媒形容為「好像從未發生過關稅戰和疫情」。面對貿易往來不減反增,中國重申,打貿易戰只會帶來雙輸,循善規勸美國平等協商。
中美在去年初簽署首階段貿易協議,令到兩國之間歷時18個月的貿易戰暫時停火,惟不久後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雙邊關係再次惡化,衝突更「全方位」蔓延至科技、金融等領域,唯獨在經貿方面,兩國關係顯得「風平浪靜」,印證特朗普的策略全面敗北。
內地官方數據顯示,由於中國工廠停工,去年2月與美國雙邊貨物貿易總額降至190億美元,惟在同年11月已大幅反彈至665.35億美元,創1995年有紀錄以來單月新高。今年上半年,美國為內地第3大貿易夥伴,雙邊貨物貿易總額按年增加34.6%,至2.2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僅次東盟的2.66萬億元及歐盟的2.52萬億元。
隨着中國今明兩年採購數以百萬噸的美國農產品,經濟步入復甦周期的美國也以創紀錄的數量進口,如此貿易暢旺的好景象似乎會持續,洛杉磯港負責人向外媒透露,所有迹象皆指向下半年經貿仍一片繁榮,接下來美國秋裝上市、開學、萬聖節及聖誕節等旺季,商品都來到碼頭了。當地零售業界更指,商家寧願犧牲部分利潤來吸收關稅成本。
【9、經濟學人警告:拜登的「中國思維」恐誤國】
面對中美貿易戰,著名刊物《經濟學人》以「拜登的新中國信條」為題,剖析美國總統現行的對華政策,認為拜登政府目前採取的保護主義路線,將傷害美國,最終會導致盟友離異。
報道指出,拜登團隊的「中國信條」基礎,在於相信中國較傾向不與世界共存,而是想稱霸,因此美國政策的任務是要挫敗中國野心,方法是在國內外與盟友取長補短,強化經濟、科技、外交、軍事及道德的影響力。
然而,《經濟學人》認為,拜登的新信條雖然有許多地方很合理,但也包括多個令人憂心的地方,尤其是拜登對「威脅」的定義,因美國政治兩極化,拜登似乎認為有必要塑造對手,重燃全美團結。惟《經濟學人》認為這是錯誤的,因共和黨未必願意支持拜登。再者,拜登對華的強硬言辭不一定贏得盟友認同,畢竟中國已成為全球經濟強權,盟友也會評估與中國敵對時的利弊,故拜登可能高估美國的影響力。如最近他有意拉攏印太地區,尤其東盟來拓展數碼貿易,結果反應冷淡。
因此,拜登要贏得盟友支持的最佳方法是彰顯美國經濟繁榮,而不是「硬脫鈎」。若美國想阻止中國以其形象重建全球秩序,就應捍衞「全球化」,核心是貿易與多邊體系。
事實上,資料顯示,對比2000年,去年全球對中國的經貿版圖已到了密不可分的階段,已成為中國「新武器」!美國雖試圖以「印度製造」制衡「中國製造」,惟過去20年的努力證明,印度社會條件存在問題,是扶不起的阿斗。即使出動科技制裁,也因美企暗中「放水」而難為之,故中美貿易是否真的要你死我活?頓成市場需要思考的問題。
【10、奧運如何影響股市?日本倘奪逾10面金牌就可能升市...】
最後分享一下較輕鬆的話題,日本東京奧運會開幕了,三井住友DS資產管理公司發表報告,專門研究歷屆奧運日本所得金牌數目和股價變動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日本代表隊若能得10面以上奧運金牌,股市就很可能上漲。
該報告作者、首席經濟師宅森昭吉認為,原因是:「運動員的活躍表現提振投資信心」,據說作為奧運特殊需求,電視銷量和外送服務使用增加,參賽選手代言或愛用商品也熱銷。那麼,今次日本有望奪得逾10面金牌嗎?宅森預測,日本此次能奪得約30面金牌。換言之,或許接下來股市有運行。
回看日本在1968年墨西哥奧運奪得11面金牌,股市上漲2.3%。日本在之後的1972年慕尼黑奧運奪13面金牌、1984年洛杉磯奧運奪10面金牌、2004年雅典奧運奪16面,及2016年里約奧運奪12面,股市在這些期間都上漲。然而,若日本在奧運會奪9面或以下金牌的話,股市則可能持續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