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10大驚奇︰中美步入「新冷戰」 金融脫鈎恐引爆股市!

2021073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中國近期對企業的監管行動引發牽連大波,內地企業紛紛叫停赴美上市計劃,恐怕已損害華爾街巨頭們的利益,本周市場上先後傳出美資基金要撤離中港股市,又有傳聞指美國更擬禁止中國企業在當地掛牌上市,預示中美金融脫鈎一觸即發。著名中國「大好友」亦警告中美關係跌至冰點,恐已進入新冷戰時期。種㮔迹象預示下半年中美關係必然再起波瀾,經濟、股市隨時更大鑊!
【1、羅奇警告︰中美步入新冷戰】
早於2018年已警告中美「正處冷戰邊緣」的摩根士丹利亞太區主席、現任耶魯大學講師羅奇最新直言,即使自己是個天生的「中國好友」,眼見近日中方整治美國上市中國企業的連串行動,讓他感到不安(disturbing),更形容這預示中美緊張關係恐升級至1970年代初之後未曾見過的水平,意味中美兩國已重新進入「冷戰」模式!
羅奇口中的「1970年代初」意指美國前總統尼克遜1972年訪華,奠定中美建交並走向合作的基礎,其後兩國展開大規模的經貿活動,及至近年大批中國企業赴美上市集資發展業務。然而,美國前總統特朗普開打中美貿易戰,至近期中概股滴滴赴美上市後不足1周,內地大規模整治新經濟企業赴美上市,更揚言要「加強中概股監管...壓實境外上市公司信息安全主體責任」,中美關係日趨緊張已是不爭的事實。
羅奇直言,即使美國公司不與中國做生意,現時他們摸得到的東西基本上都是靠貫穿全球各國的供應鏈生產而成,中美關係冰封對於美國企業和投資者來說都有很重要的影響,「你不能斬斷與中國的交往」。
與羅奇看法經常相反,被認為經常唱中國的「新末日博士」、大和資本經濟師賴志文也有類似看法,認為短期內投資者要準備好更多中美關係的「爆發點」。單看貿易一環,兩國互信已消失殆盡,華府不急於改變前朝特朗普政府與中國簽訂的首階段貿易協議,就算提出談判,若果對中方提出相同的要求,中方恐怕也沒興趣談。正當7大工業國集團(G7)加大抗華力度,要特別留意美國情報部門下月底交給政府關於疫情起源的報告,不排除會令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
【2、美國要求赴美上市中企披露更多信息】
市場傳聞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停止處理中國企業上市申請。SEC主席Gary Gensler雖然未有承認有關傳聞,但就表示該會在批准中國企業的上市申請前,將要求其披露額外信息。
Gary Gensler指出,證交會工作人員將必須確保,尋求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在必要情況下已經獲得中國政府就其在美國上市的許可,同時根據法律要求,美國監管機構要能夠在3年內審查它們的審計記錄。
他在聲明中表示,「我相信這樣的披露對知情投資決策至關重要,是SEC保護美國資本市場投資者這一使命的核心所在。」他續指,許多中概股都採用可變利益實體(VIE)的結構在美上市,這種安排使到這家總部位於中國的運營公司創造了「風險敞口」,他憂慮普通投資者可能沒有意識到他們持有的是一家空殼公司的股票,而不是一家中國運營公司的股票。
【3、金融大鱷巴斯︰投資中國市場無保障】
事實上,本周初市場上傳出美國或限制基金投資中港市場。正所謂「空穴來風,未必無因」,近年經常唱淡中港市場的美國著名金融大鱷、基金經紀巴斯(Kyle Bass)也再度表示,目前信託基金投資中國市場毫無保障可言。由於他發言的時機相當巧合,不排除是在「試水溫」。
