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樓價半年挫15% 香港會跟冧?

2021072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近日有報道指,一河之隔的深圳樓價已由高位下插15%!同為大灣區一份子的香港,樓價會否跟隨下跌?成為許多市民茶餘飯後的談資,亦值得全體香港人深思。
深圳是內地的科技創新之都,向來是全國人才、資金匯聚的寶地,於是樓價領跑全國。不過,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深圳在落實「房住不炒」的政策中成為「出頭鳥」。
2月份,深圳出台「二手房成交參考價」措施,伴以嚴查買家身份及資金來源、違規者不准在該市買樓甚至租樓,再加上嚴防銀行貸款流入樓市,二手樓隨即價量齊跌。6月份二手交投跌穿3,000宗,按年冧逾7成;據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數據,6月份二手樓價跌至每方米6.15萬元,較今年1月份高位逾7.24萬元,數月間累跌逾15%。
曾經,全國人都以為當局害怕樓價下跌,會引發金融系統性風險,負財富效應會重創消費,從而影響經濟增長等,造成社會不穩,斷定當局為了維穩必定力保樓價,不敢大動干戈。但事實證明,內地當局利用行政手段擠走樓市水分,對金融體系,整體大局並無大礙,反而有利於平衡社會貧富差距。尤其是近年高樓價令內地人「民不聊生」,以致嬰兒出生率逐年遞減,加劇高齡化社會的危機,亦是內地當局「的起心肝」打擊樓價的主要原因。
上述內地人認為當局不會打壓樓價的臆想,與現今香港人覺得樓價不會下跌的幻覺,何其相似?再遙想當年日本人判斷樓價只升不跌的狂妄,更顯得極其諷刺!
香港是大灣區的一員,在國家「房住不炒」的政策下,樓價已再無大升機會,向下走的空間倒是不少。值得注意的是,近月港府增加土地供應的態度愈見積極。地政總署透過《收回土地條例》收地的個案愈來愈多,上周四(22日)又再公布將收回兩幅位於將軍澳的私人土地,擬開發5,840伙公營房屋。印象中,這已是近月的第4宗同類個案,前後合共提供約1.7萬伙住宅。
以往認為難於上青天的政府收地行為,近月卻是流暢地進行,歸根究柢,是政府覓地的態度變了。雖然一定有人會說遠水不能救近火,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凡事只要開了頭,接下來就會愈來愈順利。
東網產經專欄作者 林南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