巴斯表示,中國政府擁有完全的控制權,市場不可能消化來自中國的風險,沒有人相信中國數據,讓表面看起來像是在增長。他續稱,只要內地的審計仍與國際脫軌,所公布的數據便完全沒有可信度。
【4、科技女股神幾乎清倉中概股】
在市況出現大變時,往往是「聰明錢」最先離場。有「科技股女股神」之稱的基金ARK創辦人伍德(Cathie Wood)本周持續減持中國公司股票,旗艦基金ARK Innovation ETF(ARKK)幾乎清空所有中概股。作為重量級基金經紀,伍德的做法,可謂與與巴斯的言論互相呼應,非常「巧合」。
外媒報道,根據公司網站顯示,資產達224億美元的ARKK在周三(28日)幾乎沽清所有中國股票倉位,目前僅持有100萬美元的貝殼找房。根據晨星數據,該比例遠低於2月份的8%。
據報,隨着內地監管機構在反壟斷及網絡安全問題,擴大對阿里巴巴及滴滴的限制措施,過去幾周伍德一直在減持中概股。根據旗下基金的交易數據,周二再大幅減持包括騰訊及平安健康醫療科技等;同時也售出拼多多、京東、美團、看準網及比亞迪汽車。報道指,伍德逃離中概股旨在幫助她的基金避免更大虧損。iShares MSCI中國ETF由上周四收市到本周二收盤累跌13%,而伍德旗下所有ETF期內的跌幅不足5%。
【5、道富環球︰盈富基金不得向美國人出售】
一次巧合是偶然,但多次巧合背後或許就是「必然」!在中美「金融脫鈎」的傳聞滿天飛之時,盈富基金(02800)管理人道富環球表示,該基金不得向「美國人士」發售,倘明年6月3日繼續持有,美國法律或會阻止出售或買賣。
道富環球也提醒,身為美國人士的單位持有人注意,對於美國人士而言,盈富基金並非合適的投資工具。據其解釋,更新的基金認購章程只屬技術上的更新,以清楚表明美國人士不可投資盈富基金。盈富基金的日常營運和盈富基金單位持有人的利益不會受到影響。自今年1月以來,道富環球投資管理對盈富基金的管理沒有作用任何變動。
不過,由於更改章程的時機非常「巧合」,難免會令人有不好的聯想。
【6、高盛下調美國經濟預測】
除了中美關係外,疫情亦是當前不容忽視的風險。美國疫情回升,經濟復甦也不似如期,高盛亦調低了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預測,第3及第4季增長率分別下降1個百分點至8.5%和5%。
高盛經濟師Jan Hatzius表示,直至數月前該行對美國GDP的預測一直高過市場預期,因為在疫苗接種和財政政策下,預計今年中美國經濟增長將會達到頂峰,惟商品及服務業因疫情反彈,影響行業重啟,經濟復甦將大幅減慢。
該行續指,變種病毒失控不利實體娛樂行業重啟,居家工作模式仍會持續,因此也會影響辦公室相關的經濟和服務。此外,美國積極推廣疫苗接種對服務性行業有正面幫助,但大眾對疫苗的恐慌情緒不會像在疫苗接種後便立即消失。
【7、死硬派大淡友:美股恐暴冧70%】
經濟有隱憂,股市也難言樂觀。近日中港市已經歷一輪股災,儘管美股仍屢創新高,惟曾準確預言2000年及2008年美股泡沫爆破,被視為「死硬派大淡友」、並獨創「投資氣候」理論的John Hussman警告,投資者忽視了美股估值已過高,恐暴跌65至70%,正面臨大幅虧蝕的風險。
他說:「我的想法是,經過多年由聯儲局誘導、追求收益的投機行為後,投資者再次得出結論,在可能是最糟糕的時機下,估值根本無關緊要。但我預計,他們將會受苦,不僅是在這輪市場周期結束後大幅虧損,還將面臨近20年漫長、有趣、不知去向的旅程。」
他預計,美股將暴跌65到70%,並堅信標普500指數在未來10多年將面臨負回報。他說:「我的想法是,投資者可能也低估了未來幾季出現嚴重經濟摩擦和赤字的風險,過去1年以來,聯邦政府的財政赤字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9%。」
【8、全球航運困局料持續至明年】
困擾世界經濟的航運問題仍未能解決。全球大型貨運經紀公司羅賓遜全球物流(C.H. Robinson Worldwide)表示,港口擠塞及運費狂飆的問題,可能要到2022年2月農曆新年後才會紓緩。
羅賓遜表示,目前全球供應鏈正陷入船舶、卡車、火車、貨櫃及倉庫工人嚴重短缺的深淵之中。貨車缺乏司機駕駛,貨櫃滯留在物流中心,進一步限制運力。行政總裁Bob Biesterfeld表示,供應鏈中沒有任何一個環節能幸免,多少都存在某種錯位或困境,卡在貨物集散場無人來裝載的貨櫃數量創歷史新高,一些託運人出於對航運延誤的擔憂,轉而使用成本較高的空運。
Biesterfeld又指,羅賓遜全球物流現在平均每周營運15至20個貨運航班,較疫情前繁忙不少,此外,大型零售商正在為年底消費旺季進貨,進一步提高工作量。他續稱,當學生開學、消費旺季來臨時,原本已緊張的市況還會有額外需求,暫無迹象顯示情況會好轉。他預期航運緊繃現象,至少要到明年農曆年過後才能紓緩。
【9、全球債務、通脹恐失控 黃金白銀成避風港】
債務與通脹繼續困擾全球經濟。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IF)的資料,到2021年第1季末,全球債務已達到289萬億美元(約2,254萬億港元),相當於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6倍。
德國法蘭克福的貴金屬提煉公司Degussa認為,在多年的極低利率後,經濟體背負着創紀錄的債務,在這種背景下,很難看出央行要如何提高利率,而不會引發下一次嚴重的信貸或金融和經濟危機。
Degussa指出,各國央行對通脹預期失去控制的風險正持續擴大,而通脹壓力持續上升,已將實際利率大幅推入負值區間,雖然並未使黃金立即受惠,但並不改變其長期價值。黃金近期疲軟的原因之一,是央行成功讓消費者相信,物價上漲只是暫時。基於市場參與者堅守對央行的信心,目前黃金和白銀在人們的價值排名上,並不居於前列。
不過,該公司也警告,各國央行對於通脹可能趨緩,顯得過於自信與樂觀。他們甚至忘記,由於央行政策不斷擴大貨幣供應,一直在助長通脹。目光長遠的投資者應將目前黃金和白銀的定價,視為擴大實物貴金屬投資組合極具吸引力的機會。
【10、北韓經濟重挫 亞洲地緣政治風險升溫】
回看亞洲地區局勢,疫情引發的衝擊隨時引爆中國鄰近的「炸彈」。長期以來都是全球地緣政治風險最大不穩定因素的北韓,受到聯合國持續制裁、新冠肺炎封鎖措施、惡劣天氣等打擊,2020年經濟出現23年來最嚴重萎縮,恐陷入危機。
外媒根據各方面數據分析,北韓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實際收縮4.5%,是1997年以來最差,也無力延續2019年的0.4%增長,該年是3年來首次擴張。北韓2020年貿易額暴跌73.4%至僅8.6億美元,其中沒被制裁的手錶、假髮等商品,出口也分別暴跌86.3%、92.7%。這些出口商品貿易在2016年貢獻約21.9%的GDP,2020年急劇下降至2.9%。佔北韓經濟總量1/3的服務業萎縮4%、佔經濟28%的工業則下降5.9%,農林漁業也下降7.6%。
北韓因實施極嚴格邊境封鎖,至今仍未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但這也使得與最大經濟命脈中國的貿易幾乎停擺,中國海關數據顯示,去年雙邊貿易比2019年下降80%以上。領導人金正恩上個月表示面臨糧食緊張,理由是大流行和去年的颱風。
南韓政府消息透露,北韓面臨着90年代大饑荒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兩年的邊境關閉和颱風加深了危機,但在中國的幫助下,還未動搖到其經濟基礎的程度。首爾大學研究估計,北韓經濟在2017至2020年間可能萎縮20%,且可能會帶來更大的政治影響,因為人民現在擁有比90年代更多的經濟利益和知識。